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古诗词 > 散文 > 伤感散文 > 描写别让我受伤的散文

描写别让我受伤的散文

推荐人: 来源: 才华汇 阅读: 7.97K 次

亲情,有时是会受伤的。一个疏忽,也许你不觉得,但等你发现了,却是后悔来不及弥补了,甚至还会留下一辈子的愧疚和遗憾。下面是有描写别让我受伤的散文,欢迎参阅。

描写别让我受伤的散文

描写别让我受伤的散文:别让亲情受了伤

无论你身在何方,做着什么,心中都有一份牵挂,牵挂着我们爱的那些人。而每逢过节,倍感思亲,这份牵挂就显得尤为突出。

一切都源于“家”。有了家,才有了亲人,有了亲人,才有了亲情。也许你在为生活奔波忙碌着,也许你在为理想努力奋斗着,但无论你有多忙,亲情是不容疏忽的。一条短信,一个电话,一声问候,远也好,近也好,只要牵挂就好。而我,却因为疏忽,在这份亲情上留下了一个无法弥补的伤口。

端午节后的早晨,闹铃准时响了,我拿起手机,却发现多了一条未读短信。是父亲发来的,“我在外面打工,过节的时候你们怎么没有问过一声,想一想:是为我自己还是为了你们。”我的心顿时一震,说不出来的感觉,更多的是愧疚。我没想到我的疏忽,却深深伤了父亲的心。我一时竟不知道做什么,就那样呆坐着,回忆着过去的一幕幕。我想给父亲打过去,拿起了手机却又停住了,因为我不知道怎么向父亲道歉。我看到短信是昨晚十二点多发来的,我能想到父亲有多么伤心,也许他等了一整天,却等不到我这个儿子的问候短信。我真是太不孝了。中午的时候,我拨通了电话,我听到父亲的声音是颤抖着的,不知道是激动还是什么,而我竟不知道说些什么好,明明想好的话到了嘴边却又说不出来,只是问了问近况、身体什么的就挂了。

这段时间,我是很忙。为了准备考试,经常是早出晚归,忙的焦头烂耳。这个端午节,我根本就没有当做节日,照样忙碌着复习,更是忘了为亲人送上问候的短信。然而我错了,我不过节并不代表着别人不过节。我的一个疏忽,却伤了父亲的心,造成了亲情的缺口。

亲情,有时是会受伤的。一个疏忽,也许你不觉得,但等你发现了,却是后悔来不及弥补了,甚至还会留下一辈子的愧疚和遗憾。在新闻中看到,一位女士在端午节买了礼品去看望独居的父亲,却发现父亲早已死去多人而没有被人发现。这样的遗憾,如果发生,也许会让我们痛心疾首,一辈子无法原谅自己。所以,无论你有多忙,抽出点时间,问候一声或是回家看看,别让亲情受了伤。

远方的游子,当你看到异乡的月亮,想想家中的父母,他们也在想你;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想想家中的父母,他们也在挂念着你。你可以失去爱情,可以没有友情,但你不能没有亲情。家,永远是你四处漂泊的港湾。记住,别让爱打了折扣,别让亲情受了伤!

描写别让我受伤的散文:别让善良受伤

同事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天,张和朋友开车去外地办事,走着走着,忽然,他看到前面围了一大群人,把道路拥堵了,无奈,他下了车,到近前一看,只见一个五十多岁的中年男人躺在路上,昏迷不醒。很多人围观,但都无动于衷。张想,这样也不是个事啊,不管怎么样,总要去看病吧。于是,张就想把病人拉到医院去,同去的朋友善意提醒着:“还是别找麻烦吧,万一……”。

朋友说的不是没有道理,媒体,网络这样的事报道了很多,没人不知。小偷偷东西,抓小偷的挨了打,可被抢的人若无其事。老太太倒地,被人扶起,可竟吃了官司,还赔了钱。见义勇为的青年,被人砍得伤痕累累,可被救之人竟逃之夭夭……张知道,张什么都知道,这社会,这风气,唉!张叹了口气。可知道又怎么样?总不能见死不救吧,佛家讲慈悲,张不信佛,但他还有良心,做人最起码的良心。

禁不住张的一再坚持,最后,张和同事把病人抬上了车,拉到了医院门口,也许是因为车子的一路颠簸,病人竟醒了过来,精神尚好,看来也没什么大碍。于是,他们对病人说:你也醒了,你就自己进去检查一下吧”。说完,就想让病人下车,可没想到,那人说什么也不下车,还振振有词地说:“我也不知我是怎么倒的,既然你给我拉来了,那就是你撞的,你给我看病去吧。”瞧,还真的赖上了。张一听,火腾地一下就上来了,气不打一处来。旁边一同来的朋友忍不住了,大声埋怨着:我说不让你拉,你偏拉,你看怎么样”?张看了那人一眼,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又叙说了一遍,可那人无论怎么说,就是不下车。张急了:“你下不下”?“不下”。一付耍赖皮的样子。张二话不说,一脚把他踹下了车。两人开起车,扬长而去。

无语,真的无语了。

且不说张们做的对不对。就说那个病人,人家好心把你拉来了,不感谢也就罢了,怎么就不问青红皂白地诬陷好人呢?难怪现在有的人撞了人就跑,没撞死还要撞,难怪那么多人围观,竟没人一个人上前,看来,这也应该似乎可以理解了。原来,这个社会,做好人——难啊。人性的善,受到了恶的挑战。这世道,这人心,何时变得这样冰冷,走在这样的世间,感觉心——好冷,人——好孤单!

我叹息,中国,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一向崇尚“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孔子要我们仁,爱人,孟子教我们义,仁义,墨子让我们兼爱,佛家让我们慈悲,这纯朴的风尚,何时已荡然无存!助人为乐,拾金不昧,尊老爱幼,这良好的风气,何时已消声匿迹!不但如此,却反其道而行之,以怨报德,恩将仇报,诬陷好人,良心何在?小时候听说过天狗吃月的故事,可从没没听说过天狗也会吃掉人的良心!呜呼,我说不出话!

我无法谴责那个把人踹下车,扬长而去的人。因为,这事放在谁身上,也会气愤!他不是圣人,也不是贤人,也许脾气还大的很,他只是一个凡人,一个混在人群中,谁也不会注意的草民,他有着平凡人的善良,也有着平凡人的狭隘,就是这样一个微不足道的人,在众多人围观的时候,能有勇气,管这个“闲事”,已经够让人感到温暖的了,还苛求什么呢?

我呼吁的是,有些心中只有自己的人们,当你遇到难处,当你遇上好人,也善良一次,不求你回报感恩,不求你说声谢谢,但也别歪曲误解他人的善意,让好人寒心。

古人说,人之初,性本善,其实,善良本就植根于我们的心中,只是有些人的善让恶掩盖了起来,才没有展露于外,而更多人的善,不敢表现出来,是怕自己受到牵连,好心不得好报。过去做坏事心惊胆战,可如今做好事也提心吊胆,这真是社会的悲哀。

也许,这不过是一片小小的乌云,我们没有必要为一叶障目,就不见了森林。但这片乌云淋湿的,是所有善良的心。如果人的心寒冷了,这个社会还能温暖么?什么时候,我们会为付出爱而欢欣,而不是难过,愤怒?什么时候,我们会为得到爱而感恩,而不是怀疑,猜忌?什么时候,我们不再让善良受伤?盼望着,盼望着…………

描写别让我受伤的散文:尊重老兵,别让他们身心再受伤

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

我最近就交了一个益友,因为我读到了一本好书——军旅作家唐雪元的《兵心如虹》。

世事烦扰,说实话,我已经对读书好像已经自四川大学研究生学业结束后就感觉有些“见书犯晕”了,即便好不容易捧起了书,也只是翻一翻,少有静心费时读完的。

因雪元兄我是认识的且交情不错,他的大作,我自然是要翻一翻的,殊不料、这一翻就翻进去了,接连一周都“翻”进去了——9部文字,如同9部精彩的电影,令人大乎过瘾。这其中,我尤对《老将军》一文感触颇深。

小说中,老将军杨司令老了后,最开心的事就是和老战友王政委喝酒叙旧,一起忆起他们曾有的峥嵘岁月,感怀于在枪林弹雨中的勇猛,危难时刻相互帮助的深情。当然,更免不了面对岁月的流逝,曾经勇猛无敌的司令也只能成天卧在病房里,忍受着病魔的折磨。还得面对子女对自己遗产的“垂涎”,即将逝去的老将军,还得完成人生的最后一件事,那就是如何将“家产”合理地进行分配。

其实,相比文中的杨司令老了后的略感落寞,还有更多的抗战年代的老兵更值得我们去尊重。他们同样在战场上浴血奋战,对国家、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由于他们没有职位,只是一个“兵”,就不能享受到特殊对待。多少年过去,这些无名的老兵早已从意气风发的少年,变成了耄耋老翁。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在战后都默默无闻,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侥幸地走过了枪林弹雨,又饱尝世事冷暖。如今,他们大都年老体弱,基本丧失了劳动能力,大多孤独地数着岁月或者与子女、亲人过着清苦的生活。如今,国家逐渐强大,但老兵们却逐渐衰老了,如果我们对他们不管不问,任其自生自灭,这不免有点“过河拆桥”。

其实,世界上其他国家有些善待老兵的经验非常值得借鉴。美国不仅设立了规模庞大的“老兵节”,还为退伍军人提供终身享受医疗和政府福利的优惠。而俄罗斯的做法看起来更注重精神层面,除向25.2万名老兵授予国家勋章,拨发一笔津贴外,还以部分战争英雄的名字命名街道,以加深年轻人对卫国战争的了解。我们身边也有些个人发起的尊重老兵活动,值得颂扬。比如《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孙春龙,正是在他倡导的“远征军老兵,我带你们回家”,让部分长期流落他乡的老兵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能够重回家园。

尊重老兵,不仅是对老兵们个人价值、信仰、生命的尊重,其实更加是对一个民族、国家历史的尊敬。

不能再让老兵身心都受伤了!无钱治病、被开发商撵出家门……社会在转型期的阵痛不应由老兵埋单,相反,理应让他们感受到社会进步的福祉,因为整个社会稳定的柱石是他们用鲜血与生命捍卫的。

作家唐雪元,是一名在军营度过了8年美好青春年华的军人,他虽然现在离开了军营,但依旧用笔书写着军中的点点滴滴。既有“秀发拂过钢枪”中的感人爱情,也有“兵心如虹”中体现的军人独特风采,无论以何种形式,作家都将那一身“橄榄绿”当做了人生中最出彩的色调。我坚信,他必将会以“我以我笔写军旅”的情怀,继续书写更加优美的军旅题材供读者品鉴。

※本文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