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古诗词 > 经典诗词 > 诗词名句 > 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

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

推荐人: 来源: 才华汇 阅读: 8.67K 次

出自唐代钱起的《送僧归日本》

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
上国随缘住,来途若梦行。
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
水月通禅寂,鱼龙听梵声。
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只要有机缘,随时都可以到中国来;
一路雾霭茫茫,船只象在梦中航行。
天海浮沉,小船驶去那遥远的边际;
超脱世俗,自然会感受到法舟轻盈。
心境凝定清寂,一切都如水月虚幻;
海内鱼龙,也会出来听你诵经之声。
最可爱的是,有盏照亮心田的佛灯;
航行万里,眼中永远都是灿烂光明。

注释
⑴上国:春秋时称中原为上国,这里指中国(唐朝)。随缘:佛家语,随其机缘。住:一作“至”,一作“去”。
⑵来途:指从日本来中国。一作“东途”。
⑶浮天:舟船浮于天际。形容海面宽广,天好像浮在海上。一作“浮云”。沧海:即大海,因水深而呈青绿色,故名。
⑷去世:离开尘世,这里指离开中国。法舟:指受佛法庇佑的船。一作“法船”。法舟轻:意为因佛法高明,乘船归国,将会一路顺利。
⑸水月:佛教用语,比喻僧品格清美,一切像水中月那样虚幻。禅寂:佛教悟道时清寂凝定的心境。
⑹梵声:念佛经的声音。
⑺惟怜:最爱;最怜。一作“惟慧”。一灯:佛家用语,比喻智慧。一作“一塔”。灯:双关,以舟灯喻禅灯。

【赏析】

这是赠给日本僧人的送别诗。诗之起笔突兀,本是送别,前两句却不写送归,偏从来路写起。“若梦行”表现长时间乘舟航海的疲惫、恍惚的状态,以衬归国途中的艰辛,并启中间两联。颔联写海上航行时的迷茫景象,暗示归途邈远。“浮天”状海路之远,海面之阔,寓含着对僧人长途颠簸的关怀和体贴。“法舟”扣紧僧人身分,又含有人海泛舟、随缘而往之意蕴,储蓄空灵,意蕴丰富。颈联写僧人在海路中依然不忘法事修行,在月下坐禅,在舟上诵经。“水月”喻禅理,“鱼龙听”切海行,又委婉表现僧人独自诵经而谨守佛律的品性,想象丰富。尾联用“一灯”描状僧人归途中之寂寞,只有孤灯相伴,这是实处。但实中有虚,“一灯”又喻禅理、佛理。虚实相映成趣。此诗后半首不明写送归,而写海上景物,这就拓宽诗境,不受内容拘泥,使较窄的题目,能有丰富的内容,成为好的诗篇。

此诗在立意上有两点需注意:一是所送者为僧人,诗中用了一些佛教术语,如“随缘”、“法舟”、“禅”、“梵”、“一灯”等,切合人物身分。二是僧人来自日本,又欲归日本,必经大海,故极言海路航行之苦。中间两联前人多谓其写来途,实嫌拘滞。其实是往返兼写,而以返途为主,这样才能与“归日本”的诗题相合。此诗因送人过海,因而从对禅机的抒发,把这惜别之情委婉地表达了出来。海趣禅机,深情厚谊,融为一体,为一首送别的好诗。

全诗前半部分写日本僧人来华,后半部分写日本僧人回国,诗中多用了“随缘”、“法舟”、“禅寂”、“水月”、“梵声”等佛家术语,充满宗教色彩,带有浓厚的禅理风格,并紧扣送僧的主题,寄寓颂扬的情意。全诗遣词造句融洽、自然,足见诗人渊博的学识和扎实的艺术功底。

推荐阅读

  • 1谜语:一云:持刀哄寡妇,下海劫人船。—云: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打一探骊格)
  • 2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 3谜语:说它是棵苗,为啥有知觉,轻轻一碰它,低头叶合了。(打一植物)
  • 4年轻时应该去远方
  • 5远离尘世去倾听大海抒情散文
  • 6谜语:张其义,远眺近望,高瞻低瞰,意欲细察留观;释其声,或陈氏述事,或唤待读誓,音拟求是堪传世。(打一字谜)
  • 7寂寞尊前席上,唯愁海角天涯。
  • 8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
  • 9沧海轻舟歌词
  • 10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
  • 11曾经沧海,梦回唐朝
  • 1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 13远去的夏天作文
  • 14描写冬天的诗句—《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 15谜语:顺流而下,如在画中游,勾留。远山来迎,木落湘水流,凝眸。(打一人名)
  • 16谜语:兄弟真不少,排队去洗澡,上来又下去,苗儿却喝饱。(打一农机具)
  • 17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 18西风来劝凉云去,天东放开金镜。
  • 19沧海桑田,酒文化源远流长
  • 20谜语:生生世世永为萱,列入霓裳冠上仙。且向东篱矜晚节,别无他念只芸编。(打一篇目)
  • 21白云初下天山外,浮云直向五原间。
  • 22年轻人轻狂可以轻浮不行
  • 23秋天的诗句—《观沧海》
  • 24蝴蝶,飞不过沧海
  • 25秋天的诗句—《观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