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言集 > 范文 > 说课稿 > 【必备】说课稿汇总十篇

【必备】说课稿汇总十篇

推荐人: 来源: 才华汇 阅读: 3.09W 次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必备】说课稿汇总十篇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1、课文内容:

本文是一篇说理性较强的课文。课文通过古今两个具体事例,告诉读者: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文选择的两个事例非常典型,一个是古代的,一个是现代的;一个是天资聪颖的人勤奋成才的,一个是基础较差的人靠勤奋成才的。这样,使道理说得更深刻,更能令人信服。

2、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知道只有勤奋学习,长大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通过读文感悟两位名人成就的事例。

(2) 难点:理解“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二、说教法

关于教法,有一句话对我的启发很大:“真正的阅读是与作者心灵的对话,如果读书的人是正在成长的中学生,而书的作者是民族与世界、人类的大师、巨匠,那么,这样的读书实际上是一个文化传递、精神传递的过程,要能形成作者—编者—教师—学生四者之间对话交流的互动关系。”教师应当设法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保持旺盛的精力和良好的'兴趣,领会、认同作者的情感和编者的意图。据此,我采用讨论法激活学生的思路,开拓他们的思维。

三、说学法

课堂教学要充分让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我准备以自学讨论法作为总的学习方法,以朗读训练作为突破口,体会课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

通过上一次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学生交流)

(二)、细读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第一段。

(1)、找中心句。

(2)、教师出示: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3)、用自己的话说说句意。

(4)、换一个说法。

(5)、出示: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这句话什么意思?

(6)、指导朗读第一段。

2、细读第二段。

(1)、读课文第二段,思考:围绕“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这一中心,作

者主要写了哪两个人勤奋成才的故事。

(2)、学生自读课文,圈圈、划划。

讨论交流。

(3)、两位名人成功的事例说明了什么?

(4)、齐读课文第二段。

3、细读第三段。

(1)、自由读第三段,思考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2)、默读课文思考,这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首尾呼应,总结全文。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4)、教师小结。

(三)、背诵课文。

学生选择背诵2—4自然段中的任意一段。

检查背诵。

(四)、课外作业。

搜集有关名人成功的事例。

说课稿 篇2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王老师执教的《三个儿子》,我将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阐释:

说教材故事浅显蕴真情。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组的第三篇课文。课文中讲述的是三个儿子面对各自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不同的表现:第一个儿子只顾翻跟头;第二个儿子只顾唱歌;第三个儿子却能帮助妈妈拎水桶。这三个儿子得到妈妈的评价也不同。文章通过一个老人目睹三个妈妈和三个儿子的情景,说“只看见了一个儿子”的话,告诉我们能帮妈妈提水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而本课时的生字词就藏在这充满童趣又贴近儿童生活的故事情节之中。

说理念课标精神导方向

新课程倡导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而学生的学习要在教师的教学背景下进行,叶圣陶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因此教者首先确定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理念。

《课标》强调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因此识字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识字,还要教给学生独立识字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运用中巩固,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以识用为主线”是第三条理念。

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以读促悟、以读激情、以读导练,在识字教学中我们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可以让生字回归语境,让生字反复出现,达到巩固的效果。因此确定“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

说学情思维活跃待引导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大部分孩子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由于年龄尚小,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因此,教师需抓住他们希望受到关注,喜欢得到表扬的心理,及时给与学习反馈,维持其学习动机。

二年级的学生通过两年的的`学习生活,在识字方面,学生们都能比较熟练地根据拼音读准字音;也积累了一些识字方法,多数都具有了一定的识字能力,但识字方法还存在诸多不足,需要教师在这方面继续展开积极有效的引导。

说目标年段目标要明确

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是识字,写字和朗读,鉴于对《课标》的认真研读和对学生的情况分析,教者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既、嗓、拎、桶、晃、甸”这几个字的读音,能规范书写上下结构的字“晃荡、胳膊”。

2、能用关联词“既…又…”说话。

3、能把课文读通顺,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说方法灵活多样重参与

教者通过以上分析,确定采用了如下教学方法。

多元识字法: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根据汉字的特点,教者进行了多种识字方法的引导:字源识字,归类识字、运用中识字、联系生活识字等等

体验教学法:让学生换位揣摩,带着朗读妈妈的话,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直观教学法:教师利用板书生字词和课件进行直观教学,突破重难点,丰富学生的体验

说程序读文识字实语用

教学过程分为四大板块:直接导入,读好课题;初读课文,自学生字;再读课文,随文识字;抓关键词,感知内容。

一、直接|导入

在导入环节中,教者直接揭题,顺势指导读题,指导读好题目中的轻声“儿子”一词。

这样开门见山,为后面的重点识字教学留出时间。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机会。

三、再读课文,随文识字

小语会理事长崔峦教授说:“以读为本,不是一遍一遍地傻读、呆读,也不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读,要一遍有一遍的目的,一遍有一遍的效果”。根据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语文学习规律,教者在整个识字环节中,将生字的学习巧妙地结合在课文的朗读指导中,设计多种形式,层次不同的读书实践活动。首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读准字音。然后逐段读文,在读文中识字。最后学完生字,回归句子,读出语句的不同语气。

1、读2自然段,识记“既”字。

指导读好既字后,教者告诉学生它常常跟“又”字配合,并引导学生用这对关联词说话。目的在于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由文本到生活,达到识字教学的识用结合。

2、在识记“拎”字时,教者尊重学生个性化的识字方式,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者先问:你能用什么最简单的办法记住这个字?随后,出示有“令”字的其他字,进行归类识字法的渗透,让识字的过程成为习得方法的过程。

3、在学习桶字时,教者先出示“桶”的字源图片,让学生猜,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紧接着介绍“桶”字的由来,让学生体会到汉字的神奇魅力,同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予三维于一体。

4、教者由沉甸甸这个词语的意思引出“甸”字的学习,重点指导它的读音变调。教材只是一个例子,所以教者适时引导学生读好其它变调的ABB式的词语,同时达成《课标》要求的“在阅读中积累”的目标。

5、指导写“晃荡”和“胳膊”。”

写字是一项语文的基本功,写字教学也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因此在写字环节中教者做了悉心指导。“晃荡”和“胳膊”是两组具有代表性和难度的词语,在学生会读能理解的基础上,教者先引导学生观察,根据结构归类比较,总结书写规律,然后进行示范书写,接着由扶到放,在学生书写后及时指导学生反馈评价。

四、抓关键词,感知课文内容。

1、教者充分考虑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抓住新学习的词语即是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关键词的特点,用选词填空的方式,引导学生理清课文思路。巩固字词的同时,渗透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一举两得。

2、最后教者设下悬念:这篇课文的题目是三个儿子,而老爷爷却说他只看见了一个儿子,这是为什么呢?为下节课的学习埋下伏笔。

说板书:简洁明了显重点

板书由本节课重点学习的生字和词语组成,同时也是课文主要内容的关键词语。教者力求做到简洁明白,实用性强。

说课稿 篇3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我的留言册》,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首先是说教材

《我的留言册》选自赣美版小学美术第 12 册第 7课的内容,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该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设计留言册的造型,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形式原理以及运用经折装、线装、旋风装制作方法,设计和装饰各种留言册,改善环境与生活,并与他人交流设计意图。

本节课要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小学 6年级的学生,这个学段的孩子表现能力强,能用不同的美术形式表达的自己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有的学生甚至能对所学知识进一步拓展,寻求表现方法的创新,当然也有个别学生对表现缺乏信心。

根据以上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把教学目标确定为:

1、认知目标: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设计留言册,并运用制作的形式表现。

2、能力目标:在制作留言册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

3、情感目标:体会留言册意义,形成热爱生活珍惜友谊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

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把

教学重点定为:

利用身边能找到的媒材、设计制作留言册。

教学难点定为:

能设计制作既美观又装订牢固的留言册。

为了更好地辅助教学

教师准备了多媒体网络课件、留言册范品。

学生准备了卡纸、色彩笔、剪刀、装订机等绘画制作工具。

接下来我要说的是教法与学法

教法:依据"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结合学生的特点和本节课的内容,我主要采用了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激励教学法、自主评议法、观察法、谈话法等教学方法。

学法: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教师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习。科学的学习是开发学生智慧的金钥匙,因此我遵循"学为主体"的思想,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及时提问,做到学与练相结合,领悟重点与难点,运用有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主揭开新知识的面纱,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和喜悦 。

下面,我将重点介绍这节课的教学过程:

准备环节:搜集资料,预习新课内容

课前准备能促进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是成功学习的`前提条件,怎样做才能让学生乐于预习,有效预习呢?我精心准备了适合现代化教学的网络课件《我的留言册》,它综合了各种资料介绍留言册的方方面面。这里有:视频资料,音频资料,图片文字资料,以及相关的网站链接。

准备环节不仅为接下来的教学做了充分的准备,还培养了学生收集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导入环节:答题游戏,快乐进入学习

新颖有趣的导入能消除学生畏难的心理负担,牢牢抓其注意力,激发学生欲望。上课伊始,我就开门见山的揭示课题,今天的美术课非常有趣,我们学习《我的留言册》,上节课,我布置同学们利用网络课件进行预习,不知结果如何,下面我将以有奖抢答的游戏检查作业,请听题:同学们你们喜欢课本中的哪一种留言册呢?说说看是怎样设计制作的。不论答案正确与否,乐于思考、敢于回答的同学我都给予特别的奖励--我亲自做的一本留言册。

这样的安排不但能激发其学习热情,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而且为本节课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为下一个环节展开做好铺垫。

新授环节:探究学习,解决重点难点

在上一个环节中,学生通过抢答游戏,已经是议论纷纷,各有见解,究竟怎样才能设计制作出既实用又美观的留言册呢?此时,我并不是急着去肯定答案的正确与否,而是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每组选择一件大家感兴趣的范作,运用集体的智慧讨论研究寻求新知。小组讨论结束,我请各组汇报结果,在汇报中和学生一起分析并亲自演示留言册设计制作过程,引导其掌握方法步骤,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以下是留言册设计制作的步骤方法:

1、设计留言册外形。

2、设计封面和内页装饰,我们要注意封面要选择厚一些的卡纸、尺寸也要比内页稍大一些。

3、最后装订成册。装订的方法有线装、经折装、旋风装等装订方法。

就这样,本课的重点:设计制作的留言册的方法步骤,清楚又明白;难点:设计制作既美观又牢固的留言册也迎刃而解。

表现环节:大胆表现,轻松完成作业

在动手作业之前,我并没有让学生匆匆开始,而是先请学生通过回忆巩固学习要点设计制作既美观又牢固的留言册来强调板书的作用。另外,我在学生创作时,我展示学生做好的留言册范作,让学生自己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让他们的灵感在思维的碰撞下得到激发,接下来我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留言册,并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让绘画好的学生进行绘画,设计好的学生进行设计,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动手制作,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合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的精神,对学生进行创作时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会在一旁进行教学辅导,同时也会及时发现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闪光点给予及时评价鼓励,也为其他同学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结束环节:展示交流,评价小结。

为了让学生都能体会到成果的喜悦,在教学评价中我努力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作业评价不做硬性统一,应人而异,实行学生自评、互评,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优秀作业上写上"心灵手巧""创意十足""独具匠心"等给孩子成功地喜悦,在表现一般的作业上写上"别泄气""慢慢来""相信下一张会更精彩的"等激励性语言,相信学生的内在潜力,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

最后把学生的作业收集并拍摄下来,上传到网络课件中,办一个"毕业留言册设计"大赛,让更多的学生、老师、家长参与评价,扩大交流。

这样做前后呼应,能不断加大网络课件的作用,方便下一轮的教学使用,更重要的是适应现代化教学,符合当代学生学习特点,就像新课标中的建议:积极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充分利用网络开展学生之间美术作品的交流。

在知识的空间,教师是引领者,但在我的教学里,学生往往成为引领者,学生们在学习时所产生的思想火花令我惊诧不已,他们做着童年的美梦,把我也带入了童年,我是学生的老师,学生也是我的老师,我感谢他们!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4

一、设计意图:

《小麻雀》是一首低年级的学唱歌曲,我采用听唱法的形式来引导学生学会。从三拍子的强弱规律入手,让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三拍子的旋律特点,并用不同的动作来表现强弱规律。通过旋律变化、乐句的对比让学生对歌曲有更直接的了解和感受,通过问学生“你最喜欢哪一句”的形式,让学生在快乐自信的氛围中不知不觉的来纠正、巩固歌曲,解决难点。

1、教材分析:

《小麻雀》是一首儿童歌曲,3/4拍,四乐句一段体结构。歌词作者结合儿童心理采用拟人的手法,描绘了一只彬彬有礼、惹人喜爱的小麻雀。旋律运用了重复的手法,小跳与级进相结合,起伏得当,使得旋律流畅、优美,第三句旋律在较低音区重复,与前面形成对比,形成“转”句,使第四句重复第一、二乐句的素材,形成呼应,结束全曲。歌曲的歌词结合紧密,有着抒情优美的风格,通过对小麻雀行为的描述,潜移默化地教给小朋友待人有礼貌的道理。

2、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及低段学生极富有同情心和喜爱小动物的特点,我将制定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动脑为歌曲编创歌词、动作;

(2)情感目标:正确掌握歌曲的节拍以及了解和认识休止符。

(3)知识目标:自选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3、教学重、难点:

重点确立为:学会歌曲《小麻雀》,并能边唱边演;

难点确立为:正确掌握歌曲的节拍;动脑为歌曲编创歌词、动作。

4、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本、打击乐器。

二、说教法:

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紧紧围绕新课程标准,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聆听法

充分挖掘音乐的快乐因素,让学生在美妙的音乐中学习歌曲,感悟意境。

2、范唱引路法

通过教师的示范演唱,使学生正确地学会演唱。

3、情境教学法

我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了一个与歌曲相配合的情境,加深了孩子们对歌曲情境的体会。

三、说学法:

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好玩、好动、好奇的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用模唱法、听唱法让学生能正确地演唱歌曲。动手操作法让学生运用打击乐器和多种形式演唱等教学环节,重视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中,体验音乐中的美。

四、说教学过程:

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我将本课教学过程设计为三个环节: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我首先在上课前唱师生问好歌来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之后通过提问题让学生说一说自己都喜欢什么小动物,然后再模仿小动物的叫声,从而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营造一个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引导学生进入情景。接着我用范唱的形式让学生认真听并回答我唱的是哪种小动物,从而引出学习的课题。

(二):歌曲教学,丰富情感。

这一环节我是分五个步骤来进行教学的:

1、歌词教学

我在教用手打击伴奏的前提下有感情、有节奏地范读歌词,帮助学生掌握歌曲节奏,并能很快跟着伴奏朗读歌词。

2、老师范唱

在学生掌握歌曲节奏的基础上,我有感情地范唱歌曲,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歌曲的印象。

3、歌曲教唱

有了前面环节的层层铺垫,学生对歌曲的学唱已经不是什么难事,于是在我的领导下,他们主动参与学唱歌词。教唱时我启发学生用亲切,优美的声音演唱。

4、突破难点

难点一:在整个教唱过程中,学生对三拍的节奏与强弱关系把握的不是特别好,为此我采用先教他们三拍的打击方法与强弱关系,之后再进行教唱。

难点二:这首歌曲的歌词有生动的情景,内容很感人,在教唱过程中,我时时引导学生应该用什么样的感情去演唱,让学生情不自禁地进入了歌曲的意境中去感受美。

5、歌曲体验

我将采用接龙唱、分段唱、分组唱等多种演唱形式,并能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来巩固所学的歌曲,让每个学生都能完整准确地演唱。

五: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1、歌曲教唱完之后我试着引导学生为第二段歌词创编完整并试着演唱。

2、引导学生为歌曲创编舞蹈并找人试着表演。

3、让学生自己选择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4、唱歌、跳舞、伴奏一起进行表演,教师进行评价。

六、课后总结:

“今天我们又学习了一首新歌,而且还为歌曲编上了新的歌词,还用打击乐器为歌曲进行了伴奏,大家的表现很好,表演的很精彩,同学们之间配合的也很好,希望大家继续努力,学会更多好听的歌曲。”最后在歌舞中结束本节课。

课后反思:

走进上课的班级是二年级2班,这个班的课堂纪律非常不错,教学常规方面的实施也比较顺利。对于本课的教学,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反思:

在教唱新歌前我首先让学生欣赏,以听领先。重“听”的教学,强化“听”的功能。为下一步学好歌曲作好辅垫,这时学生却在无意中学会倾听。在真正要学习这首歌曲前,我又安排了一次有意欣赏,这属于诱导性的欣赏,启发学生:“刚才你们听得这首歌曲是什么情绪的?你听了有什么感受?”……诱发学生联想,指导学生欣赏,从而对歌曲的情绪、节奏、表现的内容等有初步了解,同时旋律、节奏,在学生脑中有一定印象,起到了熟悉旋律等作用。我让学生在学歌之前听了好几遍歌曲,但是每听一遍我都会提出不同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听的时候要变化多种形式,在给学生美的感受的同时强化他们听的感觉。

整节课下来,基本按照教学目标完成了教学内容,学生能完整演唱《小麻雀》并通过动作感受小麻雀生动的形象。但并没有很好的达到表演唱的效果。这个问题,其实一直在困扰着我。我想,问题肯定是出自老师的教学设计及安排。音乐课应该是活泼、轻松的。因此,使我总是将注意力过多的放在知识的教学中,没有很好的表现歌曲。所以在将来的教学中,要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歌曲的演唱及歌曲的表演唱中但是在教唱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作为一名老师,我认为对于教材的了解是必不可少的。

《祖国啊,你好》是河少版初中音乐(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的一节唱歌课;作品为D调,四二拍,情绪热情、愉悦,旋律优美,表达对大好河山的向往和拥抱。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关于祖国的基本知识,以及双声部的唱法,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说学情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对教材有所了解,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才能了解学生真正的学习需求,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初中生阶段的学生生理、心理渐趋成熟,参与的意识和交往的愿望增强,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增多,在学习上形成了自己的初步经验,表达情感的方式较之1~6年级学生有明显变化。通过多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巩固和提高表现音乐的基本技能。扩大音乐欣赏的范围,更有意识地将音乐的人文内涵融入教学中。7~9年级学生正值变声期,应注意嗓音保护。

三、说教学目标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学情的了解,我设计的三维目标如下: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课堂内容,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感受大好河山的美好。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歌曲演唱,并配以讨论、分析等方法,学生能够了解新疆音乐的节奏感,并加强小组合作探究能力。

知识与技能:学唱双声部,更好的完整演唱歌曲。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

重点是掌握关于祖国的基本知识,以及双声部的唱法,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难点是理解课堂内容,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堂课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分以下两点。

教法:讲授法、演示法、弹奏法。

学法:小组合作探究、学唱法。

六、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说说我的教学过程,也是本次说课的中心部分;在这一环节主要分成五个环节,分别是新课导入、初步感知、探究学习、拓展延伸、小结作业。下面,我将分别来介绍这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是新课导入环节

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为了培养音乐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上课伊始,我会用以提问的方式进行导入,“知道哪些关于描写祖国的歌曲”,学生进行分享和表演,由此顺势引入本课课题。

这样设计,不经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更好的开展接下来的新课教学。

第二环节是初步感知环节

学生完整聆听音乐,并说出歌曲的速度是怎样的,学生自由回答,我会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歌曲是中快速的。再次播放歌曲并提问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学生自由回答,我会总结出歌曲的`情绪是热情、愉快的。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歌曲旋律,把握歌曲音乐特点。

第三环节是拓展探究环节

首先我会带领学生采用开口音“啊”进行发声练习,注意嗓音保护。然后教师播放音频,学生哼唱。我会提问:第一次哼唱的过程中,希望大家能够用手跟随音乐画出旋律线。我会和学生一块进行用手画旋律线。老师再次弹唱,学生跟唱。我会提问:再次跟唱的过程中,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一些地方唱的不够准确?学生可能回答一些空拍的使用。接着会引导学生,发现刚才唱的过程中,空拍唱的时值总是把握不准,那么用手轻拍桌子练习节奏,用“哒哒”“空嗒”表示,然后老师弹钢琴演唱空拍。(突破难点)

其次,完整演唱谱例,保持音准和节奏。(关注难点的二次演唱)

学生有节奏朗诵歌词,并思考:歌词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学生讨论并自由回答。我会进行相应评价总结,同学们能够感受到我们祖国绚丽多彩的大好河山。

演唱双声部中的高音声部旋律,然后指挥不同声部练习并再次进行完整演唱。

通过这样的设计,不仅丰富了课堂活动,还可以引导学生更加轻松的学会表现歌曲,更的感受新疆音乐的独特魅力。

第四环节是拓展延伸环节

为了更好地巩固已经掌握的新知,对音乐作品有更的把握和体会,我将学生以四人为单位进行小组划分并创编舞蹈,创编完成后进行小组的展演。

这样做既能巩固本节课所学的新知识,也达到了新课标提出的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学生能够充分的参与到课堂当中,同时激发对音乐课程的兴趣。

第五环节是小结作业环节

好的结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课堂小结时我会和学生一起进行课程内容的回顾。之后我将布置课后作业,搜集更多关于描写祖国的歌曲下节课进行分享。

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对课堂有了更好的回顾,学生在课后还能继续了解更多的音乐。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更好的感受音乐文化。

七、说板书设计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1、教材来源:此活动选材来源于生活。众所周知,蔬菜是幼儿经常接触的一种食物。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里,蔬菜随处可见,它们种类繁多,几乎每个孩子都能说出几种来。如:常见的番茄、土豆、黄瓜、白菜、辣椒等。虽然他们知道的不少,但对蔬菜的食用部分及其营养对人身体的好处不是很了解。因此通过观察.讨论.猜谜.制作等一系列活动,让幼儿了解蔬菜特性的同时,知道蔬菜的营养价值使幼儿对蔬菜有正确的认识,加深对蔬菜的喜爱,激发幼儿爱吃蔬菜的情感,并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因此我觉得选择本次教学内容有一定的必要性。又如《纲要》中所说“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幼儿的长远发展;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本次活动来源于幼儿生活又能服务于幼儿的生活。

2、目标定位: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以及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为依据,确立了认知、能力、情感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份,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标为:

(1)、通过认识蔬菜的外形特征,了解蔬菜的不同食用部分。

(2)、按不同的食用部分给蔬菜分类(根类、茎叶类、果实类),发展幼儿的分类能力。

(3)、蔬菜好吃有营养。教育幼儿不要挑食。

活动重点:通过猜谜、多媒体课件、游戏体验及品尝蔬菜沙拉,让幼儿能按不同的食用部分给蔬菜分类

活动难点:提高幼儿的分类能力,明确蔬菜好吃有营养。教育幼儿不要挑食。

在活动中我们主要是通过幼儿猜谜、动手操作、分类、制作等活动,在看一看、摆一摆、玩一玩、尝一尝等幼儿自主参与的.过程中突破重难点。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情境、游戏之中。为此,我们作了如下活动准备:

3、活动准备:《纲要》指出“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依据《纲要》我做如下三方面的准备。

(1)学具准备:、胡萝卜、黄瓜、白菜、土豆、花菜等实物若干、蔬菜宝宝图片数量与幼儿相等

(2)经验准备:幼儿对蔬菜有一定的经验。

(3)教具准备:展示各种蔬菜的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

《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活动中力求“合作式的探究学习方式”。因此在本次活动中体现了教师与孩子的交互主体性,采取相互尊重、协商、交流、共同构建的方式,并共同学习与成长。采用的教法有:

1、情景创设法:利用卡通飞飞这个幼儿喜欢的动画形象,将幼儿引入到活动中,非常适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极大地调动起孩子探索的欲望。使幼儿主动探究,积极思维,达到科学素质的提高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2、演示法:教师在通过讲解谈话,把实物或教具展示给孩子看,帮助他们获得一定的理解。本次活动中的演示法是通过制作多媒体动画“植物的生长过程”,让幼儿对植物的生长有全新的认识,在这一过程中,现代教学辅助手段的运用发挥了传统教育手段不可替代的功能,使理解和认识更透彻。

3、观察指导法:此教学方法是针对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出现的情况,教师可以采取随机指导的方法,它体现了教师对活动的调控能力。

4、游戏法: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具有教育性、娱乐性、创造性。本次活动的第四环节中,我就引导幼儿找朋友扮演蔬菜娃娃,共同体验分类的快乐。由于我利用了轻松、活泼、诙谐的音乐,这给游戏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孩子在表演的过程中不仅能正确地对蔬菜进行归类,更是创造了一个个可爱的蔬菜形象。教师的适时赏识,把幼儿的创造之花点燃,显示了无穷的力量。

三、说学法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不仅提高了认识,锻炼了能力,更升华了情感,本次活动幼儿采用的学法有:

1、多通道参与法:新《纲要》科学领域中的目标明确指出,(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活动中我引导幼儿看一看、比一比、分一分、尝一尝、玩一玩、说一说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不知不觉就对蔬菜发生了兴趣。

2、尝试法:陶行知先生说过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在第二个环节操作活动中我就鼓励幼儿对蔬菜进行分类,引导幼儿按蔬菜的是食用部分进行分类。

3、体验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为了让幼儿对蔬菜的食用部分有更深的印象,我就采用了游戏体验法,利用了轻松、活泼、诙谐的音乐,这给游戏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唱唱演演中引导幼儿体验蔬菜分类的快乐。

与此同时,我还通过幼儿间的互补学习,师幼合作共长的方法,表达着各自的丰富、多样性的认识,体现着“以幼儿发展为本”理念。

四、说教学程序

我采用环环相扣组织此活动程序,活动流程为:激发兴趣――猜谜游戏――操作分类――游戏体验――品尝交流――制作延伸

(一)设置情景,激发幼儿探究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活动一开始教师就利用幼儿最喜欢的小飞飞和蔬菜宝宝来做客,引起幼儿兴趣。

1.小朋友最喜欢的小飞飞和一群蔬菜宝宝来做客了。

2、幼儿观看各种蔬菜图片或实物:提问:你们认识这些蔬菜宝宝?你喜欢吃哪一种蔬菜?这些蔬菜中,可以吃的部分是什么?

3、出示一副完整的植物生长图,知道植物的身体是由(根、茎、叶、花、果实、)五部分组成。

以上我为幼儿创设了语言情境和物质(蔬菜)情境,引发幼儿观察蔬菜特征的兴趣。在以下的环节中,我都是以小飞飞作为情节发展主线,从形式上,内容实质上深深吸引孩子

(二)猜谜游戏

逐一出示各种蔬菜宝宝,通过猜谜游戏了解蔬菜能吃的部分不一样。

1、红漆桶,地下埋,绿的叶子顶上栽,切开红漆桶,清凉可口好小菜.(胡萝卜)说一说胡萝卜的样子?(形状、颜色、可以生吃也可以做菜)老师告诉小朋友胡萝卜还有“土人参”之说。因为胡萝卜中含有淀粉酶,能助消化,有利于人的身体健康,吃胡萝卜可以补充维生素。

提问:(1)我们应该吃它的哪一部分?(根)

(2)还有什么蔬菜我们可以吃它的根?

2、猜谜语:瘦长的身材,翠绿的皮肤,全身是疙瘩,丑了自己美了别人。(黄瓜)那我们应该吃黄瓜的哪一部分?(果实)还有什么蔬菜是吃它的果实部分?(番茄.茄子、辣椒、南瓜、冬瓜、豆荚)。

3、看图中是什么蔬菜?(白菜),老师可以说说白菜的样子。我们该吃它的哪一部分?(叶)还有什么蔬菜我们吃它的叶。(菠菜、油菜)

4、提问:这是什么?(土豆也叫洋芋或马铃薯)。土豆发了芽时有毒,不能吃,如果芽很小,可以把芽和周围的肉削干净,才可以吃。我们吃它的茎。

5、考考小朋友:小朋友们,平时吃我的哪一部分(屏幕)

三)了解蔬菜的营养价值,教育幼儿不要挑食

蔬菜营养丰富,含有多种维生素,多吃蔬菜有助于身体健康,能使我们长得更高更快更聪明,因此。平时不能挑食。

四)游戏体验

分类游戏:《找朋友》

给每个幼儿提供一个蔬菜宝宝,让幼儿根据蔬菜的特征找朋友。看看自己身上的蔬菜娃娃是吃什么部分的,然后听音乐去找朋友。

利用轻松、活泼、诙谐的音乐,让孩子们在表演的过程中不仅能正确地对蔬菜进行归类,并能自由地、夸张地表现可爱的蔬菜宝宝形象。

五)品尝交流:

教师出示用番茄.黄瓜.红萝卜做的沙拉,请幼儿品尝,交流《蔬菜沙拉》的制作方法。让幼儿吃吃讲讲,在兴奋的状态之中,逐步意识到多吃蔬菜营养好的道理,从而自觉地做到不挑食,让身体吸收更多营养,使身体长得更捧。

六)延伸活动:

请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做做蔬菜沙拉,巩固对蔬菜的认识。活动结束,关键是引导幼儿持续不断地对蔬菜产生兴趣。小朋友知道了蔬菜还有很多吃法,使幼儿在审美心理、创作欲望上得到满足。教师通过制作蔬菜沙拉,引发幼儿创作欲望,使审美心理得到愉悦,进而为孩子有意愿投入下一个非正规性的自主活动奠定基础。还可以从中生成更有价值的活动。

说课稿 篇7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总复习部分《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整理与复习》的教学内容,下面我着重从五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不仅是本册教科书的一个重点,也是全套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部分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任务能否圆满地完成。应用题部分是这一单元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也是这一部分的难点所在,因此,我们要通过复习和比较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之间的数量关系,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使学生弄清复杂的分数应用题,从而为中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在思想上都积极要求进步,学习态度上都很严谨认真,大多数学生能按照老师的要求自主完成学习任务。但有少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应用题的分析、解答能力较差,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学习成绩虽然有所攀升,也不是太尽人意。

3.教学目标的确立

根据本课的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心理特征,我制订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在解答生活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

2.沟通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之间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建构使知识系统化。

能力目标: 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分析、推理、判断能力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依据本节课的特点和在本小节中的地位和作用,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

教学重点:

熟悉分数和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进一步掌握解题方法,解决简单

的生活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沟通分数、百分数之间的练习,建构完善的知识体系。

二、 说教法、学法: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进行点拨,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和讨论交流,形成技能。因此,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方法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举例说明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经过讨论比较,互动合作的这样一个过程,让学生在探索和交流中巩固旧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三、说教学过程:

为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爱因斯坦曾经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认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本身的内在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学好功课的重要前提。然而数学复习课就内容本身而言是枯燥乏味的,因此,在导入环节中, 我力争从学生感兴趣的实情、实事入手, 通过看广告片、观察矿泉水,引导学生从中收集数据,获取数学信息,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意识。

1.欣赏:美丽的千岛湖和农夫山泉广告

师:同学们有谁知道这么美丽的风景区是哪里?(千岛湖)那里不仅风景优美,还有一个我国最大的矿泉水生产基地。

2.观察:

每位同学的桌子上都摆放着一瓶来自我国最大的矿泉水生产基地浙江千岛湖的农夫山泉矿泉水,请你仔细观察这瓶矿泉水。

3.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数学信息

师:能说一说课前你们都了解了哪些关于农夫山泉的数学信息?

(二)整理与复习:

通过上面环节的教学,学生已经完全进入学习状态。本环节中,通过猜、测、量、算,让学生在动手与动脑的过程中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险,这样的学习方式,充分的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交流过程中,学生互相补充缺漏,自行对知识进行内化,既巧妙地复习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百)分之几的应用题。又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1.在生活实际问题当中,探究、巩固数学知识。

师:老师喝去了一些矿泉水,还剩下这些(举起手中的瓶子),请你猜一猜,还剩下这瓶水的几分之几?

学生进行估算。

师:你有什么办法来证明自己猜对了吗?

学生交流测量方法。

方法一:测量。

学生操作后得出:满瓶矿泉水的高度是20厘米,剩下水的高度是4厘米,剩下的占这瓶水的了1/5(20%),喝去了这瓶水的4/5(80%)。

方法二:用量杯量。

教师示范操作,用量杯量后,看一下是多少毫升?

现在谁能计算出还剩下几(百)分之几?

那么喝下几(百)分之几?怎样计算?

一边交流,一边板书:

① ② ③

一瓶水550毫升 喝去440毫升 剩下110毫升

④ ⑤ ⑥

“1” 4/5(80%) 1/5(20%)

小结:求喝下几(百)分之几和剩下几(百)分之几…… 这就是我们已经学过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百)分之几的应用题,解答这类题的关键在于弄清谁与谁比,把谁看作单位“1”。

结合几年来教学新、旧两版教材的经验,秉着“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的指导思想,在整个教学流程设计上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学生通过在实际生活中搜集信息、提出问题、解答问题、总结方法,进一步理解了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2.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教学意在发掘学生的内在潜力,有效地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因此练习的设计要减少指令性成分,多些实际演练。因此,在这个环节中,首先设计一道“开放性”练习,虽然只围绕着一瓶矿泉水带来的几个数学信息,让学生学会分析、学会筛选、学会思考、学会整合,从而提出数学问题,然后自己解答。不仅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这些应用题的结构,掌握了解题方法,而且沟通了各类应用题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通过交流,让学生拓展性思维得到发展,能够灵活的转换数学知识,以便于为学习和生活服务。 同时也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师:刚才我们通过观察、讨论、计算,得到了以下两组信息,现在老师要求大家从上述两组信息中各选择一条信息,再提出一个问题,组成一道我们已经学过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学生交流,教师调控。

如①+⑤喝去了多少毫升?还剩多少毫升?

①+③还剩多少毫升?喝去多少毫升?

②+⑤这瓶矿泉水多少毫升?……

四、应用拓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的、活泼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题,使练习突破巩固“双基”、训练技能的局限,着眼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保持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发掘学生学习数学的潜力,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算一算。

①工厂生产的矿泉水合格率是99.8%。如果有80瓶是不合格产品,那么这一天共生产了多少瓶矿泉水?

②矿泉水现在每瓶成本1.5元,比原来降低了25%,如果工厂按每天生产20000瓶计算,可以节约成本多少元?

③工厂降低成本后,为答谢广大顾客,决定开展“买四赠一”活动。如果矿泉水原来每瓶卖2元,那么优惠了百分之几?

在算一算的过程中,学生当了回质检员、成本核算员和销售员,他们俨然是在为公司解决生产和销售中的实际问题,小小的心灵多了些质量意识、成本意识和责任意识。

2.想一想。

学校组织大家去春游,如果我班同学每人各自买一瓶矿泉水,单价是2元。如果整箱买:小箱12瓶可打九折,大箱20瓶可打八折。请你们小组合作,设计购买方案。

创设开放性情境,为学生提供信息,并让学生选择相关信息,设计购买方案,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渗透了问题解决策略多样化的思想,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并使不同层中的学生都能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内容是既是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得到的结论,是为下一步进行探究的必要条件,既突出重点,又有助于突破难点,在本节课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板书设计: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整理与复习

① ② ③

一瓶水550毫升 喝去440毫升 剩下110毫升

④ ⑤ ⑥

“1” 4/5(80%) 1/5(20%)

五、教学效果预测:

数学教学不应局限于知识的传授,应重视培养学生从生活中收集数据、获取数学信息,并从中选取有用的信息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始,我引导学生从农夫山泉广告和矿泉水瓶的标签中收集信息,为全课展开预设铺垫;课中,和学生一起,在估测、操作的过程中获取信息,并让学生合理选择获得的信息编成学过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对已有知识的梳理;课尾,再让学生利用提供的信息设计矿泉水的购买方案。全课信息展示丰富多彩.增强了学生学习活动的新鲜感,增大了课堂教学的信息容量,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中,我力争做到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利用正确的评价和鼓励,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就感,产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和强烈而持久的学习动机,从而增强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学习能力。除此以外,把学生当成发现者,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行探究,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互助和参与合作意识,实现了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知识与能力的同步提高。在这样的理念下进行教学,相信课堂效果一定会很好!

说课稿 篇8

【说教材】

《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是“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教材的第九册第七组课文。本组五篇课文都是写景物的记叙文。《桂林山水》是开篇的精读课文。课文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先总体提出“桂林山水甲天下”,再分别对桂林水和山的特点进行了形象生动的描写,最后又用“这样的山围绕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和“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两句作结,使读者对桂林山水产生了一个完整的美好的认识,既照应了课文开头,又丰富了“甲天下”的内涵。

重点段分析:二、三两个自然段分别具体描绘了桂林水、山的特点,是全文的主体,也是重点。这两个自然段在写法上是相同的,也是独具匠心的。每段都由三句组成,第一句都以别处的秀水或青山作比较来映衬桂林的水和山,其中第三个分句以“却从没看见过”这种转折语气的句式来强调、赞美桂林的山或水,并以此句提示下文。第二句由三个并列分句组成,具体地从三个方面,运用排比、对偶和比喻的手法来描写桂林的水、山,每一个分句都是由两个以上的小句组成,而且前半句写出山水的特点,后半句都是由两个以上的小句组成,而且前半句写出山水的特点,后半句补充描写前半句的特点。第三句都写作者的感受。所不同的是:写水句的前半句点出桂林山的特色,“奇、秀、险”,而后半句以二三个比喻短语组成排比句和两个四个字的词语相结合组成补充描述句,写出了桂林山的形态奇、色彩秀、山势险。

难点分析:最后一段是一个比喻句,中间又夹着一个排比句。这句话的意思是桂林的山水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山水是画的主体,空中的云雾迷蒙,山间的绿树红花,江上的竹筏小舟则是点缀。多美的一幅山水画!大自然这位雕塑家以鬼斧神工,雕刻出如此巧夺天工的画卷,作者简直入迷了,乘着木船,荡舟漓江,感觉到自己走进了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沉浸在桂林山水的幽静美之中。作者这种对桂林山水热爱的感情的流露,是学生入境动情的`难点所在。

整篇文章构思精巧,句段精美,文首引名句,文尾引诗句,以“荡舟漓江,来观赏桂林的山水”开始,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结尾,首尾照应,结构浑然一体,给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受。

【说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桂林山水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学习课文按“总……分……总”和按特点记叙的构思方法。

3.学会生字新词。

【说教法】

文章是写景的抒情散文,根据文章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以读代讲,以讲促读”,这一方法进行教学。

语言文字具有意会不可言传的特点,许多妙词佳句往往讲也讲不清楚。《桂林山水》遣词造句严谨,语言优美,诗化的语言耐人寻味。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桂林山水的一片热情。如果老师讲得太多,文章会搞得支离破碎,整体的美被破坏。只有通过多读,反复读,读出语感,以读代讲,披文入情,使作者的感情和读者的感情溶为一体。因此,在教学中,我是采用“以读代讲”安排教学环节的:

A.范读课文激发感情。揭示课题后,老师马上以饱满的感情范读课文感染学生并激起朗读兴趣;

B.自由朗读酝酿感情。当学生激起朗读兴趣后,通过自由朗读酝酿出与作者爱在一起的感情;

C.抠字眼体会感情。老师紧扣“甲”、“静、清、绿”,“奇、秀、险”等重点词,读读议议,个别读、齐读、引读、议读,文中作者对桂林山水的热爱之情完全被学生体会出来了;

D.授技巧入情入境。第二小节共三句,第一句话要注意长句的自然停顿,“却从没看见过”合度的重音,才能在比较中显示出漓江水的独特风格;第二句读好“啊”的音变[静啊(nɡɑ),清啊(nɡɑ),绿啊(yɑ )]和三个并列分句的递进语势(声音由低到高,语速由慢到快,感情由弱到强),才能表达出漓江的水“静、清、绿”到极点的特点;第二句到第三句语气的转入要稍停长些,语气转入平稳。因为,这时作者被眼前的美景陶醉了,忘记了周围的一切,连自己乘坐的船在前进,还是停泊着都没感到,许久许久才醒悟过来;E、品读课文抒发感情,通过前四步,学生已经把握作者对桂林山水的热恋之情,最后学生循作者思路,以真挚的感情齐读课文,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使孩子们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融为一体,可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

【说学法】

重点段两小节的结构、写法颇相似,因此采用“举一反三”法。

“举一”即揭示规律,掌握方法。学习第二自然段“漓江的水”。按这四步来学习。

(1)这小节分几层写?

(2)每层各用什么方式来表达?

(3)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4)反复诵读。

在第二自然段学完之后,让学生回顾一下刚才我们分几步用怎样的方法的学习,现在用这样方法学习第三自然段“桂林的山”。

“反三”重在比异。因为“举一”提供的模式,“反三”时按图索骥,多数学生并不会感到困难。容易忽略的恰恰是它们的相异之处。所以重在抓排比句。内容不同:写水时,写水态,水色的特点,而写山时写山态、山色、山势的特点;写法不同:写水时后半句用述叙式,写山时用短语排比和两个四个字的词语。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上段学到的适当的停顿,合度的轻重,语调的抑扬,音色的处理与朗读技巧,反复育读,使教师、学生与作者的感性融为一体。

这样,从扶到放,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说教学过程】

一、揭题谈话:

让学生说说桂林的地理位置,文章的体裁,简介作者及有关作品。

二、激情入境: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后谈自己的感受、想法。

三、入境动情:

自由读后逐段指导读,带学生入境动情。

第一段:主要理解“甲”的义和“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思。

第二段:轻声读课文,讲讲第二小节分几层写?每层各用什么方式来表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老师引导学生一层一层地读读讲讲,讲讲读读,进入作者的意境,用朗读把自己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融为一体。第三小节运用第二小节的学习方法、朗读技巧,放手让学生自己理解语言文字,入境动情。

第三段:老师诵读配上图画带学生入境,让学生图文对照,读读议议,体会作者此时此刻入迷的感情,产生共鸣,抒发自己的感情。

四、以情感人:

老师总结:作者按总分总的结构,抓桂林山水我构思方法,写出桂林山水甲

天下,表达了自己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全班女同学齐读,把这种热爱之情表达出来,感动别人。

全文板书:(略)

说课稿 篇9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是xx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3课《山中访友》。

【教材分析】

《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众朋友”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学生分析】

七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并充满了无限的幻想,对这样一篇童话色彩浓重的散文,一定会特别感兴趣,通过阅读期待引导他们感悟,发现大自然的美并与作者产生共鸣同样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课堂教学应体现学生为主体,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因此我特设计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作者把进山看风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

⑴ 鉴赏本文新奇丰富的想像美。

⑵ 学习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透过语言文字,感悟课文充满诗意的图画。

3、德育目标:体味作者所表达的对大自然热爱之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教学重难点的确立】

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年龄特点以及本课教学目标的设计,我确立的教学重点是:理清思路,品味赏析栩栩如生的景色描写进而受到美的熏陶。难点:引导学生揣测写作意图,体会文章的写作技巧。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及课文朗读带、投影仪、照片。

【教学过程】

本文是一篇极具情趣,颇有童话色彩的写景散文,针对初一学生的认知规律及心理特点,拟将本课设计成环环新奇,步步有趣的自读课。让学生以文本为基础,读课文,品语言,绘画面,入意境,悟文情,从而达到既培养解读、鉴赏能力又提升人与自然应和谐交融的生态伦理价值观。下面我就具体地把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设计说明一下。

1、创设新奇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拍摄美的原因,让学生在学习课文前先积奠人与自然交融所产生的和谐美的感情,初步蒙发人在自然中的意识,这样很自然的就导入本课。

2、在导入课文后,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初步感知课文:

由于初一学生入学仅有两个月,教师还应注意培养学生好的阅读习惯,所以须在阅读课文的同时帮助学生扫除字词障碍,这个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采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但老师建议你们:

⑴ 要左手翻书右手钩画。

⑵ 用“ ”画出你不认识字词。

⑶ 用“口”画出景物的名字,用“○”画出你认为最妙的词,用“≈”画出你喜欢的句子,然后教师巡视、释疑、解难,把集中出现的生字词在黑板上集中讲解,学生初读结束。接下来听课文录音,这时我又设计几个问题:我是什么时间去访友的?访问了哪些朋友?问题比较简单,学生较容易指出“在好天气里独自步行带着好心情去的(对于好心情教师要适时点出哼、踏等词的好处),具体朋友学生说,老师板书。

3、在初步感知课文大意后,接下来的环节是品味课文写景语言的比喻之美,人称之美,这是本节教学重点。为解决重点问题设计如下环节,采用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

⑴ 找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生可做适当的评价。

⑵ 指导学生分组,每组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中精美的词句,精读品析。

⑶ 小组代表谈自己最欣赏的词句,并说出它的好处,然后用这幅画好在 的句式起个好听的名字,每小组选一个人做汇报的记录。

⑷ 教师抓住学生回答后的关键之处板书,如将写物拟人化的称呼,弟弟、大嫂、爷爷、姐姐……学生说出比喻句的.喻体等等。

这样在学生品析及教师板书里学生自己就可以总结出本文写景的重点有两个,一个是拟人化人称的使用,拉近人与自然的关系,使自然景物变得栩栩如生,另一个是使用比喻句使文章生机盎然充满诗情画意。

4、升华主题,拓展延伸:

一节课能否成为一节好课,除了引导学生“画龙”之外,关键还在教师的“点睛之笔”,这个点睛之笔指的就是使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得到突出,使难点得以突破,为了这个目标,我又作了如下设计:

⑴ 你认为朋友的含义是什么?学生会说出很多种,但教师应抓住平等、互助,追问学生,作者为什么称自然景物为朋友?他想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⑵ 你与作者有同样的想法吗?就把它写下来,这时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显示自然风光的图片,让学生四人一组合作写成一段景物描写用拟化人称呼与比喻修辞来写,抒发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小组选代表读,大家互评。

这个环节既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写作意图,又有拓展延伸的训练,既有思想的升华又有课本知识的实际应用,使教学目标在教学实施中相融、相依,使课堂环节环环紧扣。

最后教师让学生在写作方法及思想方面谈收获。这样在学生头脑中就会留下深刻印象,使本文教学不流于形式。

5、作业的布置:

本文既然讲的是我们和大自然是朋友,那么我们能不能站在大自然的角度和人类对话呢?把它写下来。

这个作业的布置,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关于教学内容的认识要有“宽泛”的精神。

【板书设计】

山中访友

李汉荣

古桥──老朋友 树──知已

山泉──姐姐 溪流──妹妹

童话般的世界 白云──大嫂 瀑布──大哥

悬崖──爷爷 云雀──弟弟

蚂蚁──小弟弟

总之对于本节课我的设计意图是力求使课堂做到自主化、活动化,使学生在愉快、宽松的学习活动中获取知识,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的审美情趣。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请各位评委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说课稿 篇10

一、说教材

这是整、小数三步计算应用题,是在学习了整数应用题的基础上学习的,应用题分析解题思路的方法和整数三步计算应用题基本相同,解答的方法也基本相同,教学的重点是继续引导学生分析应用题目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时的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三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和从条件出发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会列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应用题。2、使学生掌握应用题的检验方法,培养学生题后检查、验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这类应用题的结构,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

二、说教学过程

1、导入设计

师:我们都有购买文具的经验,在购买文具的时候,要用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

今天我们也用数学知识去解决买文具过程中的数学问题(板书:应用题)

开门见山,直接把学生的思想集中起来。明确这节课的内容。

2、新课教学

通过问:你可以知道什么?或你想到什么?你想提什么问题?

其实这就是解题的想法,学生可以想到:

买铅笔花了几元钱,还剩下几元钱?图画纸能买几张?既是提问题也是题解方法。

并能过条件和问题的互相变换,进一步明确这一类应用题的格式,并建立解这种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形成一定的模式。同时也更明确检验应用题的方法。

3、练习设计

设计的这两道练习是考虑到:例题是学生生活中经常碰到的容易理解,但是课本中的出现的题目大多是工程问题,或是行程问题。这些不容易理解但是解题的方法却是一样的。在练习编题以后,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明明白这种类型应用题的解题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