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言集 > 范文 > 教学计划 >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11篇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11篇

推荐人: 来源: 才华汇 阅读: 3.05W 次

光阴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成绩已属于过去,新一轮的工作即将来临,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计划吧。可是到底什么样的计划才是适合自己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二数学教学计划,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11篇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1、获得必要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反复复习前面所学知识,加深印象。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学会将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

3、树立学生能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学的内容是拓展模块的数学知识,主要包括三角函数、二次曲线、概率与统计的相关知识点,与基础模块、职业模块相比,知识变的.有一定的难度,并且更系统化,教学中估计困难不少,数学基础的差异程度加大,为教学的因材施教增加了难度。

我校的生源对象一般都是中考落榜生。学习上的挫折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的信心和进取心。为了求职的需要,有部分学生自愿选择进入中职学校学习,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迫于外界某种压力,如父母的强烈要求等,而不得不进入职业学校学习的;还有一些学生初中都没有念完,是家长为避免其子女在社会上出乱子,把孩子送到学校,学习知识则放在次要的位置。由于学生入学时,初中阶段的文化基础差,年龄小,对专业知识生疏,因此,接受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偏低,综合素质普遍不高,学习能力差异较大等,给学校的教育管理和组织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学生自身数学基础薄弱,基本概念模糊不清,基本方法掌握不扎实,知识积累量不够多,遗忘速度快,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差,在上课时要尽可能的放慢讲课速度,反复及时督促学生复习已学知识和预习新知识,多练习,以加深印象。

三、教学目标

理解所学知识的概念,能够通过数学语言描述,掌握新知识的灵活应用,熟练新知识的性质特征的实际应用。

着眼于数学教学的实际,通过“低起点、巧衔接”,力求实现学生乐于学,遵循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降低知识的起点,由已知到未知,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

四、方法措施

1、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实例引导新知识,使学生产生生活中处处存在数学,以达到培养数学兴趣的目的。

2、通过实堂演练,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培养自主学习,形成逻辑思维习惯

五、课程安排及教学进度

余弦

周活动安排

周次

时间

活动安排

备注

1

2.28-3.6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

2

3.7-3.13

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

3

3.14-3.20

正弦型函数

4

3.21-3.27

正弦定理,

5

3.28-4.3

余弦定理

6

4.4-4.10

三角公式及应用复习

7

4.11-4.17

椭圆

8

4.18-4.24

双曲线

9

4.25-5.1

期中考试

10

5.2-5.8

抛物线

11

5.9-5.15

二次曲线及应用复习

12

5.16-5.22

概率与统计

13

5.23-5.29

排列与组合

14

5.30-6.5

二项式定理

15

6.6-6.12

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16

6.13-6.19

二项分布,正态分布

17

6.20-6.26

本章复习

18

6.27-7.3

期末考试

19

7.4-7.10

总结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2

一、教学内容

高中数学的全部内容: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数学的一般方法,即我们在教材和课程目标中要求掌握的数学对象的基本性质,以及处理数学问题的基本的、常用的数学思维方法,如归纳法、演绎法、分析法、综合法、分类讨论法、数形结合法等。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适应一切变化,使数学学科的复习更加高效、优质。

学习《考试说明》,全面掌握教材知识,按照考试说明要求进行全面复习。抓教材是关键,打牢基础是我们的重要工作,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我们的目标。

学习《课程标准》和《教材》,不仅要注意《课程标准》中调整的内容和变化的要求,还要注意今年《考试说明》不同版本的对比。结合去年新课改区高考数学评价报告,对《课程标准》进行横向和纵向分析,探究命题的变化规律。

二、学术状况分析

我今年分两个班教数学:(20)班和(23)班。和同组其他老师商量后,打算20年2月初开始第一轮;第二轮从2月底到5月初结束;第三轮将于5月初至5月底结束。

三、具体措施

(1)加强备考组教师之间的研究

1、学习《课程标准》,参考邻省20年的《考试说明》,明确复习教学的要求。

2、学习高中数学教材。处理好几个关系: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材的关系;教材与补充教材的关系;重视基础知识与训练能力的关系。

3、研究新课程区高考试题,把握考试走向。尤其是山东、广东、江苏、海南、宁夏。

4、研究高考信息,关注考试动态。紧跟20个高考趋势,及时调整复习计划。

5、研究我校的数学教学情况,尤其是高二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切实可行的校本复习教案。

(二)重视教材,夯实基础,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体系

教材是考试内容的载体,是高考命题的依据,是学生智力的生长点,是最有价值的信息。

(三)增强适度创新能力

考试能力是高考的关键和永恒的主题。教育部已经明确指出,高考已经从知识的命题变成了能力的命题。

(四)加强数学思维和方法

数学不仅是一种重要的工具,也是一种思维方式和一种思想。注重数学思维方法的考查也是高考数学命题的显著特点之一。数学思维方法是数学知识的概括和提炼,包含在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应用过程中,可以在相关科学和社会生活中转移和广泛应用。在复习备考中,要把数学思维方法渗透到每一章、每一节、每一节课、每一套试题中。任何精心编制的数学试题,都包含着极其丰富的数学思维方法。如果注意渗透,及时讲解,反复强调,学生就会深入内心,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只有当我们参加考试时,我们才会这样想

想方法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的始终,因此在进入高二复习时就需不断利用这些思想方法去处理实际问题,而并非只在高二复习将结束时去讲一两个专题了事。

(五)强化思维过程,提高解题质量

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要充分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解数学题要着重研究解题的思维过程,弄清基本数学知识和基本数学思想在解题中的'意义和作用,注意多题一解、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多题一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同思维;一题多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一题多变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深刻性。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构建知识的横向联系,又养成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

(六)认真总结每一次测试的得失,提高试卷的讲评效果

试卷讲评要有科学性、针对性、辐射性。讲评不是简单的公布正确答案,一是帮学生分析探求解题思路,二是分析错误原因,吸取教训,三是适当变通、联想、拓展、延伸,以例及类,探求规律。还可横向比较,与其他班级比较,寻找个人教学的薄弱环节。根据所教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组题进行强化训练,抓基础题,得到基础分对大部分学校而言就是高考成功,这已是不争的共识。

四、教学要求

第二轮专题过关,对于高考数学的复习,应在一轮系统学习的基础上,利用专题复习,更能提高数学备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这一阶段,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应试技巧,不要重视知识结构的先后次序,需配合着专题的学习,提高学生采用配方法、待定系数法、数形结合,分类讨论,换元等方法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同时针对选择、填空的特色,学习一些解题的特殊技巧、方法,以提高在高考考试中的对时间的掌控力。第三轮综合模拟,在前两轮复习的基础上,为了增强数学备考的针对性和应试功能,做一定量的高考模拟试题是必须的,也是十分有效的。该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是:

1、强化知识的综合性和交汇性,巩固方法的选择性和灵活性。

2、检查复习的知识疏漏点和解题易错点,探索解题的规律。

3、检验知识网络的形成过程。

4、领会数学思想方法在解答一些高考真题和新颖的模拟试题时的工具性。

五、在有序做好复习工作的同时注意一下几点:

(1)从班级实际出发,我要帮助学生切实做到对基础训练完成,加强运算能力的训练,严格答题的规范化,如小括号、中括号等,特别是对那些书写像雾像雨又像风的学生要加强指导,确保基本得分。

(2)在考试的方法和策略上做好指导工作,如心理问题的疏导,考试时间的合理安排等等。

(3)与备课组其他老师保持统一,对内协作,对外竞争。自己多做研究工作,如仔细研读订阅的杂志,研究典型试题,把握高考走势。

(4)做到有练必改,有改必评,有评必纠。

(5)课内面向大多数同学,课外抓好优等生和边缘生,尤其是边缘生。班级是一个集体,我们的目标是水涨船高,而不是水落石出。

(6)教研组团队合作

虚心学习别人的优点,博采众长,对工作是很有利的。校长一直强调团队精神,所以我们要在竞争的基础上合作,合作的基础上竞争,合作也是我校的优良传统。我们几位老师准备做到一盘棋的思想,有问题一起分析解决,复习资料要共享。在工作中,教师间的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7)平等对待学生,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宗旨是教出来的学生不一定都很优秀,但肯定每一位都有进步;让更多的学生喜欢数学。力争以严、实、精、活的教风带出勤、实、悟、活的学风。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3

一、学生基本情况

261班共有学生75人,268班共有学生72人。268班学习数学的气氛较浓,但由于高一函数部分基础特别差,对高二乃至整个高中的数学学习有很大的影响,数学成绩尖子生多或少,但若能杂实复习好函数部分,加上学生又很努力,将来前途无量。若能好好的引导,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要求

(一)情意目标

(1)经过分析问题的方法的教学、经过不等式的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不等式的一题多证,培养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2)提供生活背景,使学生体验到不等式、直线、圆、圆锥曲线就在身边,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3)在探究不等式的性质、圆锥曲线的性质,体验获得数学规律的艰辛和乐趣,在分组研究合作学习中学会交流、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4)基于情意目标,调控教学流程,坚定学习信念和学习信心。

(5)还时空给学生、还课堂给学生、还探索和发现权给学生,给予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机会,在发展他们思维能力的同时,发展他们的数学情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和追求数学的科学精神。

(6)让学生体验发现挫折矛盾顿悟新的发现这一科学发现历程的幻妙多姿

(二)能力要求

1、培养学生记忆能力。

(1)在对不等式的性质、平均不等式及思维方法与逻辑模式的学习中,进一步培养记忆能力。做到记忆准确、持久,用时再现得迅速、正确。

(2)经过定义、命题的总体结构教学,揭示其本质特点和相互关系,培养对数学本质问题的背景事实及具体数据的记忆。

(3)经过揭示解析几何有关概念、公式和图形直观值见的对应关系,培养记忆能力。

2、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1)经过解不等式及不等式组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2)加强对概念、公式、法则的明确性和灵活性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3)经过解析法的教学,提高学生是运算过程具有明晰性、合理性、简捷性能力。

(4)经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培养正确、迅速与合理、灵活的运算能力,促使知识间的滲透和迁移。

(5)利用数形结合,另辟蹊径,提高学生运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经过含参不等式的求解,培养学生思维的周密性及思维的逻辑性。

(2)经过解析几何与不等式的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经过不等式的一题多证,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发展发散思维能力。

(3)经过不等式引伸、推广,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加强知识的横向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的能力。

(5)经过解析几何的概念教学,培养学生的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的能力。

(6)经过典型例题不同思路的分析,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是学生掌握转化思想方法。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1)在比较鉴别中,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经过对个性特征的分析研究,提高观察的深刻性。

(三)知识要求

1、掌握不等式的概念、性质及证明不等式的方法,不等式的解法;

2、经过直线与圆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掌握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及位置关系,掌握简单线性规划问题,掌握曲线方程、圆的概念。

3、掌握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方程、图形及性质。

三、教材简要分析

1、不等式的主要内容是:不等式性质、不等式证明、不等式解法。不等式性质是基础,不等式证明是在其基础上进行的;不等式的解法是在这一基础上、依据不等式的性及同解变形来完成的。不等式在整个高中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工具,是培养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强有力载体。

2、直线是最简单的几图形,是学习圆锥曲线、导数和微分等知识的的基础。,是直线方程的一个直接应用。主要内容有: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线性规划的初步知识,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圆的方程;斜率是最重要的概念,斜率公式是最重要的公式,直线与圆是数形结合解析几何相互为用思想的载体。

3、圆锥曲线包括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简单几何性质,以及它们在实际中的一些运用。椭圆、双曲线、抛物线分别是满足某些条件的点的轨迹,由这些条件可以求出它们的方程,并经过分析标准方程研究它们的性质。

四、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

1、不等式的证明、解法。

2、直线的斜率公式,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圆的方程。

3、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简单几何性质。

(二)难点

1、含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不等式的证明。

2、到角公式,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的推导,简单线性规划的问题的解法。

3、用坐标法研究几何问题,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

五、教学措施

1、教学中要传授知识与培育能力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育学生的概括能力,是学生掌握数学基本方法、基本技能。

2、持之以恒与高三联系,切实面向高考,以五大数学思想为主线,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避免面面俱到,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3、加强教育教学研究,持之以恒学生主体性原则,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原则,持之以恒启发性原则。研究并采用以发现式教学模式为主的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4、积极参加与组织集体备课,共同研究,努力提高授课质量

5、持之以恒向同行听课,取人所长,补己之短。相互研究,共同进步。

6、持之以恒学法研讨,加强个别辅导(差生与优生),提高全体学生的整体数学水平,培育尖子学生。 7、加强数学研究课的教学研究指导,培养学识的动手能力。

六、课时安排

本学期共81课时

1、不等式18课时

2、直线与圆的方程25课时

3、圆锥曲线20课时

4、研究课18课时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4

高二的数学是学习的难点,是所有科目中难度最大的,小编为大家推荐了高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一、指导思想:

具体目标如下。

1.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2.提高空间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4.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作出判断。

5.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6.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教学措施: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数学活动、故事、吸引人的课、合理的要求、师生谈话等途径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在主观作用下上升和进步。

2、注意从实例出发,从感性提高到理性;注意运用对比的方法,反复比较相近的概念;注意结合直观图形,说明抽象的知识;注意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启发学生思考。

3、加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善于分析问题的习惯,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4、抓住公式的推导和内在联系;加强复习检查工作;抓住典型例题的分析,讲清解题的关键和基本方法,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5、自始至终贯彻教学四环节,针对不同的教材内容选择不同教法。

6、重视数学应用意识及应用能力的培养。

三、 教学进度安排:(略)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5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在高一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数学对发展自己思维能力的作用,体会数学对推动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的意义以及数学的文化价值,提高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

1、期中考前完成必修3、选修2-3第一章

2、提高空间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我们所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它在坚持我国数学教育优良传统的前提下,认真处理继承,借签,发展,创新之间的关系,强调了问题提出,抽象概括,分析理解,思考交流等研究性学习过程。具体特点如下:

1、“亲和力”:以生动活泼的呈现方式,激发兴趣和美感,引发学习激情。

2、“问题性”:专门安排了“课题学习”和“探究活动”,培养问题意识,孕育创新精神。

3、“科学性”与“思想性”:通过不同数学内容的联系与启发,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思想方法的运用,学习数学地思考问题的方式,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培育理性精神。

4、“时代性”与“应用性”:教材中有“信息技术建议”和“信息技术应用”,以具有时代性和现实感的素材创设情境,加强数学活动,发展应用意识。

5、“人文应用价值性”:编写了一些阅读材料,开拓学生视野,从数学史的发展足迹中获取营养和动力,全面感受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

1、选取与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的,丰富的和学生熟悉的素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创设能够体现数学的概念和结论,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及数学应用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引发学生“看个究竟”的冲动,以达到培养其兴趣的目的。

2、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栏目,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活动,切实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

3、在教学中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尽可能养成其逻辑思维的习惯。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数学活动、故事、吸引人的课、合理的要求、师生谈话等途径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在主观作用下上升和进步。

2、注意从实例出发,从感性提高到理性;注意运用对比的.方法,反复比较相近的概念;注意结合直观图形,说明抽象的知识;注意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启发学生思考。

3、加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善于分析问题的习惯,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4、抓住公式的推导和内在联系;加强复习检查工作;抓住典型例题的分析,讲清解题的关键和基本方法,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5、自始至终贯彻教学四环节,针对不同的教材内容选择不同教法

6、重视数学应用意识及应用能力的培养。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6

【课程分析】:

在前面的两节里,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算法,对算法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这节课的内容是继续加深对算法的认识,体会算法的思想。这节课所学习的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是第三节我们所要学习的四种算法案例里的第一种。学生们通过本节课对中国古代数学中的算法案例——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学习,体会中国古代数学对世界数学发展的贡献。教学重点是理解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求最大公约数的方法。难点是把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的方法转换成程序框图与程序语言。

【学情分析】:

在理解最大公约数的基础上去发现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中的数学规律,并能模仿已经学过的程序框图与算法语句设计出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的程序框图与算法程序。

【设计思路】

采用启发式,并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这有利于学生掌握从现象到本质,从已知到未知逐步形成念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学习目标】

(1)理解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中蕴含的数学原理,并能根据这些原理进行算法分析。

(2)基本能根据算法语句与程序框图的知识设计完整的程序框图并写出算法程序。

(3)领会数学算法与计算机处理的结合方式,初步掌握把数学算法转化成计算机语言的一般步骤。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在初中,我们已经学过求最大公约数的`知识,你能求出18与30的公约数吗?

2、接着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我们都是利用找公约数的方法来求最大公约数,如果公约数比较大而且根据我们的观察又不能得到一些公约数,我们又应该怎样求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比如求8251与6105的最大公约数?这就是我们这一堂课所要探讨的内容。

二、研探新知,发现规律

1、辗转相除法

例1求两个正数8251和6105的最大公约数。

解:8251=6105×1+2146

显然8251的最大公约数也必是2146的约数,同样6105与2146的公约数也必是8251的约数,所以8251与6105的最大公约数也是6105与2146的最大公约数。

6105=2146×2+1813 2146=1813×1+333

1813=333×5+148 333=148×2+37

148=37×4+0

则37为8251与6105的"最大公约数。

以上我们求最大公约数的方法就是辗转相除法。也叫欧几里德算法,它是由欧几里德在公元前300年左右首先提出的。利用辗转相除法求最大公约数的步骤如下:

第一步:用较大的数m除以较小的数n得到一个商q0和一个余数r0;

第二步:若r0=0,则n为m,n的最大公约数;若r0≠0,则用除数n除以余数r0得到一个商q1和一个余数r1;

第三步:若r1=0,则r1为m,n的最大公约数;若r1≠0,则用除数r0除以余数r1得到一个商q2和一个余数r2;

依次计算直至rn=0,此时所得到的rn-1即为所求的最大公约数。

(1)辗转相除法的程序框图及程序

程序框图:(略)

程序:(当循环结构)直到型结构见书37面。

INPUT “m=”;m

INPUT “n=”;n

IF m

m=n

n=x

END IF

r=m MOD n

WHILE r<>0

r=m MOD n

m=n

n=r

WEND

PRINT m

END

练习:利用辗转相除法求两数4081与20723的最大公约数(答案:53)

2、更相减损术

我国早期也有解决求最大公约数问题的算法,就是更相减损术。

更相减损术求最大公约数的步骤如下:可半者半之,不可半者,副置分母·子之数,以少减多,更相减损,求其等也,以等数约之。

翻译出来为:

第一步:任意给出两个正数;判断它们是否都是偶数。若是,用2约简;若不是,执行第二步。第二步:以较大的数减去较小的数,接着把较小的数与所得的差比较,并以大数减小数。继续这个操作,直到所得的数相等为止,则这个数(等数)就是所求的最大公约数。

例2用更相减损术求98与63的最大公约数、

解:由于63不是偶数,把98和63以大数减小数,并辗转相减,即:98-63=35

63-35=28

35-28=7

28-7=21

21-7=14

14-7=7

所以,98与63的最大公约数是7。

练习:用更相减损术求两个正数84与72的最大公约数。(答案:12)

三、对比归纳,得出结论

3、比较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的区别

(1)都是求最大公约数的方法,计算上辗转相除法以除法为主,更相减损术以减法为主,计算次数上辗转相除法计算次数相对较少,特别当两个数字大小区别较大时计算次数的区别较明显。

(2)从结果体现形式来看,辗转相除法体现结果是以相除余数为0则得到,而更相减损术则以减数与差相等而得到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7

一、指导思想:

在我校整体构建的和谐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的数学素养,以适应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具体目标如下。

1.获取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基本数学概念和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和结论的背景和应用,了解其中包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过程。

2.提高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计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数学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上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培养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4.培养数学应用和创新意识,努力思考和判断现实世界中包含的一些数学模型。

5.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坚忍不拔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

6.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渐了解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验数学的审美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二、教材的特点:

我们用的教材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A版)》,它在坚持我国数学教育优良传统的前提下,认真处理继承、借鉴、发展、创新的关系,体现基础、时代、典型性、可接受性等。并具有以下特征:

1.“亲和力”:以生动活泼的方式激发兴趣和美感,激发学习热情。

2.“问题”:用适时问题指导数学活动,培养问题意识,培养创新精神。

3.“科学”与“思想性”:通过不同数学内容的联系与启发,强调类比、通俗化、特殊化、转化等思想方法的应用,学会数学思维,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理性精神。

4.“时代性”和“适用性”:用具有时代性和现实感的材料创设情境,加强数学活动,培养应用意识。

三、教学方法分析:

1.选择内容典型、丰富、熟悉的材料,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创造能反映数学、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应用的学习情境的概念和结论,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引发学生“看发生了什么”的冲动,以培养兴趣。

2.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栏目,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高一班学习不错,但是学生自我意识差,自控力弱,需要时不时提醒学生培养自我意识。上课最大的问题是计算能力差。学生不喜欢算题。他们只关注想法。因此,在未来的教学中,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同时,由于初中课程改革,高中教材与初中教材衔接不够强,需要在新的`教学时间补充一些内容。所以时间可能还是比较紧。同时它的基础比较薄弱,只能在教学中先注重基础再注重基础,力求每节课落实一个知识点,掌握一个知识点。

五.教学措施: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数学活动、故事、吸引人的课堂、合理的要求、师生对话等方式,可以建立学生的学习信心,在主观行动下提高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意从实例出发,从感性走向理性;注意运用比较的方法反复比较相似的概念;注意结合直观的图形来说明抽象的知识;关注已有知识,启发学生思考。

3.加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就是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善于分析问题的习惯,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4.掌握公式的推导和内部联系;加强审查和检查工作;掌握典型例题的分析,讲解解题的关键和基本方法,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5.自始至终实施整体建设,和谐教学。

6.注重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8

一、指导思想:

在学校教学工作意见指导下,在学部工作的框架下,认真落实学校对备课组工作的各项要求,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制度和要求,强化数学教学研究,提高全组老师的教学、教研水平,明确任务,团结协作,圆满完成教学教研任务。具体目标如下。

1.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2.提高空间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4.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作出判断。

5.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6.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学生基本情况

高二倾理学生共有166人,学生学习数学的气氛不浓、基础很差。由于学生对学过的知识内容不及时复习,致使对高二的数学学习有很大的影响,高一数学成绩充分反映没有尖子生,成绩特差的学生也有不少,有一批思维相当灵活的学生,但学习不够刻苦,学习成绩一般,但有较大的潜力,以后好好的引导,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带动全班同学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三、教法分析:

1.选取与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的,丰富的和学生熟悉的素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创设能够体现数学的概念和结论,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及数学应用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引发学生看个究竟的冲动,以达到培养其兴趣的目的。

2.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栏目,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活动,切实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

3.在教学中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尽可能养成其逻辑思维的习惯。

四、教学措施:

1、认真落实,搞好集体备课。每周至少进行一次集体备课。各组老师根据自已承担的任务,提前一周进行单元式的备课,并出好本周的单页练习。教研会时,由一名老师作主要发言人,对本周的教材内容作分析,然后大家研究讨论其中的重点、难点、教学方法等。

2、详细计划,保证练习质量。教学中用配备资料《创新设计》,要求学生按教学进度完成相应的习题,教师要提前向学生指出不做的题,以免影响学生的时间,每周以内容滚动式编两份练习试卷,做后老师要收齐批改,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要安排时间讲评。

3、抓好第二课堂,稳定数学优生,培养数学能力兴趣。竞赛班的教学进度要加快,教学难度要有所降低,各班要培育好本班的优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时注意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4、加强辅导工作。对已经出现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的下班辅导十分重要。教师教学中,要尽快掌握班上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工作,既要注意照顾好班上优生层,更不能忽视班上的困难学生。

五、教学进度表:(略)

高中是人生中的关键阶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的高二数学上学期教学计划,希望大家喜欢。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9

一、指导思想:

在学校教育工作意见指导下,严格执行学校各教育教育制度和要求,加强数学教育研究,提高全组教师教育、教育研究水平,明确任务,团结合作,圆满完成教育教育研究任务。具体任务如下:

1.让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验其中包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其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索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史。

2.提高学生空间想象力、抽象摘要、推理论证、运算解决、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学生提出、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表现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得数学知识的能力。

4.发展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努力思考和判断现实世界包含的数学模式。

5.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确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形成坚持不懈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6.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考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验数学的美学意义,进一步确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教法分析:

1.选择与内容密切相关、典型、丰富、学生熟悉的素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创造数学概念和结论、数学思想和方法、数学应用的学习情况,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引起学生看到最后的冲动,达到培养兴趣的目的。

2.通过观察、思考、探索等栏目,引起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活动,切实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3.在教育中强调类比、普及、特殊化、归化等数学思想方法,尽量养成逻辑思维的习惯。

三、教育措施:

1.全体老师诚实团结,相互关心,相互支持,努力使我们的高二数学组成为充满活力的优秀集团。互相上课,取长补短,完善自己,加强形式、时间、场所的交流。在日常工作中,保持和优化个人特色,实现资源共享,同类班级相关工作基本统一。

2.认真执行,做好集体准备课程。每周四上午三四节集体备课,认真分析教材内容,研讨其中的重点、难点、教学方法等。

3.详细规划,保证练习质量。在教育中充分利用资料,要求学生根据教育进度完成相应的练习题,每周以内容滚动式制作周练试卷,老师必须整理,存在的普遍问题必须安排时间评价,成绩在星期四之前自己输入年级计算机。

4.抓住第二课,稳定数学优秀学生,培养数学能力兴趣。各班培养好本班优生,注意激发学员学习兴趣,随时注意学员学习方法辅导。

5.加强指导工作。对于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教师的下班指导非常重要。在教师教育中,要尽快把握班级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有目的地进行指导工作,注意班级优生层,不能忽视班级困难的学生。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10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作用

本节课的内容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3(A)版》第三章中的第3。2。1节古典概型。它安排在随机事件的概率之后,几何概型之前,学生还未学习排列组合的情况下教学的。古典概型是一种特殊的数学模型,也是一种最基本的概率模型,在概率论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学习概率必不可少的内容,同时有利于理解概率的概念,有利于计算一些事件的概率,能解释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古典概型的概念及利用古典概型求解随机事件的概率。

2、学情分析

学生基础一般,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情感融洽,上课互动氛围良好。他们具备一定的观察,类比,分析,归纳能力,但对知识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在一些细节上不完备,反映在解题中就是思维不慎密,过程不完整。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⑴、理解等可能事件的概念及概率计算公式;⑵、能够准确计算等可能事件的概率。

2、过程与方法

根据本节课的知识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学中采用探究式和启发式教学法,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实际问题引入课题,层层设问,经过思考交流、概括归纳,得到等可能性事件的概念及其概率公式,使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概率问题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学生通过概率知识的学习,可以更好的理解随机现象的本质,掌握随机现象的规律,科学地分析、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初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求学精神。

三、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古典概型的概念及利用古典概型求解随机事件的概率。

难点:如何判断一个试验是否是古典概型,分清在一个古典概型中某随机事件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和试验中基本事件的总数。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在考试中遇到不会做的`选择题同学们会怎么办?在你不会做的前提下,蒙对单选题容易还是蒙对不定项选择题容易?这是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同学们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合作探索新知识,符合“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观点,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随着新问题的提出,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使课堂的有效思维增加。

2、抽象思维形成概念

师:考察试验一“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骰子”,有几种不同的结果,结果分别有哪些?

生:在试验中随机事件有六个,即“1点”、“2点”、“3点”、“4点”、“5点”和“6点”。

师:我们把上述试验中的随机事件称为基本事件,它是试验的每一个可能结果。

师:考察试验二“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有哪些基本事件?

生:在试验中基本事件有两个,即“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

师:那基本事件有什么特点呢?

问题:(1)在“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骰子”试验中,会同时出现“1点”和“2点”这两个基本事件吗?

(2)事件“出现偶数点”包含了哪几个基本事件?

由如上问题,分别得到基本事件如下的两个特点:

(1)任何两个基本事件是互斥的;

(2)任何事件(除不可能事件)都可以表示成基本事件的和。(让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再加以总结、概括)

【设计意图】让学生归纳与总结,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从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与数学语言的组织能力

例1从字母中任意取出两个不同字母的试验中,有哪些基本事件?

师:为了得到基本事件,我们可以按照某种顺序,把所有可能的结果写出来,本小题我们可以按照字母排序的顺序,用列举法列出所有基本事件的结果。

解:所求的基本事件共有6个: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没有学习排列组合知识,因此用列举法列举基本事件的个数,不仅能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对象的总数,而且还能使学生在列举的时候作到不重不漏,解决了求古典概型中基本事件总数这一难点,同时渗透了数形结合及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师:你能发现前面两个数学试验和例1有哪些共同特点吗?(先让学生交流讨论,然后教师抽学生回答,并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再进行补充)

试验一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有“1点”、“2点”、“3点”、“4点”、“5点”和“6点”6个,并且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都是;

试验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有“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2个,并且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都是;

例1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有“A”、“B”、“C”、“D”、“E”和“F”6个,并且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都是;

经概括总结后得到:

①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只有有限个;②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我们将具有这两个特点的概率模型称为古典概率模型,简称古典概型。

【设计意图】学生在合作交流的探究氛围中思考、质疑、倾听、表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充分体现了数学的化归思想。启发诱导的同时,训练了学生观察和概括归纳问题的能力。

3、概念深化,加深理解

试验“向一个圆面内随机地投射一个点,如果该点落在圆内任意一点都是等可能的”。你认为这是古典概型吗?为什么?

生:不是古典概型,因为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是圆面内所有的点,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数是无限的,虽然每一个试验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同”,但这个试验不满足古典概型的第一个条件。

试验“某同学随机地向一靶心进行射击,这一试验的结果只有有限个:命中10环、命中9环……命中5环和不中环’。你认为这是古典概型吗?为什么?

生:不是古典概型,因为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只有7个,而命中10环、命中9环……命中5环和不中环的出现不是等可能的,即不满足古典概型的第二个条件。

【设计意图】这两个问题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更加准确的把握古典概型的两个特点,突破了如何判断一个试验是否是古典概型这一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与批判性。

4、观察比较推导公式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运用观察、比较方法得出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体验数学知识形成的发生与发展的过程,体现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同时让学生感受数学化归思想的优越性和这一做法的合理性。

师:我们在使用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时,应该还要注意些什么呢?(先让学生自由说,教师再加以归纳)在使用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时,应该注意:

①要判断该概率模型是不是古典概型;

②要找出随机事件A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和试验中基本事件的总数。

【设计意图】深化对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的理解,也抓住了解决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的关键。

5、应用与提高

【设计意图】本题通过学生的观察比较,发现两种结果不同的根本原因是——研究的问题是否满足古典概型,从而再次突出了古典概型这一教学重点,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逐渐使学生养成自主探究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数学思维情趣。

6、知识梳理课堂小结

1、本节课你学习到了哪些知识?

2、本节课渗透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

7、作业布置

1、阅读本节教材内容

2、必做题课本130页练习第1,2题,课本134页习题3。2A组第4题

3、选做题课本134页习题B组第1题

8、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以“问题串”的方式呈现为主,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合作,体验古典概型的特点,公式的生成、发现,把“数学发现”的权力还给学生,让学生感受知识形成的过程,获得数学发现的体验。将学习的主动权较完整地交还给学生。本节课始终本着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讨论、归纳、探究等方式自主获取知识,从而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构建利于学生学习的有效教学情境,较好地拓展师生的活动空间,符合新课程的理念。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11

教学目标;

(1)了解频数、频率的概念,了解全距、组距的概念;

(2)能正确地编制频率分布表;会用样本频率分布去估计总体分布;

(3)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探究,感知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理解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逻辑推理的数学方法、

教学重点:正确地编制频率分布表、

教学难点;会用样本频率分布去估计总体分布

内容分析

1、在统计中,用样本的有关情况估计总体的相应情况大体上有两类:一是用样本的频率分布去估计总体分布;二是用样本的某种数字特征去估计总体相应数字特征。本节课解决前者的问题。

2、讨论样本频率分布的内容在初中”统计初步”中进行了简要的介绍,由于很长时间没有接触这方面知识,因此有必要通过一例重温频率分布有关知识,突出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使学生了解处理数据的具体方法。

3、介绍历史上从事抛掷硬币的'几个案例,学习科学家对真理执着追求的精神。

4、频率分布的条形图与直方图是有区别。条形图是用高度来表示频率,直方图是用面积来表示频率。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1)介绍对“抛掷硬币”试验进行研究的科学家。

(2)本次试验结果。

(3)画出频率分布的条形图。

(4)注意点:①各直方长条的宽度要相同;②相邻长条之间的间隔要适当。

(5)结论:当试验次数无限增大时,两种试验结果的频率大致相同。

2、总体分布

精确地反映了总体取值的概率分布规律。研究概率分布往往可以研究其频数分布、频率分布,及累积频数分布和累积频率分布。后者作为阅读教科书内容。

3、复习频率分布

(演示)问题:有一个容量为20的样本,数据的分组及各组的频数如下:

[12、5,15、5) 2 [15、5,18、5) 3 [18、5,21、5) 5

[21、5,24、5) 4 [24、5,27、5) 1 [27、5,30、5] 5

(1)列出样本的频率分布表和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

(2)频率直方图的横轴表示___________;纵轴表示___________。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各小矩形的面积等于___________,各小矩形面积之和等于___________。频率直方图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

讲解例题

为了了解学生身体的发育情况,对某重点中学年满17岁的60名男同学的身高进行了测量,结果如下:

身高 1、57 1、59 1、60 1、62 1、64 1、65 1、66 1、68

人数 2 1 4 2 4 2 7 6

身高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人数 8 7 4 3 2 1 2 1 1

(1)根据上表,估计这所重点中学年满17岁的男学生中,身高下低于1、65m且不高于1、71m的约占多少?不低于1、63m的约占多少?

(2)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说出该校年满17岁的男同学中身高在哪个范围内的人数所占比例最大?如果该校年满17岁的男同学恰好是300人,那么在这个范围内的人数估计约有多少人?

(过程略)

注意点:主要包括两部分:前面重点讲解如何根据数据画出频率分布的直方图,后面重点讲解如何根据样本的频率分布去估计总体的相关情况。

(a)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b)确定组距与组数。

组距的确定应根据数据总体情况,自主选择。本题将组距定为2较为合适,因而组数为11。

(c)决定分点。

分点要比数据多一位小数,便于分组。分组区间采用左闭右开。

(d)列出频率分布表(见教科书)。

(e)画出频率分布图(见教科书)。

4、得到样本频率后,应对总体的相应情况进行估计

5、课堂练习

教科书习题 1、2第2题。

板书设计

一、概念理解 二、应用

1、频数、频率的容量的关系 例

2、频率的取值范围 三、小结

3、分布频率分布表

四、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