当前位置

首页 > 语言集 > 范文 > 教学计划 > 【推荐】数学教学计划范文汇总九篇

【推荐】数学教学计划范文汇总九篇

推荐人: 来源: 才华汇 阅读: 1.68W 次

时间过得飞快,又迎来了一个全新的起点,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教学计划了。相信写教学计划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事情,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数学教学计划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推荐】数学教学计划范文汇总九篇

数学教学计划 篇1

一、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从中年级迈向高年级,他们的思维已经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较以前上升了一个层次,已经会用归纳概括的方法认识事物及解决问题,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知识,为学好本册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已经基本掌握了小学第一学段的学习方法。大部分学生喜欢学习数学,对所学知识掌握较好,并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是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思维发展也就不一致,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要注意因材施教。

二、教学内容及分析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包括:认识更大的数、乘法、除法、运算律、生活中的负数、线与角、方向与位置、可能性等教学内容。

1.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是在第一学段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亿以内的数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掌握大数读写的方法,认识近似数及其作用。

2.第三单元“乘法”,内容主要有:三位数乘两位数,对一些较大的数进行估计,认识计算器以及运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3.第六单元“除法”,内容主要有:三位数除以整十数,三位

数除以两位数,速度、时间与路程的数量关系,探索商的运算规律以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4.第四单元“运算律”,内容有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等运算规律。从简便运算和运算多样化的角度考虑,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5.第七单元“生活中的负数”,主要是使学生认识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负数,对此学生已经积累了比较多的生活经验。

6.第二单元“线与角”,内容主要有:直线、线段、射线的认识,平行线与垂线的认识,平角、周角的认识,以及用量角器量角与画角。

7.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内容有: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某一点的位置,根据方向(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在第一学段中,学生已经认识了8个方向和简单的路线等知识,而本单元的学习则又是第一学段学习的发展,它对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认识周围的环境,都有较大的作用。

8.第八单元“可能性”,内容有:投币正背面的不确定性、摸球游戏等。通过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活动理解一定、可能和不可能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三、教学目标

1.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感受学习更大数的必要性,并能体验大数的实际意义;认识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并会正确读、写;能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掌握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的`方法;认识近似数,能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能对大数进行估计。

2.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对生活中具体事物的数量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计;掌握计算器的运用方法,会利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3.理解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地计算;在实际情境中,理解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并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经历探索商的变化规律的过程,初步掌握探索的方法,并能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体会中括号运用在计算中的必要性,并能正确计算带有中括号的三步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4.认识负数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5.能识别直线、线段与射线,会用字母表示直线、线段与射线;认识平面上的平行线和垂线,能用三角尺画平行线、垂线,知道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理解平角、周角;会用量角器量(画)指定度数的角。

6.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用数对来表示物体位置;在具体的情境中,用方向和距离表示物体的位置。

7.能通过实际操作和合作探究的形式理解一定、可能与不可能。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大数读写的方法,乘、除法口算、笔算能力的培养,

估算能力的培养,鼓励解决问题策略与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难点:笔算除法,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加强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成功的体验。

3.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5.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

6.注重让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7.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8.加强导优辅差工作,特别是差生的辅导,努力使他们迎头赶上。

数学教学计划 篇2

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两级分化现象严重。学习的主动性远远不够。当然,班上也有很多用心向上的学生,也有很多思维活跃、善于思考的学生。针对班级的实际状况,在下学期的数学教学应重点采取以下措施:

1.帮忙后进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加强课后辅导,对其作业降低要求。

2.深入调查学生的作业要求,改善作业的布置及检查方式,增加趣味性、开放性、实践性作业。

3.强化培养、训练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把学习习惯的好坏与期末数学成绩的评价相结合。

4。多鼓励和表扬学生,多开展一些数学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用心性和主动性。坚持课堂“数学之星”的评选,严格要求的同时鼓励学生上进

二、教学资料

图形的变换,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好处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和综合应用等。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好处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因数与倍数,在前面学习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教学初等数论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因数和倍数的好处,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好处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法、减法,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透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和旋转变换;探索并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知识。在学习平均数和中位数的基础上,本册教材教学众数。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平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比较稳定、可靠,但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中位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比较差,但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众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也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当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适宜选取众数或中位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资料,引导学生透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活动,让学生透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潜力。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的好处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2.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理解分数加、减法的好处,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4.明白体积和容积的好处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好处。

5.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数学教学计划 篇3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学生是数学教学的主体,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正确地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要关注学生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的发展,以及运算、空间观念、统计、解决问题等数学能力的发展,更要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健康和谐的发展;不仅要关注课堂教学的结果,更要关注课堂教学的过程。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教师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与基本要求,在全面驾驭教科书的知识体系、知识结构和编写意图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再创造的过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数学教师的教学技能、教学能力、业务水平、文化修养、教育观点、师德和思想素质的.综合表现。

教学目标

1、符合课标理念,体现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解决问题以及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的要求。

2、切合教材要求和学生实际。

3、表述准确、具体,准确使用刻画知识技能与数学活动水平的目标动词。

教学内容

1、能驾驭教材,准确地把握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

2、教学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性的。

3、适当补充相关情境材料,支持学生学习,注意本学科与其它领域的适当联系。

4、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教学过程

1、教学思路清晰,层次 清楚,结构合理,重点突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建立。

2、开展有效的学习活动,师生、生生多边互动,积极参与,把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作为重要的学习形式。

3、教学节奏适当,时空分配合理,教学进程自然流畅。

4、师生关系和谐,情、知交融。

5、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整合学科教学。

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具有启发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情境创设恰当、有效,问题设计严谨、合理。

3、采用不同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

4、体现学生的能力培养,情感的激发。

5、教学手段运用得当。

教师行为

1、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体现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角色。

3、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学生行为

1、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从事数学学习活动。

2、学习活动是活泼的、主动的、和有个性的。

3、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地位。

教学效果

1、大多数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发展。

2、全面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3、学生思维活跃,表现出积极的情感与态度

教学特色

1、在教学的某个环节或全过程中有独具创新的教学设计,其效果显著。

2、设计的教学方案有独具特色的主题或立意。

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鲜明的个人教学艺术风格。

教师素质

1、教态自然,语言准确简练,示范规范,指导得法,板书科学合理。

2、能正确熟练地使用直观教具和现代信息技术媒体,并合理优化。

3、善于组织教学,具有一定的教学机智,随机调控能力强.

4、具备宽广的知识面和对知识的深刻理解

数学教学计划 篇4

二、班级情况

一(1)班共有学生26人,男生12人,女生14人。虽然学生入学前,接受过学前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特别有少数几个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而且学生在幼儿园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养成不好。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工作重心。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一)、6 ——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20以内进位加法、总复习。认数和计算,比较多少、认识立体图形,以及初步认识钟面,使学生获得数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三、教材分析

1.每一单元后面都跟有综合练习,形式灵活多样,能很好的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

2.数学乐园很好的体现主体性原则,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4.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5.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6.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7.直观认识立体,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8.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四、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7.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8.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全册教学重点、难点

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识数的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六、课时安排

(一)准备课:数一数 比多少(4课时)(第二——三周)

(二)位置(5课时)(第三——四周)

(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15课时)(第四周——第八周)

1.1~5的认识(3课时)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9课时)

3.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3课时)

(四)认识图形(5课时)(第八——九周)

(五)6~10的认识和加减法(20课时)(第十周——第十三周)

1.6、7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

2.8、9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

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4课时)

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4课时)

整理和复习(2课时)实践活动:数学乐园(1课时) (六)11~20各数的认识(10课时)(第十四周——第十五周)

1.数11~20各数、读数和写数(4课时)

2.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5课时)

数学乐园(1课时)

七、认识钟表(5课时)(第十五周——第十六周)

八、20以内的进位加法(15课时)(第十七周——第二十一周)

九、总复习(15课时)(第二十二周——第二十五周)

十、教学具体措施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

1.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2.尽量注意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的习惯。

4.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

以上是数学网为大家准备的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教学计划 篇5

通过本学期的教学,要使学生学会适应日常生活,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须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良好个性品质及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一、学情分析:

本人执教的七(3)、(4)两个班共85人,根据分班考试的情况来分析学生的数学成绩并不理想,总体的水平一般,尖子生少、低分的学生较多,而且学习欠缺勤奋,学习的自觉性不高。七年级学生往往延用小学的学习方法,死记硬背,这样既没读懂弄透,又使其自学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很好的训练,要重视对学生的读法指导。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习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七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习,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初一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初一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学生大多存在学习粗心,作业马虎,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和信心的整体弱点,学习习惯差。

在知识结构上:

学生在小学已学过的四则混合运算,相应的较为简单的应用题,对图形、图形的面积、体积,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上有了初步的认识,无论是代数的知识,图形的知识都有待于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这就是初中的内容,本学期将要学习有关代数的初步知识,对图形的进一步认识;

在数学的思维上:

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抽象思维的转变期,这期间,结合教学,让学生适当思考部分有利于思维的题目,无疑是对学生终身有用的;另一方面关注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活跃性和敏感性。

在学习习惯上:

部分小学的不良习惯要得到纠正,良好的习惯要得到巩固,如独立思考,认真进行总结,及时改正作业等,都应得到强化。

一般来说,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是感兴趣的,但仍有部分学生对数学信心不足,因此开学初要给学生树信心;对于小学升入初中,学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刚开始起点宜低,讲解宜慢,使学生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

根据上述情况本期的工作重点将扭转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抓优扶差,同时强调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反对死记硬背,以推动数学教学中学生素质的培养。

二、教材情况分析:

(一)本学期教学目标

本期教材知识内容为“基本的几何图形”、“有理数”、“有理数的运算”、“数据的收集与简单统计图”、 “代数式与函数的初步认识”、“整式的加减”、“数值估算”、“一元一次方程”。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通过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符号的过程,认识有理数和代数式,掌握必要的有理数和代数式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能运用有理数,代数式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能运用有理数的代数式来进行描述;了解开方和乘方是互为逆运算,知道实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会解一元一次方程,能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生在经历物体和图形的初步认识过程中,掌握基本的识图与作图技能,认识最基本的图形——点和线,进而认识角、相交线和平行线,掌握与此相关的基本推理技能;学生通过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做出判断并进行交流活动的全过程,体会数据的作用,掌握基本的数据处理技能,形成对统计与概率的初步认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学会能对具体情境中较大的数字信息做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能用有理数、代数式刻划事物间的相互关系。②学生通过在探索图形(点、线、角、相交线、平行线)的性质、图形的变换以及平面图形与窨几何体的相互转换(三视图、展开图)等到活动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能在说理的推证过程中,体会证明的必要性,发展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③学生能在数据的收集与表示中,学会收集、选择、处理数学信息,做出合理的推断或大胆的猜测,并能用实例进行检验,从而增加可信度或否定。④学会能结合生活实际的具体情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⑤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效地解决问题,尝试对比评价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并学会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⑥学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学习,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学生通过初步认识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乐于接触生活环境中的数学信息,愿意参与数学话题的研讨,从中懂得数学的价值,形成用数学的意识。②学会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勇于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克服困难并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③学生通过学习,体验到数学中的有理数、代数式和几何图形是有效地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认识到这些数学知识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从而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④初步认识到数学活动是一个充满观察、实验、归纳、类比、推断可以获得数学猜想的.探索过程,体验到数学活动充满着创造性,感受证明的必要性、证明过程的严谨性和结论的确定性。⑤学会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学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能虚心听取、尊重与理解他人的见解,从而学会在交流中提高自己,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⑥通过阅读学习,了解我国数学家在数学上的杰出贡献,从而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

上述三维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它们是相互联系的和相互作用的。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情感与态度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否则它们的实现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有理数的概念、分类及运算。

2、代数式的概念及分类。

3、对函数的初步理解与认识。

4、整式的加减运算。

5、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求解过程。

三、教科研课题:

课题名称:怎样学好数学?

研究步骤:1、研讨学习数学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2、老师认真分析学生的具体情况,研究怎样教的问题。

3、探讨让学生怎样学习数学及学习的方法。

4、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具体措施:首先是全体数学老师共同研究,然后老师与学生相互交流,同时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展开讨论具体的学习方法。

四、教学进度表

周次 教 学 内 容课时数量

1— 2周 基本的几何图形 7

2—3周 有理数 5

3— 5周 有理数的运算 11

5—6周 数据的收集与简单统计图 6

6—8 周 代数式与函数的初步认识 9

8—10 周 整式的加减 6

10—11 周 数值估算 5

12—14周 一元一次方程 13

15— 复习

数学教学计划 篇6

一、本学期教材分析,学生现状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上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非常密切,知识的综合性也较强,教材为学生动手操作,归纳猜想提供了可能。观察、思考、实验、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等,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让学生能更好地自主学习。因此对每一章的教学都要体现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要求老师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数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扎实基础上提高他们解题的基本技能和技巧。

二.确立本学期的教学目标及实施目标的具体做法。

本学期的教学目标是九年级(上)共五章内容,力求学生掌握基础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动手操的能力,概括的能力,类比猜想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就学生目前的状态,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二是智能上存在差异;三是学习方法不科学。两极分化严重。所以我准备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掌握学生心理特征,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这些学生由于基础非常差,导致他们惰学、厌学,鉴于这些心理特征,教师必须十分重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目的地时时地向学生介绍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还要想办法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活离开数学知识将无法进行。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直接兴趣,数学第一章内容的正确把握能较好地做到这些。同时在言行上,教师要切忌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二)努力提高课堂40分钟效率

(1)在教师这方面,首先做到要通读教材,驾奴教材,认真备课,认真备学生,认真备教法,对所讲知识的每一环节的过渡都要精心设计。给学生出示的问题也要有层次,有梯度,哪些是独立完成的,哪些是小组合作完成的,知识的达标程度教师更要掌握。同时作业也要分层次进行,使优生吃饱,差生吃好。

(2)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九年级的数学是培养学生运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根据当前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的精神,在教学中我着重对学生进行上述几方面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尽可能地把学生的潜能全部挖掘出来。

(三)加强对学生学法指导

进入中学,有些学生纵然很努力,成绩依旧上不去,这说明中学阶段学习方法问题已成为突出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知识的内存规律,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以逐步提高分析、判断、综合、归纳的解题能力,我要求学生养成先复习,后做作业的好习惯。课后注意及时复习巩固以及经常复习巩固,能使学过的知识达到永久记忆,遗忘缓慢。

三.教学研究计划

课堂教学与数学改革是相铺相成的,做好教学研究能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本学期将积极参加学校和备课组的各项教研活动,撰写教学随笔和教学反思。 本人决定与学校同组的老师共同探讨教学。

四、继续教育计划:

继续教育是提高教师基本技能的重要途径。本学期我积极参与校内外组织的各项继续教育,努力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1、通过网络继续教育培训,学习新教育理念,不断完善教育教学方式。

2、阅读有关新课程的书籍,做好读书笔记;

总之,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任务还有很多,需要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进一步补充和完善。

数学教学计划 篇7

班级情况分析

四(1)班共有学生40人。经过三年半的学习后,学生的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了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一定的兴趣,大部分学生乐于参与学习活动。特别是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们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情况。因此对这些学生,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励地保持,并逐步引导到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但是由于学生过于“老实、听话”,上课的气氛就有点沉闷,回答问题很不积极,致使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有待于加强;

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了解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培养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单元教学要求

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

1.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让学生在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出有括号的算式要先算括号里的运算顺序。借助括号的加入体会解决问题途径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会用括号列综合算式。

第二单元 位置与方向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

2、使学生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从方向的角度认识事物,更全面的感知和体验周围的事物,发展空间观念。

第三单元 运算定律与简便运

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加深学生对加法、乘法运算的理解,提高学生选择计算方法的灵活性。

第四单元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1.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会读、写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2.使学生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3.使学生会进行小数和十进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4.使学生能够根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数位,求出小数的近似数,并能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

教学重点:教学时要注意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适宜的措施帮助学生理解本单元的一些概念、法则、性质。

第五单元 三角形

1.通过观察、操作和实验探索等活动,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的特性,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2.通过分类、操作活动,使学生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知道这些三角形的特点并能够辨认和区别它们。

3.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拼摆、设计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与四边形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转化思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欣赏数学美。

4.使学生在探索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图形的设计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从形的方面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要在动手操作、探索实验和联系生活方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六单元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计算的算理并能正确进行加、减及混合运算。

2.使学生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3.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运算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小数加、减计算能力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教学时要关注不同学生解答问题的不同思路,积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解法,使学生形成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

第七单元 统计

1.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根据折线的起伏变化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同时,培养学生在统计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进行合理推测的能力。

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

1、使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

2、初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分析、思考过程,逐步发现隐含于不同的情形中的规律。

数学教学计划 篇8

新学期已开始,为使新学期的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合理,使学生对知识的接收更加得心应手,特订新学期个人教学计划如下

一, 指导思想

加强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转变教育观念,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1.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构筑起点

教科书提供了大量数学活动的线索,作为所有学生从事数学学习的出发点.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在所提供的学习情景中,通过探索与交流等活动,获得必要的发展.

2,向学生提供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

教科书从学生实际出发,用他们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情景引入学习主题,并提供了众多有趣而富有数学含义的问题,以展开数学探究.

3,为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时间与空间

教科书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活动经验,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思考与交流的机会,帮助学生通过思考与交流,梳理所学的知识,建立符合个体认知特点的知识结构.

4,展现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教科书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应用数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5,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

教科书中"读一读"给学生以更多了解数学,研究数学的机会.教科书中的习题分为两类:一类面向全体学生;另一类面向有更多数学需求的学生.

三,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本册教材从内容上看,教学重点是三角形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

和判定定理的应用以及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教学难点是对反

比例函数的.理解及应用;用试验或模拟试验的方法估计一些复

杂的随机时间发生的概率.

四, 教学措施:

1,根据学生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

2,加强直观教学,充分利用教具,学具等多媒体教学,以丰富学生感知认识对象的途径,促使他们更加乐意接近数学,更好地理解数学.

3,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的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4,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主要培养学生的书写,认真分析问题的习惯.同时注意学习态度的培养.

五,时间安排

3月10日——3月31日 证明(二)

4月1日 ——4月20日 一元二次方程

4月21日——5月15日 证明(三)

5月16日——5月31日 反比例函数

6月1日 ——6月10日 频率与概率

6月11日——7月11日 复习考试

数学教学计划 篇9

一、单元内容分析

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性质,以及分数加、减法的计算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内容包括分数乘法、利用分数乘法解决问题、倒数的认识。这些内容都属于分数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利用这些知识不仅可以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而且也是后面学习分数除法,以及百分数知识的重要基础。

二、单元学习目标

1、建立分数乘法的'原型,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3、会利用分数乘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4、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三、教学策略

1、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自主构建新的知识。

2、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学习计算。

3、改变学生学习方式,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方式学习分数乘法。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法则。

难点:

1、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去解答实际问题。

2、改变学生学习方式,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方式学习分数乘法。

五、教学建议

1、注意相关的已有知识的复习。

2、加强分数乘法的意义的教学。

3、借助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学会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

六、本单元内容可以用12课时进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