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言集 > 范文 > 作文 > 精选元宵的作文3篇

精选元宵的作文3篇

推荐人: 来源: 才华汇 阅读: 1.11W 次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元宵的作文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选元宵的作文3篇

元宵的作文 篇1

星期日,我和同学们一起参加了“闹元宵”活动。

首先,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元宵节的来历: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只仙鹤迷路而来到人间,却意外被不知情的`人射死。玉帝知道后大发雷霆,立即下令天兵在正月十五这天烧毁了人间的房屋。有一位善良的老仙人,偷偷下凡将此消息告诉人类,并让他们在正月十五在家里点亮灯笼,燃放烟花爆竹。到了正月十五,玉帝看见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以为人类已经受到了惩罚,便忘了此事。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个日子,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挂灯笼,成了“元宵节”。

听完故事后,我又参加了做“亲手搓元宵”活动,老师发给我们每人一个面团,做元宵就开始了。我们把面搓成长条,然后揪下一小团搓成小圆球。一开始,我做得元宵大大小小,形状也不等。后来老师的指导我们要用力均匀,先搓成形,再看大了还是小了,再添加或减少面量,我试了这种方法后,果然做出了标准的元宵,看到这一个个元宵光泽雪白,如一颗颗大珍珠一般,我心中可高兴啦。

今天真是有意义的一天。

元宵的作文 篇2

元宵到,吃元宵。为了庆祝今年的元宵节,成老师告诉我们要开展做元宵的活动,我心里别提有多激动了!

在成老师的指导下,我们把米团揉成了长长的米条,米条像一条小白龙一样躺在桌布上。我从米条的一头扯下了一小段米团,在手掌中慢慢地搓成圆球,用手指在球顶上面按了一个小小的窝,两只手相配合,转动圆球,把圆球揉成了一个扁窝。我轻轻地舀了一勺豆沙馅,扣在这个扁窝里,用大拇指和食指慢慢捏拢米团,直到把豆沙馅都包里进去。我又大幅度地在手心里搓了两下,大功告成了!我把成品托在手心里,仔细欣赏起来,哈哈!我的“手工艺品”看上去还挺精致的!我乐得哼起了歌儿。我回头看看周围,同学们做的元宵有大有小,有圆有扁,还有很多奇形怪状的,但是,大家都开心得不得了。

元宵做好了,等到水烧开了,我把自己做的'元宵一股脑倒进了电饭锅里。没过多久,水又滚了,只见一个个雪白的元宵漂浮在水中,挨挨挤挤的,好像一颗颗大大小小的乒乓球。我惊讶地发现这些煮熟的元宵比下锅煮之前胖多了,白白的,圆圆的,看得我直流口水。成老师将元宵盛到我的碗里,闻着那香喷喷的味道,我忍不住咬了一口,哇!真香啊!品尝着自己亲手做的元宵,大家都吃得特别香甜,特别开心。教室里,欢笑声、喧闹声好像都要把天花板给掀翻了!

全班同学一块儿搓元宵、吃元宵的情景让我感到无比快乐和难忘!

元宵的作文 篇3

元宵节适逢周六,这样的日子最好!恰是阳光明媚,驱车下乡,一路轻松惬意。先过往岳父家,暂停之即接到了已到老家的哥哥电话,说忘了买灯,提醒我不要忘了。头一下子大了,买灯?干嘛?快速地搜索答案,想到了上坟用,但又不敢肯定,只好问明白,得到了肯定的答案。是啊,我有多少年没有在正月十五这元宵节陪同爸爸一道给老祖宗们上坟了?竟把这传统给忘了!但愿先辈们不予怪罪。

依稀记得以前元宵节傍晚上坟曾买过蜡烛,爸爸再用竹篾做成灯笼架子辅之透明塑料做成灯罩以放在先祖墓前,这样的灯怕风雨,天晴又怕引起火灾。现在都改用电子灯了,使用纽扣电池或干电池,以发光二极管或小灯泡为发光体,有的还辅以音乐,唱响坟茔,好处是有利于消防,却不环保,可见事事都需辩证地看待,利弊权衡。至于上坟缘何送灯,至今仍不太明白,暂且认定是祭典先祖、怀念先辈的一种形——表达对亲人的怀念和感恩。有一种说法是“灯”与“丁”近音,意即祈祷先祖保佑家族人丁兴旺;或蕴意前途光明。也许福荫子孙,多种期待都兼而有之吧!

因为已身处乡村,只能在路边找小百货店买记忆中的电子灯了。第一家没有,只得掉头回蓼花镇。回转之即,前后左右照顾到了,却在倒车之即,从车顶传来摩擦声,应该是车顶擦上了一旁废弃的向外伸展的水泥斗蓬!难道是老祖宗的警告?!其实没有这样的想法,只是自身眼观六路的技能不足而已。前行不足几百米就看到路边有祭祀用品,摆了一地电子灯。为表示自己的歉意,我挑了这里最大的外形似亭台的电子灯。在同约30多岁的店老板沟通之即,要求所购的每个灯都能在开关打开之即灯都亮,便用家乡话说了句,大意是:“每个灯都要确保亮,不然的话老祖宗会找我麻烦,如果是这样的`话,就请他们找你哈”。没想到,此话一出,已经装袋的灯被再次拿出来验证。我哑然失笑,想起了关于清明的一个段子:一店主鼓动已经为老祖宗购买了纸扎智能手机的后生,告诉他需为老祖宗买个充电宝,免得老祖宗手机没电时来找他。他欣然同意之时,要求店主给个名片,若质量不过关,就请老祖宗来找店主售后……

元宵之夜,月明星稀。村里人聚集祖堂,是要游龙和舞狮。不觉又翻篇到儿时参与过的舞草龙:村里一群小孩,用稻杆扎成一节一节的草龙,用竹杆撑起,各自在家里带上一捆香,点亮插满自己护着的一节草龙身上,形成连串星星点点的亮光,到每家每户游走。还记着那时不知怎么传开的配套土话儿歌(音译):“杆巴龙,乓乓光,一要糖子二要香” 焚香所产生的烟雾,混杂每家接送草龙放鞭炮时产生的硝烟,聚集在各家本不宽敞的厅堂,往往让你泪眼模糊,却时时伴着声声笑语!今晚,我再次成为其中一分子,成为锣鼓队中的一员。草龙已换成了布制黄龙,形神兼备,同时配套了金狮装备。负责游龙的身着黄色配套服饰,清一色青年,雄姿英发!舞狮者全身披包狮被,下穿和狮身相同毛色的狮裤。在锣鼓齐鸣声中,堂叔唱起了舞龙歌,村里自娱自乐的闹元宵节目正在开演。游龙和金狮要到每家每户的客厅里转转,驱赶晦气,留住福气;就连常年不开门的老房子,今晚也会敞开厅堂,以鞭炮接送。整个活动近两小时,全村男女老少都参与其中,好不热闹。再就锣鼓敲打多扯两句:村里添置了两套,每套有六件,分别是锣、鼓、铛锣、铜钹、镲、咯锣(家乡话,打击时发时咯咯的声响,书面语不知道是不是“小云锣”),这其中,按照传下来的节奏,我相对擅长的是的是鼓和铛锣(其实是个半吊子),另外还能滥竽充数的是镲、咯锣,而大锣和铜钹是不敢动手的。敲锣打鼓这件事,看起来似乎很简单,可是我辈却无法比及父辈,节奏的协调、韵律的优美均差一大截,而我们的下一辈,都不敢拿起鼓槌了。不得不感慨,有些传统,随着时间慢慢地流失……

事后,迎着月色,驱车赶到星子县城(当今应称庐山市区,但不习惯)住下,枕着游龙时的余兴和锣鼓的余韵美美地睡了一大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