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言集 > 范文 > 工作总结 > 课题实验总结

课题实验总结

推荐人: 来源: 才华汇 阅读: 2.36W 次

总结是对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等方面情况进行评价与描述的一种书面材料,它有助于我们寻找工作和事物发展的规律,从而掌握并运用这些规律,因此十分有必须要写一份总结哦。那么你知道总结如何写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课题实验总结,欢迎阅读与收藏。

课题实验总结

课题实验总结1

一年级的孩子,对学校生活充满了憧憬和美好的想象,他们热爱一切美好的东西。他们是家里的“小太阳”,许多长辈围着他们转。他们喜欢戴高帽子,但自控能力却很差;喜欢模仿又“唯我独尊”。如何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因材施教,使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

一、制定目标,引导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

我在学期初就制定出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和训练的规划,对不同阶段提出不同的要求。如,本学期初我就对学生说:“这个学期,我们每一位小朋友都要养成讲究卫生、爱劳动、专心听讲、爱读书、孝敬父母、热爱同学的好习惯。从第一周到第四周我们比赛谁最讲卫生。”进而我对学生提出讲卫生的具体要求:

1、衣服、手、脸要干净。

2、学具柜、抽屉要摆放整齐。

3、座位周围不能有垃圾。

4、离开座位时,要把椅子放在桌子底下,同座位桌子要对齐。

评比方法是:以四人为一小组,组长负责督促检查本组成员行为;由班主任带领两位小助手,在每天早晚放学前进行检查。小组内有4人都做得好的,就可以得4颗星,3人做得好的得3颗星,两人做得好的得2颗星。每两周评比一次。

奖惩办法:本着“跳一跳摘桃子”的原则,评比时,尽可能多的让孩子们享受成功的喜悦!凡是在两周检查中,能有12次获得4颗星的小组,均可获得“卫生小金星”的称号奖励;能有16次以上获得4颗星的小组,小组成员可优先获得评习惯之星的奖励。反之,只有6次以下获得4颗星的小组,则要给老师和同学唱一首歌。这样就发挥了小组优势,使学生学有目标,在不知不觉中规范自己的行为,一方面培养了小学生的责任感,另一方面也培养他们集体荣誉感。

二、大加赞赏,使学生乐于规范自己行为

人尽皆知,一年级的孩子最喜欢戴高帽子。根据他们这一年龄特点,在平时,我绝不吝啬给他们戴高帽子,哪怕发现孩子有一丁点儿进步,都会大加赞赏:“这个小组的同学真棒,桌子排得真整齐!”“这个小组的同学真团结,都学会互相帮助了!你们看,××同学在×××的帮助下,字写得多漂亮啊!就连座位周围也干净多了!”“这个小组的同学真能干,抽屉整理的真干净。”就这样,在鼓励声中,学生快乐地接受正面教育,不知不觉地规范了自己的行为。

三、以身示教,做学生习惯养成的楷模

一年级的孩子善于模仿,喜欢模仿。由于班主任与他们朝夕相处,并且比他们有着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学生自然地就视班主任为学习的楷模。可以说,老师的一言一行对他们都有着直接的或间接的教育意义。因此,要求学生做到的我首先要做到,以我的示范带学生的规范。

1、举手之间,培养学生的卫生习惯。

在课间,我会随手捡起地上的废纸,顺手排好桌椅,把讲桌上的.书、抽屉里的东西收拾得整整齐齐。课前两分钟准备时准时站在教室门口,每天早上,到校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扫卫生。久而久之,孩子们也养成了一个习惯:到教室后,先打扫卫生;下课了,先整理一下桌洞,再出去玩!

2、细微之处,引导学生互相关爱。

一年级的孩子,一方面由于年龄小,另一方面,由于在家里又都是“小太阳”,根本没有同学之间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意识。那是在上个学期的一天中午,我刚走到操场,就看见很多孩子围在教室门口,隐约还听到一个女孩子的哭声。我赶紧走过去一看,原来是我们班的韩玉杰不小心摔倒了,一时爬不起来;再看看围观的小朋友只是漠然地看,没有一个主动地伸手去扶一把,也没有一个去找老师的。看着眼前的情景,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我先是把韩玉杰扶了起来,给她擦了眼泪,又问她哪儿跌疼了,跌破了没有,然后带着她去洗了手脸。当然,我做这一切时,后面跟着一群孩子。做完这一切,孩子们又跟着我回到了教室。看着那一张张稚气的脸,我认真地问:“假如刚才是你跌倒了,你最盼望的是什么?”很多孩子连想都没有想,说最希望身旁的小朋友能伸一下手,把他拽起来。我趁机问道:“那你们刚才为什么没有伸手扶一下韩玉杰呢?以后,要是再有小朋友跌倒了,或者是有什么困难了,你会像老师今天这样,主动帮助人吗?要知道,学会互相帮助才是好孩子哟!”现在,不用说谁跌倒了有人扶,就是谁铅笔断了、书没带了、受凉吐了,都会有人立刻给予帮助。四、持之以恒,内化行为

学生习惯的养成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一年级的孩子更是属老鼠的搁爪就忘。根据这一特点,我坚持在课间时间进行检查与暗示,我经常会这样说:“看××这一小组桌椅,文具摆放得真整齐!”“×××这一小组同学真爱劳动,一到校就打扫卫生”以促使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时松时紧,时抓时放,是良好习惯养成的大忌。抓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一定要持之以恒,尤其是一年级学生更要反复抓,抓反复,促使学生习惯成自然。五、家校联系,巩固学生的习惯。

家长是孩子真正的启蒙老师。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行为习惯的培养和训练,家长责无旁贷。因此,我利用《学生成长手册》,将学生平时在学校的行为习惯表现简要写在手册上,如听课习惯、卫生习惯、书写习惯、课间游戏情况等,要求孩子带回,并请家长写上孩子在家的表现,如:遵守作息常规习惯;自己收拾书包、摆放书本、整理文具盒习惯;正确阅读与书写习惯等,并根据孩子在家的综合表现给孩子打分。这样,就积极发挥了家庭教育的优势,家庭与学校相互沟通和配合,巩固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个学期以来,虽然学生在各方面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有许多方面还有不足。如:习惯不能一直坚持,需要不断的提醒。奖罚不能单一,时间长了学生失去了兴趣。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耐心、认真地去做,让学生的各种习惯有长足的发展。

课题实验总结2

20xx年是辉煌的一年,是丰收是喜悦的一年。交通路小学在省教研室和市教科院的直接领导下,成立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课题,组织带领我校全校教师积极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中心任务,多渠道加强师资培训,加大教科研力度,全面讨论课题研究的有效性,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现把一年来的主要工作回顾如下:

一、为课题研究,我们准备了

课程改革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的发展,课堂是落实课程改革的场所,学生的生命活动主要是在课堂度过的,课堂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素质形成,影响着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课堂教学作为一种目的性和意识很强的活动,通过教学要是学生掌握知识,习的技能,行成态度和相应的品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了教学的生命。面对时代面对教育发出的强烈要求,于今年四月,我校成立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的课题。

1、宣传发动,提高认识。

对成立课题实验小组筹备阶段,我们深知必须提前进入状态,提前进入角色,充分做好宣传发动工作,提高老师们的认识。今年来,教师们已多次参加课改专题讲座、市政府的基教工作会议,三月,我校派两名教师前往武汉开会求经,参加省教研室刘利老师主持的‘湖北省学习数学课题研究“工作会,在会上,刘老师给我们的课题研究注入了强心针,给我们带回了课题研究的背景于意义,教育教学基本原理与重要研究成果的启示。我们确立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地位,要求重视做好实验前的基础工作,创造机会让老师们多接触、多学习,动员大家及早更新观念,并发挥我们交通路小学在干河的龙头作用,在教研活动中宣传贯彻课堂有效性精神,带领大家把新理念渗透到课堂教学中。

2、学习培训,做好师资准备。

为确保课题研究这项专业要求高的工作能顺利进行,我们着力于抓教师的学习培训工作,积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强与省、市级的纵向联系及兄弟区、校际间的横向联系。多次派人参加省教研室举办的数学优质课研讨、观摩活动。四月,派两名老师参加全国数学优秀教师潘小明授课。十月又分别有几组老师前往鄂洲和荆门武汉等地听课学习。

3、深入课堂,学习有效学习的.内涵。

课堂有效学习是相对于无效和低效学习而言的,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组织的课堂教学活动中积极参与并高效率的获得新的知识。本学年,我们结合教学常规工作管理检查,深入课堂,积极探索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有效教学方法改革,形成由主客体关系转向相互交往关系、由以讲为主转向合作探究为主、由接受学习转向发现学习、由黑板粉笔的单一手段转向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等新的教学观念,把新的教学评价观(关注并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三维度的有机结合、开拓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立足于人而不是物化的知识等)贯穿于课堂有效教学评价中,老师改变评课方法,从而改变教学方法。

二、举办形式多样的有效教学评优及研讨活动,我们努力了

开展群众性的有效教学评优及研讨活动,有利于增强课研活动的实效性,扩大教研工作的参与面,推进教学研究活动的进一步开展。一年来,我校针对实际,结合省市教研室的评优活动,举办了形式多样的有效教学评优及研讨活动,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四月份在市教研室的组织下我们参加了公开课比武,我校赵艳云老师执教的《分数与除法》获一等奖;五月,我们校又有两位教师写的《新课程体会》获一等奖,并登在仙桃教研网。十月,市教研室来我校进行常规检查,我校周平老师执教的《莫比乌丝圈》获秦院长好评。此外,为了交流展示学习有效性学习的成果,通过开课、评课,进一步领会新教材的编写意图,提高了课堂有效性的能力。

三、开展有效教学设计、经验总结、论文的交流、评选活动

我们收获了时值基础教育全面大改革之时,我校教师积极投身于改革大潮中,大胆实践、勇于探索,总结出许多有效性的宝贵经验。为了推广和交流这些教改成果,我们先后征集了数次"有效性课堂"的教学设计,举行了有效性的经验总结、论文评选活动。其中,三月份举办了“有效性”课堂的教学比武,许明辉,周丽平等老师托颖而出。另外,老师们在参加各类培训、活动中,也撰写并发表了许多较有价值的教育教学经验论文。这些教学有效性研究成果方面的文章,有的被教研室发到仙桃教炎网上,有的被各级各内的文章采用。以此传递教研动态,促进我校教研水平的提高。

20xx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我们经过了课题研究的筹备启动阶段和初步的实施阶段。“以行为反思行为”的教学研究模式,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领会、理解、实践、充实、升华新的教育理念。探究新课程理念下实现学习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新途径与策略;透视数学课堂,从自己或他人课堂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出发,以解决教学难题为归宿,通过对自身或他人实践的反思,或主动的设计与尝试,来检验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检验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以自身教学行为的改善和教学效率的提高为最终目的。也许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是一项难题,我们不一定做的最好,但我们在努力,我们一定可以做的更好!

课题实验总结3

在韩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级部的主题大量阅读专题已实施了一个阶段,通过有序开展,取得了些许效果,现总结自己的实施过程和结果如下:

首先,我做到两个“保证”。

一是保证具有健康丰富的书源。我班建立了班级图书角、还鼓励学生自己购书,同时,还让学生读课外读物、报纸、杂志,做到“保证营养”,健康丰富。

二是保证比较充足的阅读时间。我改进了作业布置,将阅读带进家庭作业时间,保证每个学生每天至少有二十分钟的“家庭阅读”时间。

其次,我坚持两个“注重”。

一是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们冲破教科书的局限,带领学生走进书海,使学生对大量的图书感到新奇、兴奋,随之产生阅读的欲望。如学生对季羡林先生的作品《再犯哥廷根》《赋得永久的悔》《绿山墙的安妮》窗边的小豆豆》等,因此在大量的阅读中,我们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爱好,自由选择阅读内容,充分强调了学生在阅读中的主动地位,调动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了阅读效果。

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老一辈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因此,在阅读的全过程中,我们十分注重培养学生认真读书、使用工具书、“不动笔墨不读书”等良好阅读习惯。所以,学生在读书的时候,或者圈圈画画,或者写读书卡,或者写读后感,形式多样,学生的兴趣自然提高。

三、读书方法指导到位。 其实,在实验的.最初,我主要的任务是对阅读的方法进行指导,在指导方面,我做到“跟进读书”。但是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选择读物时往往带有盲目性、随意性,这样就不能提高阅读的质量,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的过程中既要注意激发和尊重学生的阅读兴趣,但又要注意避免放任自流,克服“偏食”现象。这就要有意识地在读物的选择上做一些引导。

所以,开始,我首先是引导学生共同制定读书的内容,,比如,学完课文之后,让学生读课本上后面的阅读课文,把握单元的主题和课文的相似点,让学生写出读书卡。我也定期向学生推荐,使学生阅读的面更广,如“爱国”、“大自然”、“语言的魅力”、“古典名著”、“英雄人物故事”、“感动人的故事”等专题。 学生喜欢读什么样的书,读书的进度怎样,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后来,我又指导孩子怎样选择读物;让学生自由读定的刊物,并且回学校讲给小组的成员听;其实,重点是阅读方法的指导,对于怎样读懂文章的主要内容、怎样培养好的读书习惯、怎样提高读书速度等,我要求他们认真看准字词句段,做到边读边想,细心体会字句的意思,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引导他们先通篇粗读,后重点细读,不大理解的要反复读、反复想;辅导他们先了解文章的大意,后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适时适文采用朗读、默读、速读、略读、浏览、查找搜索等;读前的浏览、查找;读书时圈点、勾画,做摘抄,记读书笔记;读时的欣赏、摘抄,读后的交流、运用等。灵活指导,合理运用。学生一旦掌握了一定的读书知识,具备一定的读书能力,他们就会读更多的书,吸收更多的语言精华,表达能力也会相应提高。在总结方面,我们做到以表扬、倡导为主,进行不定期的、多形式的交流。

课题实验总结4

罗杰斯说过:“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只有心理安全才能导致心理自由,也才能导致学习的创造性”。数学课堂必须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构建和谐课堂,才能更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学习。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不断更新观念,努力创设民主、自由、和谐的教学环境,积极构建和谐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和谐发展。那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如何才能使数学课堂更加和谐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师与生的和谐

我们认为:和谐社会是一种有层次的和谐,其核心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即人与人的和睦相处,是保证社会机体协调发展的基础。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关系如何,便是构成了课堂这个“小社会”能否和谐的主体。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人与人的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和谐课堂教学的基础。教师要善于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我认为和谐的课堂气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幽默的教学表达

幽默是一种智慧,它常常给人带来欢乐,并给人以启迪,其主要表现为:教师讲课生动形象,机智诙谐,妙语连珠,动人心弦。有时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犹如画龙点睛,给学生以启迪。在这种课堂氛围中,学生心情舒畅,乐于学习,变机械模仿为心领神会,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

教师要因时、因地、因人适时地对教材进行再加工,使教学过程更生动、活泼和有效。有时面对学生的差错,也不必声色俱厉,幽默地纠错更能让学生印象深刻。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幽默引趣、幽默点拨、幽默纠错、幽默启悟,为我们的课堂注入一股新鲜血液,使课堂如同磁石般富有吸引力,成为学生留连忘返的殿堂。

2、轻松的教学流程

保持好心情,才有好气氛。在课堂上,教师首先要轻松起来。试想,铃声响后,学生看见讲台前黑着脸的老师,谁还能轻松起来。因此,教师要努力保持微笑,让微笑成为教师课堂上的基本面部表情。其次,教师不要刻意让学生体验学习压力。有的教师喜欢一上课给学生个下马威,先来个背、罚、练……。这如何能让学生轻松起来呢?现在孩子的学习压力已够多的了。有来自家长、老师、同学、社会等重重的压力已经压得他们喘不过气了,这些均与新课程改革理念是背道而驰的。因此,知识的呈现也要轻松、自然。通过轻松的形式呈现抽象的学科知识,学生不知不觉进入学习,不仅易懂,而且乐学。

3、自我价值的实现

人的本质中最基本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每一个学生都有其优点和缺点,作为教师要努力放大他们的优点,寻找他们的闪光点。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要针对学科的特点,把师生关系的和谐体现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俗话说:“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实践充分证明,教师与学生心心相印了,教师的行动成为学生的楷模,教师的知识成为学生探索追求知识的磁铁了,这样的师生和谐的关系,就成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力保障。

二、教与学的和谐

新课程强调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教育应从过去的尖子生教育转向全体学生的大众教育;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自主探究式学习转化,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教育促进者的角色转化,成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强调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整合。教师应当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和实践,并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活动的机会,从而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

1、兴趣统课堂,让学生感到有意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对某一活动有浓厚的兴趣,那么活动效率就较高,而且不易产生疲劳或负担过重的感觉。兴趣统课堂是课堂上教师自始自终凭借课堂动态生成、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践活动等有意义的信息或技能,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地去获取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人。

2、目标导课堂,让学生有桃子可摘

目标导课堂指以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的观点来统率课堂教学。施行“有效”教学,首先要设置有效适当的教学目标。我们按照课程标准,结合教材、学生、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实际,把每个教学目标分解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全体学生均能达到的,“保底不封顶”;第二层次中等生必须达到的,后进生跳一跳也能实现的;第三层次优秀生能发挥余力的。

灵活运用教法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课堂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富有启发性,教师要千方百计创造情境,创造机会,引发学生求知欲,唤醒学生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教师呈现信息技能有意义,学生对上课富有亲切感,怎能不激起内心的涟漪,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呢?

采用多样手段平时,我们常常看到“一支粉笔一本书”进课堂的现象,这种忽视了学生形象思维的做法是缺少意义的,是不可取的。因此,必须创设条件,化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运用多样化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的兴趣。努力创设条件,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增强课堂教学的形象性、生动性和趣味性。

引导学生参与如何改变课堂上的“一言堂”、“讲得多,练得少”的现象?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是有效的途径之一。实际教学时,我们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脑、口、手等多种感官活动,通过看看、听听、想想、讲讲、做做等产生复合刺激,增强参与效果,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引导学生人人参与。在实际教学当中,可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在全班实践本节课所讲的知识点,同时,其他同学在通过听、看的同时挑出其缺点和不足,这样,既能加深他们的印象,又能让他们找到自己的.不足。

三、激励评价,扬起自信风帆

激励评价,是扬起学生自信风帆的灵丹妙药。老师的每一句赞语、每一次表扬,每一个鼓励的眼神,对学生都是一种激励。特别是对学习较差的学生更要创造条件,使他们有机会“体面”地表现自己,在“表扬—努力—成功—自信—再努力—再成功”这样的过程中形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不断萌发上进的心理,扬起自信的风帆。

四、尊重信任,实现师生心灵互动

教师应该是一个公正的法官,对每一个学生都是等同的,要像一个无私的园丁,把爱的雨露洒入每个学生的心田。“虚弱的禾苗”更需要阳光雨露。尊重全体学生的关键,在于能否面向所有的中等生、“学困生”,对他们应当变忽视为重视,变嫌弃为喜爱,变冷眼为尊重。我们要调整课堂上的视线投向,让学习较差的学生也能天天看到老师亲切的目光,敞开心扉,实现心灵互动,过上幸福的校园生活。

“新课程”倡导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教师要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用我们的热情、诚恳的胸怀,唤起学生们的兴趣、激情,赢得学生们的信任和全身心的参与,让我们师生彼此敞开心扉,去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让我们致力于探索、创造充满情感的课堂气氛,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使教师的劳动里呈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格魅力。

实验表明,课堂教学在高兴、愉快的情绪中进行,学生当堂的学习效果比一般情绪下的学习效果要高得多。因此,要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就必须研究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情境等几个因素如何协调相处,使之和谐,把课堂变为师生互动的平台。和谐,既是一种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又是一个动态的优化过程,更是我们课堂教学所要追求的最终目标和最高境界。

课题实验总结5

通过课题组一年来的扎实工作,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题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在利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资源等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促进个性化学习,培养了学生自主获取信息,选择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教会学生探求知识 ,拓展知识,掌握学科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方法,培养主动探索精神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能力及创新意识形成等方面明显好转,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1.初步形成了一支由先进教育理论武装的能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师资队伍,一批青年教师逐步成长为全校以及全市教师队伍中的骨干。通过开展理论学习、业务培训、实验操作、总结评估等课题研究工作,课题组成员的师德修养和敬业精神不断提高,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耕耘,无私奉献。课题组成员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更新,科研能力不断增强。一年来,课题组全体成员多次面向全校开设电教实验公开课、多媒体观摩课。部分骨干教师初步掌握了多媒体网络的操作技术并达到一定水平。例获苏州市教学设计一等奖。丁凤秀老师获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

2.初步构建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整合操作模式,提高了学生学习能力。“教师、学生、教育资料”是构成教育过程的三个简单要素。教学理念不同,三者的组合方式和教学效果也不同。在实践中,课题组成员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初步构建了一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促使学生主动探究知识、提高学习能力的课堂教学整合操作模式。这一模式的基本特点是:首先,现代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拓展了学生自主活动的时空,为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创造了条件;其次,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使用,必须服从于教学目标的需要,要能起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展示知识发生过程的作用;再次,现代信息技术使用的最终落脚点,要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提高学习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衡量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整合效果,也要以能否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为依据。

3.初步验证了实验假设,教学效率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实验表明,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地、科学地、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具有教学理念新、教学手段新、方法灵活、信息量丰富、密度容量大等特点和优点,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问卷调查表明,“你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态度”一栏,原来有85%的学生认为“可学可不学”,现在有95%的学生认为“很感兴趣,很有必要学”;“艺术课上你最希望教师使用哪种电教手段”一栏,有92%的学生希望使用多媒体网络。在随堂观摩活动中我们惊喜地看到,当使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时,学生注意力明显集中,思维异常活跃,有时围绕某一问题情境展开激烈的讨论、辩论甚至争论,学生自主学习的气氛浓郁,双边活动形式多样,学生的辨别判断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等多种能力在活动中得到发展。

4.带动了其他学科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掀起了全校教师学习和运用信息技术的热潮。以语文、艺术教师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组率先运用信息技术整合开展教改实验,在短时期内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全校作了良好的开端,起到了表率示范作用。

课题实验总结6

主动参与、善于合作、乐于探究,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学习方式。于是,原本“安静”的课堂一下子就“热闹”起来了,以小组合作为代表的合作学习被教师们广泛采用。教师从讲台上走了下来,不再“居高临下”,师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学生也动了起来。可稍作注意,我们就会发现,课堂中相当一部分合作学习存在问题,合作学习的效率较低。例如,有的把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形式,一种点缀,只进行两三分钟,学生还没有真正进入学习状态,就草草收场;有的看似全员参与,实际上是好学生“一统天下”,学困生“袖手旁观”;有的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不会倾听,不会合作,课堂几乎处于失控状态,教师缺乏组织教学的策略;有的重视对合作结果的评价,忽视提高合作有效性的.指导种种现象表明,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多,取得实效的少。

怎样才能让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其有效性和实效性呢?根据期初制订的计划,我在教学中全面落实,进行了一些实践和探索。

一、组织分工,明确职责

我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4人,组长一名,负责组织工作;副组长一名,负责协调、记录工作。组长为1号,副组长为2号,两名组员依次为3号、4号。这样做既可以保证小组学习有序有效进行,又能为全班交流提供便利。比如,教师检查学生读课文时,不用再逐一叫学生名字,可以直接说:“请每个小组的4号来读。”教师也可以就同一个问题请不同小组的同一号学生发言。这样做利于不同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

二、有序学习,合作提高

1、学前提要求

教学中我大都让学生自学,然后组织小组交流和全班交流。为提高学习效率,我要求组长在组织学习时,每次都先由小组里的4号同学发言、质疑,因为相对而言,他在小组里学习较差,提的问题也较简单。所以小组交流的基本顺序是:4号质疑,3号解疑,2号补充,1号总结。依此类推,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在交流中学到知识,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2、学时会倾听

因为是按序交流,所以每个学生都要时刻注意倾听。比如,4号提出一个问题,3号如果没有注意听,就解答不了;2号要是走神了,又怎么能对3号的解答进行及时补充呢?所以,有序交流在一定程度上逼迫每个学生都学会关注别人,倾听别人的发言。

3、学后再质疑

小组交流完毕后,副组长要及时对小组成员的发言进行整理,对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予以总结,并交给组长,准备在全班学习时进行交流。这样环环相扣,层层把关,就保证了小组学习的时效性。

三、人人努力,共同进步

1、序号调换

为了提高小组成员的参与积极性,我把小组成员序号的命名权放手交给了组长:即序号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组员的表现适时调换。如果一段时间4号的学习劲头足,课堂表现好,就可以晋升为3号;反之,如果2号表现退步,小组成员对其不满意,则可以把其降为3号。这样,每个小组成员就会心中有希望,相信自己只要努力,就一定能进步。

2、激励表扬

小组学习大多都是围绕“质疑”和“解疑”进行,所以,为了调动组员的积极性,我采纳了组长的建议:即每学完一课,每个小组都要评选出“最佳提问者”和“最佳解疑者”。这样就促使每个组员在合作学习时更用心地去思考,让自己的质疑最有意义,最有价值;让自己的解答更充分,让他人更满意。

实践证明,上述小组合作学习形式的实施带给学生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课堂上敢站起来发言的人明显多了,学生的质疑能力提高了,解疑能力增强了。我相信,只要充分相信学生,“依靠”学生,我的语文课一定会越来越精彩!

课题实验总结7

三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指导下,经过语文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我校“自修-反思”式课题实验语文组取得较好的成果。现总结如下:

自修反思课题实验使全组教师能积极自主学习、自觉更新教学理念。教师教学中的“对话者”、“组织者”、“促进者”的角色意识强化了,语文教师教学方式发生了深刻变革。课题实验极大地促进了我校语文教师教学理论水平、业务素质、教研教改能力的提高,促使我校年轻语文教师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我校语文教学一支鲜活的队伍。

新教材的实施与课题研究的巧妙结合,使我校语文教学呈现出勃勃生机,人才倍出。县课改专家组成员、校教务主任王功政先后为全县语文教师上了《老王》、《荷叶-母亲》等示范课,多次参加课改协作区会议及全县优质课、说课并进行评课, 被评为县“自修-反思课题实验先进个人、初中语文课题研究优秀实验教师。论文《教学设计-反思》获全国“四项全能”竞赛一等奖,《对误读〈背影〉的思考》、《本色语文课堂的细节艺术》分别杂在《语文教学与研究》xx年年第1期和20xx年第3期发表,《新课程背景下说课说什么》获全国说课论文二等奖,《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实践探微》获市论文评比一等奖,《〈老王〉教学设计》、《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研究》获县三优论文评比一等奖,《爱,创造美好的境界》获市论文评比三等奖。县课改专家组成员王翠芳老师获众多殊荣:xx年3月,被茅坪镇评为第一届初中语文骨干教师; xx年5月,被XX县文联授予优秀作文指导教师;xx年2月,被九里中学评为优秀语文教研组长;xx年1月,被宜昌室教研中心评为中学语文优秀教师; xx年年2月,被茅坪中学评为优秀班主任;xx年1月,被县教育局聘为县语文课改专家组成员;被信息中心评为初中语文课题研究优秀实验教师。其教研教改硕果累累:xx年12月,《孤独之旅》获市说课三等奖;xx年3月,《综合性学习中的主体张扬》市双优评比一等奖;xx年9月,《农村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获市初中校本教研论文评比一等奖;xx年12月,《语文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几点做法》获四优论文评比一等奖;xx年4月,《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几点体会》发表于《宜昌教研》;xx年1月,《走进屈原——综合性学习案例》发表于《语文教学与研究》;xx年年4月,《孤独之旅》说课发表于《语文教学与研究》。语文教研组长郑家芹老师撰写的《教师成长与发展报告册》被评为优秀报告册,xx年参加县“走进新课程”语文优质课竞赛《绿色蝈蝈》获得二等奖, xx年10月辅导的学生作文在省知识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的第三届“童之趣”杯大赛征文活动中获二等奖;xx年 年8月撰写的《〈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说课稿》获全国说课一等奖;xx年 年11月《〈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在国家级刊物《文学教育》发表;xx年年9月在全市第七届中小学师生电脑作品大赛课例《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被评为二等奖,并被推荐到省电教馆参加决赛获一等奖;20xx年1月撰写的'《积累成语,读写添翼》在湖北教育第一期发表;20xx年8月撰写的《按〈课标〉要求指导学生作文,培养能力》获市级论文二等奖;xx-20xx年担任语文教研组长三年被学校评为优秀语文教研组长。在我校语文课题组承担的教育部中南高师师资培训中心“新课程培训专项”研究《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研究》课题中及XX市教育科学规划办“语文交际场教学理论研究与实验”课题实验研究中,承担了课题的资料整理、结题报告的撰写、总结验收等主要工作,都顺利通过了验收结题,被县教科研信息中心评为初中语文课题研究优秀实验教师。陈英老师参加县优质课竞赛《俗世奇人》获二等奖;撰写的《教师成长与发展报告册》被评为优秀报告册;参加县优质课竞赛《俗世奇人》获二等奖;在送教下乡活动中《我的叔叔于勒》被评为示范课;《〈桃花源记〉教学设计》获县三优论文评比三等奖;《〈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获县三优论文评比二等奖、校一等奖。向春江老师xx年年9月在全市第七届中小学师生电脑作品大赛课例《春酒》被评为二等奖,获省一等奖;参加全县说课竞赛《紫藤罗瀑布》获县优胜奖;《〈杨修之死〉教学设计》获县三优论文评比二等奖、校一等奖。赵应菊老师参加全县说课竞赛《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获县一等奖;xx年 年8月撰写的《〈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说课稿》获全国说课一等奖;《〈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在县教学研究发表;论文《课堂提问也是艺术》〉获县三优论文评比二等奖。宋华兰老师参加县优质课竞赛《吆喝》获一等奖;说课稿《让世界充满爱》获全国说课二等奖;《〈孤独之旅〉课堂实录》、《实践语文个性化阅读浅探》在县教学研究发表。王诚老师参加县优质课竞赛《斑羚飞渡》获三等奖;论文《念不完的无字天书》获市论文评比一等奖;论文《记叙文教学改进之我见》、《语文综合性学习浅谈》、《教育诚可贵,爱情价更高》分别获县论文评比二等、三等奖。梅

云铜老师在语文中考复习备考会上的《雨说》被认定为县级示范课;论文《一张凭证的启示》、《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之我见》都在《新教育参考》发表;论文《一张欠条的魅力》获市论文评比一等奖;论文〈《雨说》教学设计〉获县论文评比二等奖;中考语文模拟试题获县评比三等奖。另我校多位语文老师写了多篇教学案例、论文在县教育网上发表。

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自身的语文素养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2、同伴互助活动开展不多,通过与其他教师研讨交流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对话反思法”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3、专家引领不够。

4、针对教学实践中某个难以解决的问题的力度不大。

5、极个别教师在用新课程理念实施教学行为时有“穿新鞋”“走老路”的痕迹,研究课题时走过场。

课题实验总结8

教育现代化是一种世界性的教育发展过程,是人们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手段。开展课题研究以来,我们更加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始终把它列为学校的重点工作。

一、推动理论学习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推广,课题研究的启动,促使教师主动深入地学习与之相关的理论。不仅学习教育技术的原理,还进一步学习教育设计理论,认知学习理论,教学心理学知识以及系统科学理论等。运用正确的理论来指导自己开展适度的、适应的电教工作,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对课堂教学的正面作用。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提高了教师的修养。今年暑假,我校有二十多名中青年教师通过了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操作技能考试。

二、加速硬件到位

在教师开展电教课题研究的积极性被调动之际,学校不失时机地加大了在电教设施设备方面的投入。建立了电子阅览室、微机教学教室、多功能计算机网络教室等电教专用设施,建成了校园网络,为学校充分开展电化教育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三、获得一些成效

教师层面,由于学校采取了引导、渐进的推动策略,努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积极开展电化教育正在成为许多教师的自觉行为。在此过程中,我们重点做了两个方面的工作。

1、培训了一支队伍。培训是电教课题工作得以普遍展开的重要途径。学校有多名中青年教师基本掌握了CAI课件制作技术,大部分教师基本掌握了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方法。

2、制作了一些课件。学校在鼓励教师课件制作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A、每学期各学科要有电教研究课;B、公开课教学活动各学科要有电教示范课;C、推选优秀课件参加各级各类评比;D、编辑电教论文专辑等等。本学期,我校开展了电教课题公开课活动,教师们精心准备,不仅锻炼了教师的能力,也使课题研究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

学生层面,我们认为,现代教育技术就教师而言,目前更多的是用于教学资料在课堂上的演示,这离现代教育技术的真正功能尚远。现代教育技术的真正作用,应该是学生利用它来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基于这样的认识,学校组织学生进行了两个方面的尝试。

1、由于校园网的开通,我校组织了“多媒体制作与网络技术” 兴趣小组,利用节假日在一部分学生中进行有关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知识的介绍,使他们初步掌握一些课件程序设计的技术,了解一些网络浏览的基础,浅尝一下网上冲浪的滋味。我们发现,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的能力大大提高,这是一门开发大脑潜能的课程。

2、在兴趣小组活动中,学校组织部分学生尝试制作简单课件。学生积极主动,兴致高昂,表现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可以想象,布局的设计、图象的构思、色彩的运用、字体的选择、音乐的调用完全由学生随心所欲;资料的查找是咨询教师,还是跑图书馆、资料室;是查阅录像,还是浏览网络也由学生作主,整个过程中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得到提高是不言而喻的。

总体来说,我校的电化教育科研工作仍处于摸索、尝试阶段,以上所取得的成绩仅仅是开始,多媒体技术作为现代教育的发展方向,无疑将成为未来教育的主体。我校接下去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我们将不懈努力,为进一步推动我校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工作尽自己的努力。

课题实验总结9

20xx年2月28日新教育实验宛如和煦的春风吹拂着我们的校园,又似一股清凉的甘泉流淌在师生的心田,我们怀揣着享受教育幸福的梦想,在诗意的校园里播洒着希望的种子。我校至参加自新教育实验以来,秉承“只要行动,就有收获”之理念,选择了营造书香校园、构筑理想课堂、师生共写随笔作为重点实验项目。新教育是以教师发展为起点,以六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教师和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最终目标的教育实践活动。

为更好的推动实验,我们学校力求做到有目标——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有组织——专人负责、骨干带动、教师齐头并进;有计划——两周计划、月计划、学期计划和年计划;有督促——课题带头人、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三级管理,做到三个结合:理论学习与课题实践相结合,课堂研究与课外阅读相结合,教师读,学生读与家长读相结合,听,说,读,写相结合,经过扎实的新教育实验活动,学校形成了以下文化特色:

一.营造书香校园

书香校园是学校文化的集中显现,师生沉浸其中不仅能领略到文化的魅力,而且能感受到浓浓的人文气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书卷气是师生最好的品格。为了拓宽学生的阅读面和知识面,提升学生的思想涵养和精神品位,引领全校师生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培养浓厚的`读书兴趣,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营造人人热爱读书、丰盈读书的氛围,本学期我校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重视读书领导

为了切实推进书香校园和书香班级建设,学校建立了新教育办公室,以校长为首的学校领导班子亲自抓书香校园的建设,以新教育办公室牵头,教导处配合形成新教育实验体系,全校上下在新教育实验的标杆下,稳步有序地开展了新教育实验读书活动,推动学校全体教师和学生努力成为书香教师,书香学生,为创建更加浓郁的书香校园而不懈努力,真正形成了领导重视,分工明确,各部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二)营造读书氛围

在新教育实验营造书香校园行动的引领下,我校在教室的廊道护栏、围墙上设立了读书标牌,教室墙壁上张贴读书名言,还在教学楼班级文化墙里开辟学生剪报、手抄报、精彩读后感、优秀随笔等专栏,让师生沐浴在中华经典文化之中,和名人握手,与经典交流,力争让校园的每一棵花草树木都富有诗意,每一个角落都成为育人阵地,努力追求弥漫着书香气息的校园,打造一个优雅的阅读环境。

(三)开放图书资源

农村父母的认识不足,导致孩子们存在购买图书困难的问题,在保证图书资源的情况下,班级一方面调动孩子买书的积极性,一方面加大图书的添置,为了切实减轻家长购书的负担,学校本学期大胆开放学校图书室,以班级为单位去看书、借书、读书。本学期,老师到图书室为班级借阅的图书达到200本,学生到图书室借阅书籍达5次以上。各班组建班级借书委员,读书会成员,设立了班级图书角,里面书有两部分组成:一小部分是学校图书室定期提供给各班;还有大部分的图书由班级的学生提供。班级图书由班级图书管理员负责借阅工作,这样就保证了人人有书看,本本有记录。

(四)提供读书时间保障

为促进、强化学生的课外阅读,我们以晨诵午读为基点进行了相关的学生系列活动。我们充分利用可利用的时间,让有时间有余力的学生进行晨诵午读。学校将部分由于种种原因不得不较早到校的学生发动、组织起来,创造条件让他们有效晨诵。随着晨诵的深入进行,越来越多的学生被吸引过来,晨诵的队伍不断壮大。现在,每天早晨用15分钟时间供全体学生自由阅读。中午时分,那些学有余力的爱好课外阅读的学生三三两两聚拢在一起,自发地组成阅读小组,或低吟,或高诵,或朗读,或讲述,或交流,或背诵……其乐融融。那热爱文学,热衷写作的种子,也许就在这不经意间被播撒了下去。现在,晨诵与午读已成为多数学生的习惯,只要时间许可,手捧书本已成为他们的首选。

学校在此基础上举行了“首届读书节”活动。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有诗文朗诵、小品表演、歌舞表演……学校几乎每个月都有一个活动小高潮。学生在自娱自乐中体验到了快乐,体验到了课外阅读的重要及意义,这大大激发和巩固了学生广泛参与课外阅读的热情。通过我们的大力营造,校园内涌现出了一批愿与学生共读的“书香教师”、一群热爱阅读的“书香学生”和一些充满浓浓书香的“书香班级”。师生们在读书的过程中找到了快乐与智慧的源泉。共读,让我们有了灵气:共写,让我们有了灵感;共生活,让我们有了灵动,有张荣和苏靖书两位学生获得了20xx年叶圣陶杯作文大赛一等奖。

二.打造绿色课堂

我们加强新课程改革与研究的力度,以新课程理念为先导,以教学案例、反思为抓手,以课堂教学为重点,采用集体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的形式,组织教师进一步学习实践新课程。与集体备课和每周听课日相结合,引导老师通过教学实践逐步掌握实施新课程的有效教学方法和手段。优化常态课,学校领导继续分年级包学科,深入课堂听课,促使教师认真对待平时的每一节课。推广每周一课,使每周一课成为教师展示个性化教学思想的交流平台。使教师在课堂中学习,在课堂中思考,在课堂中成长。

课题实验总结10

根据“十五”规划课题“市中小学生体育与健康改革现状及对策研究”的工作计划、安排和部署,我校体育课题组,紧紧围绕课题实验方案工作的计划和安排,科学的开展课题实验工作,把理论引入实践,把实践中的经验来完善提高理论,通过积极认真的开展课题研究和认真的梳理和小结阶段过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本阶段的工作基本结束。本阶段的研究小结如下:

一、课题研究已经开展的工作

小学生体育学习成绩评价3+3评价法本工作是不断修缮和完善的过程,对完善整个课题实验,提高课题质量起到重要的作用,在本阶段课题实验中通过对具体3+3(六个方面)的实践研究,加强了对学生运动参与、社会适应、心理健康、体能、技能、特长/爱好的细化研究,每个环节都有形成了具体操作评价办法,其中运动参与的评价采用了由学生小组长负责考勤,教师和组内成员表扬批评等方式,很好的处理了学生在体育活动的参与问题。在运动特长/爱好中拓展、延伸了滑轮、跆拳道等的需要身体练习完成的项目,并建立与家长共同评价的评价方式,提高学生课外体育,家庭体育的活动的实效性,扩大了对学生评价而带来的新功能。在具体具体量化评价中不断的完善操作评价的方法,以及对问卷调查分析,过程的梳理和总结等,确保课题实验的成效。因此,本阶段紧紧的以完善提高为阶段目标,教好的处理好了本阶段课题实验问题。

在课题的本阶段中加强了专家的理论指导,其中由区市的专家在本阶段中分别对我校的课题进行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操作指导,很好的提升了课题的研究高度,为实验教师提供了良好评价平台。并为课题组建立了良好课题研究的氛围,促使整个课题小组配合协调,工作到位,为完成课题研究提供了保障。

二、具体完成的课题实验活动:

1、开展“中小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现状及对策研究”的专题学习会。在课题的本阶段区教研组长和课题组研究成员进行了课题的专题学习会,并把研究实施的重点,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评价量化评价的方法和具体措施进行工作布置,让参与课题实验的教师工作清楚,责任落实。

2、形成阶段实验计划

在课题实验中重点是对具体操作的可行性和科学性的研究,学生对实验的信息反馈就成为比较重要的研究内容,结合这个特点课题组组织了部分教师和学生的座谈,通过对同学的有关作文和体会进行座谈,及时的发现了实验过程中学生的真实心得体会,把学生需求和感受结合在了课堂学习评价中去。例如有很多同学谈到让同学相互评价时教师应该参与讨论,并提出具体的'评价内容,以便于学生在评价中的真实性等。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学生对3+3课题实验的办法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其中学习成绩评价的公平性、可操作性、评价的内容全面性是学生最认可的地方的部分,学生要对每次课及时评价的积极性提高了,对平时的积分积星累计作为期末的成绩很感兴趣,体育课堂成为学生体育学习成绩评价的重要渠道,有利于了课堂教学;其次,学生的相互团结和配合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提高,因为每一次的成功都有可能获得相应的奖励,每一次奖励都是都合作、勇敢精神等表现的进一步激励和提升。

3、实施内容分项的专项研究

好的课题研究是培养科研型教师的重要途径,怎样把教师的积极性和作用体现出来,一个重要办法就是,分专项负责的方式。在与课题领导小组研究后,对实验教师分为两个小组并确立小组长,把评价的意思形态和身体能力研究为核心研究,把课题管理课题实施作为保障,有效的提高了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几个具体的实施项目都在各自的实践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老师对体能评价的实验中,以学生自身体能成绩、进步幅度与体质健康成绩相联系起来,较好的处理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体能发展的需求。

4、加大、加强学习力度,以新课程的相关精神和内容为指导,通过专家引导和外出学习,自我学习提升理论水平。

课题实验总结11

本学期围绕“创设生活化的数学背景和学生生活中已有的数学体验”这一主题内容,针对学生的学情、教材的情况和创设的方法这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研究。

一.“中学生生活中已有的数学体验”调查与分析

对六、七、八年级一共140名学生,进行了“中学生生活中已有的数学体验”问卷调查,并运用统计方法进行了科学的分析,调查结论如下:

1.由于家庭背景,个体智力差异等因素的影响,所以每个学生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这些数学知识有不同程度的体验。

2.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在各方面分布不均衡,所以学生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的体验比较广泛,而对统计与概率的体验比较缺乏。

3.由于学生没能充分体验生活中的数学,不能自觉地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生活实践比较匮乏,所以增强数学体验大都来自于课堂。

4.由于学生的社会生活比较单一,怎样把数学学习与日常生活相联系,用数学的体验去感受生活,用数学知识去指导生活,感受数学的美,感知数学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增强。

二.研究中学数学教材中哪些内容适合创设生活化的数学背景。

对正在使用的教材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发现现行教材图文并茂、紧贴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了许多形象逼真的情境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创设了许多适合数学探究的操作图和问题研究图。这些色彩鲜艳的图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增强学生的数学体验。

三.创设生活化的`数学背景方法的研究。

课题组每月集中一次,交流理论学习和研究课的活动情况。根据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的体会,我们认为创设生活化的数学背景方法多样,低年级可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模拟生活表演,或者现场动手操作等;高年级可创设关于大自然、人类社会、科技领域等生活背景,或者创设有利于探究的数学问题情境等。

通过本阶段的研究,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他们的数学情感、态度、价值观,有了可喜的变化,数学学习能力有了提高。通过本阶段的研究,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教科研水平,也有了进一步提高。

  20xx年XX月XX日

课题实验总结12

一、概念的界定

“小课题研究”活动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创新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心理,促进学生的非智力发展,教给学生一些创新技法,使学生能综合运用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来解决问题,以创新教育为目的的综合课程。教育的创新促使学生学习的创新,进而让学生达到创新学习。

二、实施背景

探究是创新的基础,探究性学习是创新性学习的关键。这种学习策略是对学生过去被动的、呆板单一的接受性学习弊端的极大冲击,其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激发科学探究兴趣,增强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探究创新的精神、公平竞争的观念、自我教育的意识、组织活动的能力,为适应社会、走向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基于此,我们于20xx年暑假前提出了“关于开展学生小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随之组织学生付诸实施,促使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探究中锻炼,在探究中成长。

三、实施过程

通过实践,我们摸索出了一条学生小课题研究的新路子,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让学生学会选择,自主确立小课题

学生小课题研究是以学生的自主发展为本,以探究的问题为载体,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分析和解决问题。那么,如何诱导学生自主选择出便于研究操作的小课题?我们遵循自主选择性、实践应用性、主体性和开放性原则,以“你最乐于探究的问题是什么”或“你身边和周围环境中存在哪些问题需要研究解决”为题,广泛征集学生的意见,让他们充分结合已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积极开动脑筋,大胆质疑问题,人人提出自己最感兴趣、最乐于探究的问题──小课题。在这里,我们一是拿出专门时间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二是着重引导学生提出的问题宜小不宜大,应便于操作;然后,再组织学生进行汇总筛选。一开始,从征集的上百个问题中筛选确立了多个科学性和适应性强的小课题,如“我们周围的鸟类”、“塑料?生活?白色污染”、“交通呼唤文明”、“火灾与隐患”、“挖掘民间游戏”、“折纸的魅力”、“计算机与我们的生活”等等,并分为自然科学、社会人文和技术革新三大类内容。接着,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所喜欢的问题,让他们自愿组合分组,再次自主选择研究的主题,自主确立研究的目标,小组讨论制定研究计划、研究方法、操作步骤和成果展示形式,并逐步实施。

可见,引导学生从质疑、讨论、筛选、确立小课题开始,到再次自主选择、分工合作、研究制定计划,在这个过程中始终洋溢着自主性:学生研究的问题由他们自己来确定,打算由他们自己来商量,决定权由他们自己来行使,教师只是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与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无疑,这些举措和谐了师生关系,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强化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为学习探究做好了铺垫。

(二)让学生学会探究,体验感悟小课题

探究是小课题研究的核心和根本。为了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主动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让他们逐步学会探究的方法,我们专门设置了一节小课题研究指导课,着重对小课题研究的方式方法进行指导,如小组怎样分工与合作,怎样有针对性地调查访问、观察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或设想,怎样搜集和整理资料,怎样随时做好研究记录以记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怎样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怎样查阅资料撰写研究报告或调查报告等等。随后,目标明确、分工清楚的小课题研究小组,积极利用双休日和节假日时间,从学校开出介绍信,在小组长的带领下,以极大的热情,纷纷跑书店、拍照、采访、调查、取证,深入观察社会与自然,开阔视野,丰富见识。

小课题研究使学生从学校这个“小天地”走进了社会、自然界这个“大课堂”去施展才华、磨练意志,去体味、领悟、发展、创新。

(三)让学生学会整理、总结、归纳小课题

郑板桥对写作要领有句名言:“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我们指导学生整理、总结、归纳课题,就是把他们在小课题研究过程中搜集来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撰写研究报告,这是学生探究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因此,我们特别重视这一过程的指导和落实,力求让学生把观察、调查、访问、阅读、查阅资料所搜集到的所有资料信息,主次分明地进行梳理、归纳、撰写。撰写时要求学生在文字上要精练,力求言简意赅;在内容上要立意新颖,既有实践性、创见性,又要符合科学性;在思路上要条理清楚,重点突出。也就是说让学生理清一篇完整的研究报告,至少需要从四方面体现:一是简要背景说明,包括小课题提出的原因和研究的目的。二是具体安排,有任务分工、研究时间和研究方法等。三是研究内容、措施及结果,这是需要重点详写的部分,应内容充实,证据确凿,结论正确科学。四是建议或倡议,既有独到的见解和改进的方法,又要针对性强,让人看了信服,便于改进创新。撰写完课题报告后,研究小组成员在老师进一步指导下,再共同讨论,各抒己见,反复修改,反复锤炼,精雕细刻,就像三秋之树,枝蔓信尽,脉络清楚;在选材立意上,不拾人牙慧,不作老生常谈。

这样以来,学生就基本掌握了加工处理信息的方法。我们的课题组所带的学生整理撰写的小课题研究报告中,“中国传统艺术——折纸的魅力”、“小学生课外阅读”等获区小课题现场展示一、二等奖。小课题研究使学生进一步增强了科学探究意识,提高了综合素质和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成效

通过近两年的实践与探索,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学生小课题研究的指导》的课题研究取得了预期的成果。

(一)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生存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改变了学生被动、封闭、单一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主动、开放、多样创造性地进行学习,注重把研究性学习全面渗透于学校各方面工作之中。学生通过课题研究活动,学会提出问题,接纳组织信息、处理重组信息,利用综合知识来解决面临的一些新问题上,都能做到自主、开放、主动和创造性。特别是对知识的探求是主动的,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也趋于主动积极。

研究性活动把一把永不过时,终身有用的打开人类知识、智慧、才华宝库的钥匙交给学生,使学生不断索取自己所需知识,提高了学生对新知识的吸收能力和对未来生活的适应能力,不断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二)强化了教师的教育科研培训,形成了校本培训模式。

新世纪的人才需要有科学的头脑、扎实的科技知识和科技实践能力,而这些都不能自发地从孩子脑子里产生。因此,培养孩子们的科研能力和探索精神是小学教育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其中的关键是使学生通过小课题研究的活动获取解决问题最一般的思路、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的敏锐性,从而养成对事物和问题的看法有一个更好的视野和深度,对信息的处理和运用更加灵活。

在指导学生开展“小课题研究”活动中,教师不断地锻炼自己、提高自己,获取新的教育信息,构建新的教育理论框架。同时,不断地进行课题研究,积累研究活动的经验和方法论,才能适应、有能力指导学生“小课题研究”的活动。我校具有研究型的教师已逐渐增多,教师的科研水平也逐渐在提高。

我校的校本“研究型”教师培训已初步完成,以教育科研为基点,为培养“研究型”的教师打下扎实的基础。校本培训以教师的研究性学习、研究性教学为重点。

(三)构建了研究性学习的良好环境

在学校教育活动中,进行研究性教学,促使学生研究性学习,布置研究性作业已形成了共识。同时在社会大环境中努力创建研究性的氛围,学生许多的小课题研究都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配合和支持,否则也只是一句空话。如《折纸的魅力》小课题,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研究后都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同时也引了社会对折纸艺术的重视。

五、研究体会

1、小学生“小课题研究”活动是提高学生研究性意识、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途径。

2、小学生“小课题研究”活动是促使教师向研究型教师发展的有效途径。

3、小学生“小课题研究”活动中教师的`指导是教师校本培训的新模式。

六、不足及后期目标

经过两年的实践研究,课题组得出研究学习活动的开展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了教师的教育理论;使学生在探索研究中,学生接纳组织信息、处理重组信息,能利用综合知识来解决面临的一些新问题,并起到增长构建新的信息作用,进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同时也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智慧潜能,发展了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使学生更具有主体性和自觉性,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我校的《学生小课题研究的指导》的课题在领导、专家的关心、指导和兄弟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良好的进展,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但是,实验前期,在整个探究活动中也暴露出许多不足:

1、学生还没有把主动对身边的问题进行探究当作一种习惯和需要,而更多的是在老师的引导下、组织下进行的被动的探究;

2、在整个探究活动中,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还不够清晰和熟练,没有把解决问题的步骤形成自动化的行为,有时目标也不够明确;

3、学生还不能熟练地根据实际情况运用看书、拍照、采访、调查、取证等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方法;

4、在探究活动过程中,学生彼此间的分工和合作还没有达到理想状态,各成员间没有形成最大的合力;

5、在梳理、撰写探究报告时,还不能准确地表述探究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不能抓住整个活动的关键点进行总结……

学生的心理随着社会的发展、时空的变化在不断地变化,何况我们做的只是一个起步工作,有很多方面尚不完善。我们将把已有的成绩作为研究的新起点,针对学生存在的以上不足之处,争取在实验的后期得到根本性改变,为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作出不懈的努力。

课题实验总结13

一、本学期实验情况分析

1、课题组的组成。本学期,我校的攀登英语课题组,依然是由本校校长任课题组长,吸收优秀的、年轻有为的教师参与课题研究,课题组成员都是素质高,工作能力强,乐于并积极参与攀登英语实验的年轻教师。

2 、主课教师。二年级的主课教师仍然为往届攀登英语课题实验的教师,这些教师,工作认真负责,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英语素质,有着丰富的攀登英语教学经验,在以往的实验工作中,能够成功圆满地完成各项任务,都是优秀的攀登英语实验教师。一年级的主课教师是由学校精挑细选的优秀教师,这些教师的特点是,年轻有为,工作能力强,素质高,有一定的英语基础,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教师都是乐于并积极参与攀登英语实验的教师。

3、实验学生。本学期,我校除继续在二年级开展攀登英语实验同时,在一年级也开展攀登英语实验活动。二年级的实验学生,英语素质得到一定的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比较浓厚。一年级的学生中由部分学生在幼儿园曾接触过英语,而且通过调查得知,一年级的学生家长平均学历水平较之去年要高,这对我们开展家校协同工作提供了条件。

二、本学期主要工作及完成情况

本学期的工作重点是在抓好常规的攀登英语实验工作之外,创新性地开展各项工作,结合我校各项活动的开展,使攀登英语融入我校的各项活动中,充分发挥攀登英语的优势和特点,在实际的学校工作中检验攀登英语的价值所在。

1、召开了新学期攀登英语动员大会和一年级攀登英语开题动员大会,认真研究制定本学期实验的工作的各项计划,方案和制度。

2、开展了“以老带新,创新发展”活动,通过开展一年级攀登英语主课教师培训、联合学习、攀登说课等活动,使一年级的主课教师尽快进入认识攀登英语,直至熟悉攀登英语,从而能够驾驭攀登英语。

3、继续开展了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研究活动,并将课堂问题课题化,开展主题研究活动,促进实验教师教学科学研究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

4、抓好常规工作的落实。认真落实了各项计划和方案的实施,认真做好各项制度的落实,如定期组织观摩课活动,每周例会活动,家庭随访活动、教师的学习培训活动等。

5、探索家校协同工作的新方式。继续开展家庭随访活动,在此基础上开展创新研究工作,结合我校学生家庭的具体情况开展家校协同工作。

6、定期开展专题学习活动。创新活动模式,使其更能适应我校的区域状况。

7、、做好与项目组的联系工作,及时上传本校实验的经验、做法、随笔等,及时反映课题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以寻求解决途径。随时登陆攀登英语网站,学习先进教育理念及实验经验,了解课题实验的新发展动向。

8、做好实验经验的总结,材料的积累和档案的管理工作。

三、本学期实验工作的创新点及收获

(一)、我校深入并创新性地开展了攀登英语课题实验,在实验中我们不断创新,探索出了多维互动的实验模式:

1、创新教学研究活动,提高教学研究的针对性。面对以前先进行教学研究,后组织教学实践的研究方式所存在的弊端,课题组经研究提出了开展以课堂教学研究为基础,以问题解决为主线的教学研究活动(即:基于问题解决的教研活动),并及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学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 、探索家校协同工作新方式方法,提高家校协同工作的实效性。在有效开展常规工作的同时,结合学校“亲子共成长”和“家校携手,创建学习型家庭”以及各项节日亲子活动的开展等活动,将攀登英语的家校协同工作融入到学校活动的大教学背景下,提高攀登英语实验的影响力和家校协同工作的实效性。与此同时,由主课教师设立家庭随访记录本,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随访和开展家校协同工作。

3、开展专题研究活动,促进攀登英语与常规英语的有效衔接。针对我校攀登英语实验开展的具体情况,攀登英语学生在进入三年级以后将会开始学习常规英语,为了延续攀登英语课题实验的成果,在常规英语学习期间,最大限度地发挥攀登英语的特色优势,将攀登理念融入到常规英语教学工作中去,创设我校攀登大环境,我校课题组决定开展《攀登英语与常规英语有效整合》的专题研究工作。通过研究活动的开展,常规英语借鉴了攀登英语的评价、小组活动、环境创设、家校协同等方面的优势,促进了我校英语教学特色的创设和英语教学大环境的形成

4、定期组织课堂观摩与评价,认真做好每月的自查自纠工作。为确保学校课题实验工作的“保鲜”,我校每月要开展工作的自查自纠,找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疏忽,制定有效的整改措施,及时纠正不足,弥补缺漏,以确保实验工作不在稳定期停止不前。

通过以上一系列创新活动的开展,我校攀登英语课题实验已真正成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攀登英语已经真正成为学生、家长、学校、教师的一种需求,在这一阶段的实验中,家长、学生对我们的要求不断提高,特别是我校获得“潍坊市攀登英语优秀实验学校”荣誉称号和昌乐电视台、昌乐通讯等媒体对我校的攀登英语实验进行报道之后,我校的攀登英语实验得到了领导和家长们的一致认可,家长们纷纷要求自己的`孩子加入到实验中去。面对这一问题,学校领导果断提出不断加大攀登英语的投入和支持力度,为课题实验提供一切有利条件,配备最优秀的师资和最好的硬件设备,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最大的努力开设实验班,以满足社会和家长的需求。同时要求实验教师在做好课题总结工作的基础上,将工作重点放在提高攀登英语课题实验的质量和创新性地进行实验活动上,全面致力于学生的发展,使之真正成为我校的英语教学特色。

(二)、课题开展所取得的成果以及对这方面工作的进一步设想。

通过实验活动的开展,学生、教师、学校、家长都从不同层面受益匪浅,取得了一定的实验成果。

1、提高了儿童学习英语的兴趣,激发了儿童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使本校学生从此不再望“英语”而生畏,而乐于学习并大胆运用。我想这是最主要的。

2、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如英语听说能力,真实生活中运用英语的能力,促进学生良好人际交往技能的形成等。

3、提高了教师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能力。攀登英语全新的教育理念,为许多教师的发展提供了平台,通过实验活动的开展,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教育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以及进行教育创新的能力,教育反思能力,教育科研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在实验过程中,实验教师经常性的有优秀的教学随笔和反思或者论文在攀登英语网站,《攀登人》等刊物上刊登或发表。攀登英语主课教师和英语教师借鉴攀登英语教学的先进理念应用到所教学科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教师本人驾驭课堂的能力也大大提高,所教科目也取得了长足发展。可以说,攀登英语课题实验的开展释放了教师的个性,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4、建立了学校英语教学特色和优势,促进学校各方面工作的开展和整体能力的提高。攀登英语课题实验的开展弥补了学校原有英语教学格局的不足,促使学校英语教学的完整性,而且攀登英语课题实验的先进理念和具有现代气息的教学方法为原有的英语教学注入了生机和活力,特别是学校专题研究活动《攀登英语与常规英语的有效整合》的开展,真正将攀登英语的教学优势拓展开来,形成了我校的英语教学的特色和优势。特别是我校获得“潍坊市攀登英语优秀实验学校”荣誉称号和昌乐电视台、昌乐通讯等媒体对我校的攀登英语实验进行报道,为我校英语教学特色和优势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另外,攀登英语课题实验的开展大大提高了我校科研管理能力和校本教研能力,深化了学校的课程改革,提高了学校课堂教学效益。特别是攀登英语实验中家校协同工作的开展,拉近了学校与家庭,家长与老师之间的距离,帮助家长了解现代家庭教育观念,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行为,增进了亲子沟通,促进了我校家校共育机制的形成。

下一步课题实验工作的重点在于:

(1)、稳定并创新我校的英语特色和优势,提高攀登英语课题实验的质量,以满足家长和社会的需求,扩大攀登英语课题实验在校内外的影响。

(2)、不断进行学习和研究工作,及时注意并研究课题实验发展动态,以做到课题实验工作的“保鲜”。

(3)、在认真开展各项常规活动的同时,继续开展创新研究活动和专题研究活动。

(4)、加大对实验工作的投入,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尽最大可能促进攀登英语课题实验向纵深发展。

(5)、继续开展实验工作的自查自纠工作,创新考核方式方法,考核以是否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发展儿童能力为主题目标。进一步建立健全评价及奖励机制,以激励实验活动开展的积极性,为实验活动的开展保驾护航。

课题实验总结14

科学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担负着小学“科学启蒙教育”任务的自然科学,因此在小学科学课上,注重儿童创造性的培养和发挥应贯穿于他们探究科学知识的整个实践过程。经过半学期的研讨、实践,我们深刻体会到:

一、兴趣导航,问题引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努力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精心创设各种情景,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洞察力敏锐的一种表现,也是具有创新意识的表现。教学中应十分重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我们应积极创设情境造成学生认识冲突,引发强烈的问题意识,从而提出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如:教学《声音的产生》一课时,学生看到桌上摆着各种能发声的材料:鼓、锣、音叉、橡筋琴、铁盒、内挂小球的塑料瓶等,立刻会想到研究有关声音的问题,也就很自然的提出有关声音的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为什么声音各有不同?”“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对这些问题进行整理,使学生发现,要弄清这些问题必须先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从而明确本课要研究的问题。由此可见,只要教师积极创设条件为学生提供思维驰骋的时空,相信学生自己能主动探究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

二、大胆猜想,做中探究

1、大胆猜想

创造性的猜想和解释可以打开学生想象的翅膀,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供了契机。学生自行探究发现和提出问题后,心中一般都有臆想的答案,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

在教学中,教师应不失时机地提供机会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在学生设计实验时,教师不要进行多余的干预,更不能让学生照图索骥。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后,只要实验目的明确恰当合理,就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实验操作、观察现象、分析探究问题,从而获得科学知识;而不应千篇一律,统得过死。只有在这种特殊的自由时空里,学生才能无拘无束,想自己所想,做自己所做,从而在获得科学知识的同时,获得探索科学知识的经过和自主探索的方法,并从中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如:教《磁铁游戏》一课,在探究磁铁能隔着东西吸铁这一性质时,当教师要学生想办法用磁铁和桌上的大头针把纸吸起来,有的学生用纸把大头针包起来,有的学生把纸盖在大头针上把纸都吸起来了;当教师要求学生试一试磁铁隔着别的物体看能不能吸铁时,有的学生隔着玻璃,有的学生隔布或衣服,有的学生隔塑料板,还有的学生隔书,都将大头针或小铁钉吸起来了。学生运用常见的材料自己设计实验主动地探索出了磁铁的有关的性质。

2、将小组合作探究活动落到实处

“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是我们小学科学小组合作探究活动的目标,也是小学科学课程性质决定的。通过几年的新课程实践,这个理念如今也已被广大科学教师所接受,所以,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在科学课堂上得到了充分的应用。那么,如何将科学课小组合作探究活动落到实处呢?

三、联想运用,拓展延伸

《课程标准》指出:自然学科的教学目的是在指导学生获得自然科学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运用科学的能力。所以我们要重视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解释说明生活中的现象变化,更要重视引导学生创造性地综合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以上是我们的一些想法和经验,还不太成熟,存在一些问题。但我们相信,只要不断在教学实践中丰富我们的教学经验,不断进行科学探索,所有的问题都将迎面而解。

课题实验总结15

《促进中小学生学习力提升的实践研究》是阳贵市教育改革试点的重点项目,是阳贵市教育局重点打造的研究课题,实验三中作为课题研究单位,对课题研究非常重视,决定以《思维可视化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课堂实践研究》作为子课题,把思维可视化技术作为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在全校开展研究工作。通过一个学期的研究,完成了市总课题组布置的相关工作,现将一个学期以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组建了强有力的研究团队。

学校成立了以石艳梅校长为课题组长,分管校长、教务主任、各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为主体的研究团队。

二、采取分层面研究的方式开展研究工作。

我校的课题研究分为学校、教研组和教师个人三个层面进行研究。

在学校层面上,主要是确定研究方向:以思维可视化技术为载体,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发展。对整体研究工作进行规划,拟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研究计划,制定学期研究工作推进表,对各业务处室进行分工,明确职责;撰写开题报告,组织培训,对各教研组的研究工作进行跟踪指导和监督。

在教研组层面上,各教研组根据自己的学科特点,确定全组研究专题及方向,拟定具体研究计划,以集体备课、主题研究、课堂实践为主要研究方式,学校要求每位教师要有自己的研究专题,为每位课题研究老师建立个人研究电子档案,加强对老师个人研究的过程管理。

教师个人层面上以小专题为切入点,以课堂为载体,以思维可视化技术为手段,以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思考力、实践力、创新力提高为目的进行研究。打造具有各自特色的高效课堂。

三、完成的工作

1. 拟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研究计划,制定学期研究工作推进表,撰写了开题报告。

2. 加强学习培训,提高研究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应用思维可视化技术的能力。

为了提高老师们应用思维可视化技术的能力,派出老师参加全市统一组织的学习培训,邀请贵州师范大学罗小芳老师为全校教师进行了思维可视化应用软件的使用培训,使老师们学会了思维可视化应用软件的使用。

除了集中学习培训而外,各教研组还利用教研活动时间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思维可视化的知识。不断提高教师应用思维可视化技术的水平。

3.建立了教师个人课题研究电子档案。

根据市总课题组的要求,所有教师都建立了个人课题研究电子档案,详细记录课题研究的.过程,方便了学校对教师研究工作的管理。

4.开展了全校性的课题研究展示课活动。

从10月份开始,在教务处的统一安排下,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课题研究展示课活动,要求学校中层以上干部每周至少听两节课题研究展示课。此活动的开展切实提高了老师在实际教学中应用思维可视化技术的水平,检验了思维可视化技术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积极作用。

5.积极参加由总课题组组织的高中学段课题实验学校系列实践培训活动。

学校对活动进行了认真准备,积极参加。以此推动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要求各教研组推荐优秀阶段性成果参与展示,对课题研究进行了阶段总结,制作了展板,选派了包括所有学科的骨干研究人员在家内的20人参加了12月7日的展示、交流和培训活动。

6.开展了阶段性成果评比活动。

12月份,学校开展了阶段性成果评比活动,要求各教研组推荐优秀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师思维导图和学生的思维导图参加评比。活动结束后学校推荐了10篇优秀教学设计、10篇优秀教学反思、10幅教师思维导图和20幅学生的思维导图参加总课题组的评比。

7.做好各教研组和教师的个人研究总结。

为了不断提高下一步课题研究的质量,学校要求每个教研组和研究人员都要做好本学期的研究工作总结,对本组和自己研究工作进行认真反思,总结经验,找出不足,便于提高下一步课题研究的质量。

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到目前我校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正在将思维可视化技术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和学习中。思维可视化技术对提高教学效率的作用在我校初步得到体现。

阳贵市第三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