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名言警句 > 励志 > 为人处世 > 懂心机为人处世之道

懂心机为人处世之道

推荐人: 来源: 才华汇 阅读: 2.69W 次

学会为人处世,处理好人际关系,你才可以在成功的道路上少走弯路。以下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懂心机为人处世之道,欢迎阅读!

懂心机为人处世之道

懂心机为人处世之道:

无论哪个职业,没有“心机”,做人是不成功的。成功做人做事需要“心机”。

治国要有方略,打仗要有计谋,下棋要有心计,而做人做事,则要有“心机”。

做人没有“心机”,就会四处碰壁,孤立无援;做事不懂“心机”,就会稀里糊涂,深陷绝境。

因此,要想保护自己,发展自己。你就要懂得做人做事的“心机”。本书为你介绍为人处世的各个方面需要的“心机”。读完这本书,如果你能仔细体会书中的观点,重新检视自己习以为常、日积月累的主观偏见,积极、客观的将这些方法用到日常生活、社交中,就能让你生活得更自在、处事更圆融、前途更顺遂。

同时,为人处世要有成,就必须求稳,绝不可做超能力之外和没有把握的事,即不能盲目死拼、死磕,否则到头来你只能碰得头破血流,输得体无完肤。这是为人处世最大的忌讳,属笨拙手段。反之,你凭自己的眼力、心力,能够准确地算准自己行动的路数,在能力范围之内进退、转换、取势,就能加大成功的系数,正如美国著名成功学家特鲁西所说:“最聪明的人,总能以最好的手段做出最大的事情。”如此能确保做事成功的硬手段在本书中随处可见。

成功的机会对每个人都均等,你不可能从这里寻找差别,你唯一能胜过别人,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你做人做事的方式了。

成功做人、成功做事,在于“心机”。

第一章 厚黑之道,最终的胜利才是目的 1

社会关系网的复杂,世事的多怪,人心的险恶,生活当中,要想把身边的事情处理好,要想对付身边那些“小人”,一定要有“心机”,还要懂得一些“厚黑之道”。

1.宁得君子不得罪小人

俗话说:宁可得罪君子,不可得罪小人。这是什么原因呢?就因为堂堂正正的君子人格高尚,有涵养,有肚量,小事讲谦和礼让,大事讲礼义廉耻。而小人就不同了,他们人格卑鄙,一点小事都能记恨一辈子。他们遇事处事不讲信义,不讲道德,不择手段,不计后果。经常无事生非、无中生有也是小人一贯的作风。

因为一般情况下人们都是不愿意招惹任何事非的,所以小人就更加有恃无恐。你越是躲着他,他便越是追着你;你越怕什么,他便越干什么。如果小人一恼火,他会什么也不在乎。

小人所用的招数往往会超出善良人们的想象。一般人都不会干损人利己的事情,而小人却是百无禁忌:只要把对方整得吐血,打得趴下,他们就会把浑身解数都使出来;只要能抖出一片威风,他们是不惜伤筋动骨也要玩到底的。所以,对于小人,人们自然是敬而远之,当然更不敢与他“奉陪到底”了。

小人平时很少闲着,他们需要打听赵家高钱家低张家长李家短,以备战时所需,关键时刻一古脑儿抖出来;他们需要经常练兵,把骂人的话整人的术玩得娴熟,炉火纯青,免得到时候用的着时显得生疏;他们还需要经常想法子寻找靠山,铺设后路,厚着脸皮巴结用得上的人,挖空心思找有缝的蛋,为了为虎作伥不惜认贼作父。即使谁也靠不上,什么人也利用不了,他们也是横不惧竖不怕的,让人拿他们无可奈何……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谁都不愿意和小人打交道,可是不管你愿意或不愿意,又总不可避免的要与小人打交道。我们周围的小人,眼睛始终牢牢地盯着我们所有的大大小小的利益,随时准备多捞一份利益,并会不惜一切代价准备用各种手段来算计别人,令人防不胜防。与这样的人打交道时,务必多留几个心眼。但即使你比他强大,也最好不要与其发生正面冲突。仇视小人和与小人做正面斗争,足以显示出你的正义,但这不是保身之道。在现实生活中,你的正义在与小人斗争时会显得不切实际。因为你的正义,公然暴露了这些小人的无耻和不义。再坏的人也不愿意被别人认为自己“很坏”。结果是,小人身在暗处,天天琢磨你,想法设法打击你,破坏你的正事,分散你的精力,用各种手段要把你打倒,而不会轻易罢手。你所有的理想、事业和一切努力可能因此付诸东流,而得不偿失。所以不要得罪小人。面对小人时,最好的办法是满脸笑容,尊重他,糊涂了事。

“小人”,相对于君子而言,泛指无德之人。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崇尚道德文明,崇敬君子,鄙视小人。有许多成语格言揭露小人的丑恶嘴脸,鞭挞小人的卑鄙行径,告诫人们要警惕小人。例如,“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势利小人”等等。所谓“防人之心不可无”就是提醒人们要时刻提防小人。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则站在历史的高度,指出“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把对小人的危害的认识推向极致。

小人往往都记仇,而且报复心也很强,深深埋藏在心底,甚至深入骨髓,须臾不忘,等到机会已到,立刻跳出来,睚眦必报。看到、听到、读到的小说、故事、报道中不都有这样的事情吗?即使你对小人有恩,小人也会认为那是你应该的,合理的,自然的。小人的胃口大着呢,你对他的好处根本看不在眼里,更不放在心上。过后忘记那是必然的。假如你有一点没有满足小人的要求,他们就会费尽心思地报复你。

君子坦荡荡,你可以把他的要求拒绝掉,他微微一笑,知道你有难处,十分理解。君子有缺点,你指出来,他会对你感谢不尽。与君子交朋友,可以袒露心扉,不用有戒心。对小人则万万不可。虽然你不用像修长城那样把自己围起来,也不必用古代的盔甲把自己包装起来,但是一定要有一种保护自己的好办法,尽量不要让小人有接近你的机会。

如果是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必须与小人共事,那么就应该记住:“待小人要宽,防小人要严。”少说多听,不轻易许诺,不轻易褒贬他人,对小人的缺点千万不要批评,尽量不要与小人交往,特别不要到小人家串门,也尽量不让小人来自己家走动。对小人的要求,能办的一定要办,不能办的一定婉言谢绝,千万不要留下似是而非的话头。对小人要礼而敬之,敬而远之,不去招惹他,更不要与小人开玩笑。须知,小人会翻脸不认人,恼了会把开玩笑的话当成真的,他一定会报复你的,让你吃不了兜着走。

有句老话叫“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总结出这句话的人,一定是深受小人之苦。为什么不能得罪小人?

因为小人是你前途上的祸根。小人记恨。你也许是无心得罪了他。但他耿耿于怀。他就会不动声色地等待报复的时机。在你完全忘记这些微小的细节之后,他突然出手,打你个措手不及,你被摧毁的时候,怎么也想不到,是他在捣鬼。而他却在暗处看你倒霉偷着笑。

小人的龌龊是你的不屑。在这里,我们也可以说小人的手段是阴暗的。这是你不齿的地方,但你不得不承认这很有效。小蚂蚁的一个洞,就可能决裂长堤。你任何的小疏漏,都可能成为小人致你于死地的伤口。如果明对明,小人也许逃之夭夭。但阴暗里活动,是他的强项。你不能和他一样阴暗,你就不要得罪他。

另外,小人的算计你陪伴不起。一般人如果让他时时刻刻去算计,他也许会觉得累。但小人不然。他的算计是他的乐趣。他算计你是在快乐地游戏。你反击他却是沉重的应付。胜败早已分晓。你怎么是他的对手?

小人之所以被称之为小人,因为他们有着许多与君子甚至与常人都明显不同的“小”的特征。概括起来主要有:玩小心眼儿、耍小聪明、订小计谋;拉小山头,结小宗派,划小圈子;记小黑帐、抓小辫子、钻小空子;搞小动作、下小圈套、打小报告。这些“小”可是千万不能小瞧的,后果往往相当严重、相当“大”。一方面,“小”的东西往往不为常人所重视、所警觉、所提防,阴谋相对更容易得逞,从而酿成“大”的后果;另一方面,一旦小人得志,便会大刀阔斧地干起来,动大手笔,做大文章,大打出手,大开杀戒……

如果君子平常不对小人严加防范,个人要吃亏,单位要受损,国家要受害,民族要遭殃。历史也已经对这句话做出了很好的证明。从前有一位圣者率门徒出国考察,来到某个地方,此地原为一个国家的首都,可是这个国家早已灭亡了。这位圣者是研究兴国治乱的专家,他立即进行了一个调查访问。向一个年纪大阅历多的老者请教:“贵国为什么会灭亡?”老者沉思良久,回答说:“亡国的原因是,国君用人只肯作用道德君子,而好人没办法对付坏人。”俗话说:宁得罪十个君子,不得罪一个小人。因为君子做事光明磊落,讲究公平公正,既使与你为敌,也不会、更不屑耍阴谋诡计。而一旦得罪了小人,他就会不择手段,斩尽杀绝。从这个意义上说,君子斗小人难免吃亏。明白了这个道理,就要善于提防小人,这样才能避免上当受害。唐朝大将郭子仪就深谙此道,奸相卢杞拜会他时,他总是让亲属回避,因为卢杞貌丑心黑,一旦受到亲属的嘲笑定会怀恨在心,图谋报复。

在“安史之乱”平定之后,功高权重的郭子仪这时也不居功自傲了,为防小人嫉妒,他反而比原来更加小心了。有一次,朝中有一个地位比自己低的官僚要来拜访郭子仪,此人乃历史上声名狼藉的奸诈小人,相貌奇丑,生就一副铁青脸,脸形宽短,鼻子扁平,两个鼻孔朝天,眼睛小得出奇,时人都把他看成是个活鬼。正因为如此,一般妇女看到他都不免掩口失笑。因家中侍女成群,郭子仪事先做了周密安排,郭子仪听到门人的报告,立即让身边人避到一旁不要露面,他独自凭几等待。卢杞走后,姬妾们又回到病榻前问郭子仪:“许多官员都来探望您的病,你从来不让我们躲避,为什么此人前来就让我们都躲起来呢?”郭子仪微笑着说:“你们有所不知,这个人相貌极为丑陋而内心又十分阴险。你们看到他万一忍不住失声发笑,那么他一定会心存嫉恨,如果此人将来掌权,我们的家族就要遭殃了。”郭子仪对这个官员太了解了,在与他打交道时做到小心谨慎。后来,这个卢杞当了宰相,极尽报复之能事,把所有以前得罪过他的人统统陷害掉,唯独对郭子仪比较尊重,没有动他一根毫毛。这件事充分反映了郭子仪对待小人的办法既周密又老练。

要想做到避开小人就必须了解小人,因为小人很厉害,但是我们不必怕他,不值得把太多的精力浪费在一些没有价值的争斗上。如果你一不小心把握不好自己的行为界限,得罪了小人,他就会想方设法来琢磨你,破坏你的正事,分散你的精力,使你不能安心工作、学习和生活。所以说,对于那些小人我们还是尽量避开绕道而行。

当你在与小人打交道时务必考虑周全一点才好,最好不要与他发生正面的冲突。论实力,小人并不强大。但他们不择手段,什么下三滥的招数都可能使出来。如果冲突起来,纵使赢了小人,也会付出代价,惹得一身腥。俗话说“新鞋不踩臭狗屎”,还是能够躲得过的。

2.学会“逢场做秀”

人既有鸟的一面,又有山羊的一面,鸟的一面是做秀,山羊的一面是作战。相比之下,鸟的一面(做秀)比山羊的一面(作战)更可爱。做秀比作战损伤更小,花最小成本就能决出胜负。

所以,文明的推进力,更多的不是战争,而是做秀。

《三国演义》的第十四回,张飞醉酒失徐州,后来见刘备,细说原由,众皆失色。玄德叹曰:“得何足喜,失何足忧!”这是刘备对公事的评论,应该说还是挺大度的。对于张飞失徐州一事没有加以批评,因为他知道事已至此,批评也是没有用的。怪只能是怪自己用人不当。这也从一个侧面显示出刘备在做领导方面的艺术,至少勇于承担责任,出了事不往下属身上推。然而他最担心的不是徐州失守,而是自己家人的安危,但他这时又不好直接问,关公看出了刘备的心思,便问“嫂嫂安在?”飞曰:“皆陷于城中矣。”玄德默然无语。这时刘备就不说话了,其实不说话便是对张飞的一种责备,后来关公又埋怨了张飞,于是张飞便“掣剑欲自刎”,刘备便开始了他的做秀,“向前抱住,夺剑掷地”,然后说“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说得关公和张飞感动得不得了,于是合好如初。通过一场做秀,赢得了两个副手的尊敬。使两个副手更死心踏地为他卖命。这也是刘备高明之处。适时地拿自己的私家事做场秀,使下边人觉得自己公而忘私,赢得军心。

刘备是个非常善于做秀的人,他既然可以假摔阿斗来骗得赵云死心踏地为自己卖命;当然也可以为了好名声多跑几次;诸葛亮是个非常有心计注重名份的人,算定了有水镜先生的推荐,刘备就一定会来请自己出山。于是这二人就心照不宣地演起了一出流传千古的名戏。

现在这个社会时兴做秀,很多方面都兴起了作秀热。

换而言之,如果一个企业学会做秀,而且将做秀广泛传播。在一个1000人会场里表演,与在只有几个人在场的电视里表演效果是不一样的。在小舞台上表演的人一年到头四处奔波也没有多少人看见他,但在一个收视好的电视节目里只亮相一小时,他可能已是天下闻名。

在我国古代,姜子牙是千古第一做秀人。他做的是怀才不遇秀,姜太公钓鱼愿着上钩。最后钓到的不足鱼而是皇上周文王,拜相之后,做秀成功。孔夫子周游列国作的是克己复礼秀,到处宜讲他那套“精神文明”,最后把自己秀成了圣人。李白发狂写诗作的是愤世嫉俗秀;给他个官儿做,准保他什么都不写了;陶渊明归隐南山做的是伪山水情结秀;如果不通人烟再美的桃花源也拴不住他;而当代“陶渊明们”到乡下一天就开始思念起城里冲凉房、冲水洁具之类都市器物;最值得一提的应该是诸葛亮和孔明,三顾茅庐才出山,其实刘备第一回请他就憋不住了,还是张飞直截了当,一眼就把孔明的心思看透了;试想,不做秀,怎会让刘备之类的外人慕名而来?后来的“隆中对”完全暴露了诸葛亮掩饰不住的做秀意图,山野村夫说不出这么些道道。

古人做秀多数是在自己的抱负没有实现的时候,他们知道做秀是抬高身价的有效方式。你得承认,古人做秀者现代都是我们历史上的佼佼者。

现代的企业更是懂得做秀,他们用广告包装自己的产品,最早的电视广告是大姑娘抱暖气片喊“实行三包”,动作虽说有点儿“文革”味道,但也是“秀”。刚开始一些老派人都不接受为产品和秀,曾有人坐轮胎荡秋千的汽车轮胎广告遭至非议。后来发展到什么都秀起来,秀人纷纷登场。人才要“供需见面”,你不把最优秀的一面展示出来就谋不到好工作或找不着一流的人才。

现在的网络时代,也就是注意力时代、眼球时代,就是做秀时代。在信息爆炸的今天,谁默默耕耘自己的网站不吭声谁就是傻子。各种互联网峰会就是山歌大赛,唱山歌的是站长,风险投资商才是听歌的。

第一章 厚黑之道,最终的胜利才是目的 2

每个CEC都明白,他们绝对不可以像垄断部门那样坐着收钱,这个世界给他们留的资源不多,不做秀就意味着死亡。所以网站站长们使出浑身解数,逼着把自己的潜能、创造力发挥出来,同时也给时代增添了不少热闹。这是做秀的伟大,作家们也明白,网络时代想有人读你的文章就得做秀,不然你的书只能躺在仓库里养蛐蛐。签名售书就是供需见面没什么不妥。

现在连幼儿园小朋友都知道做秀的好处,不吭不哈的不会讨阿姨喜欢。现在的小孩比我们那会儿活泛多了,个个都精灵。感谢如今的宽松环境。我们迟早会变成一个“儿童至上”的社会。他们长大后的社会很精彩。

一些不识时务之辈以惯常思维定势扼杀个性表现。有少年一出书评论家们即围过来封杀。新人类玩玩花样就有人板起面孔说教。他们忘了这是个时常力量决定一切的年代。年少的永远代表未来。

改变的不只是称呼本身,派对上有主人但没有领导,有座位但大家都喜欢站着,人和人的关系更趋于平等,饮料食物不是放在每个人面前而是摆成一堆,大家端着盘子各取所需,传统的葵花子因料生太多垃圾而被踢出局,代之以煤米花、经萨及烤肉串,中国清茶无法命名人迷醉也销声匿迹,酒精类的饮品大行其道,但绝不会有白酒。

所以,现代社会的人们应该学会“逢场做秀”,只有这样才能在这个社会上好好地生存下去。

3.夹起尾巴做人

夹着尾巴做人也是人的一大智慧,兵法所云韬晦之略讲得就是这个意思。一个人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能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做的事实在是太少了,特别是溺于中华文化的人们,说话的锐气没了,更可怕的是连思想的勇气也丧失了,人们以夹着尾巴为做人之最高境界,以此来自如地应付突变的风云,逃避旦夕祸患。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社会发展到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可能把“夹起尾巴做人”的重要性忽略了,很多人甚至于已经忘记了它的存在。所以,越来越多的人更喜欢翘起尾巴来做人,把翘着尾巴看作是自信的代名词。卓有成就的人自豪的翘着尾巴,而那些小有成就的人却总是自以为是的把尾巴翘得高高的,没有成就的人自尊地翘着尾巴。所以,满大街都是趾高气昂地翘着尾巴走路的人,偶尔见到一个丧家犬,似乎是很不可思议的事。张狂个性成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谦虚谨慎的做人良训成了历史遗迹,甚至还有人认为那是懦弱的象征。诚然,自信是健康人格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都不应该失去自信。然而,当你尾巴翘起来的那一刻,你就已经跨越了自信的范畴了,那是自傲的地盘。很多时候,也许仅仅一步之遥,事物的性质就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种变化可能是你没有意识到的,因为自信与自傲之间的差别仅仅是那一道线而已。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们都感觉到了当今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激烈的空气中总好像有一股火药味,人人都觉得活着越来越累,人人都想要卖力地表现自己,所以,各个都把尾巴翘的老高,仿佛尾巴翘的越高就越有本事。殊不知,一味不遗余力地表现自己,其实是表现方式中最愚蠢的一种,累倒自己是小事,若是因之适得其反,才叫大事。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真正的才能,不需要刻意的张扬。不露锋芒的刀轻易不伤人,却未必不是宝刀;锋芒毕露的刀处处伤人,这样的刀也未必就是一把宝刀。

每个人做人、做事都有一个既不定期的方式,我们平时的为人处事也都是按照我们自己的方式去做的,至于这种方式是否恰当,是否合适,大概很多人都没有反思过。事物总是在发展的,人也是在不断地成长不断地进步的,所以,若想一成不变也是不可能的事情,最重要的还是要时常记得反省自己,时常记得不要把自己的尾巴翘得高高的,要把它压下去。

也许有人会认为“夹着尾巴做人”是对做人的一种贬低,其实,在我们的语境中,“夹着尾巴做人”没有丝毫贬损的意思,尽管我们给自己安了个野兽才有的尾巴。那么“为什么夹起尾巴做人”是做人的一种高境界呢?这还得从一些有尾巴的兽类说起。

凡是有尾巴的兽类都有很好的自我感觉,他们高兴、张狂、求偶时都爱把尾巴像旗帜一样朝上翘起,摆来摆去。可是这尾巴一翘,灾祸便到,在狩猎时代,那些尾巴翘得高的野兽容易被发现,结果是一簇箭,一杆矛飞了过来,在翘尾巴的时候连小命也丢了。所以,聪明的兽类在感到有“敌情”的时候,首先干的事便是把尾巴夹起来,以减小目标,做好隐藏或逃遁的准备。人的猫腰动作可能就是当初的夹尾巴,只不过后来尾巴退化了,现在就只能用缩身替代了。

人类是很聪明的,从野兽的夹尾巴中受到了启发:原来这夹尾巴做人,比夹着尾巴当兽更能保护自己,它能让人在屈伸之间找到了摆平关系的法宝。兽类夹着尾巴是因为自然界中有个最大的“害虫”——人。人是万物之王,百兽不得不防。那么,人夹着尾巴做人,防的是谁呢?谁是我们人类最大的敌人呢?是“权力”。除了“权力”,谁能管得住一个人是“冒尖了”,还是“出头了”,是“张扬了”,还是“显摆了”。人与人之间的嫉妒,仅仅能导致嫉妒者眼红和失眠,若没有“权力”的介入,嫉妒只能使自己受到伤害。可当嫉妒是权威者的心态时,倒霉的就是那个翘尾巴的人了。

现代社会,人们的个性得以张扬,才智有了发挥的天地,但是夹着尾巴做人的生存“规则”依然不可放弃。

例如在一个集团的内部中,总经理是可以翘尾巴的,但他的部下则不可以像他那样,部下若以为自己更高明,忽略了总经理的尾巴高度,时常对公司总经理的决策提出批评、建议,若反对错了,遭一顿训斥也许没事,总经理大度,不与你一般见识,若你的尾巴翘得高,摆得漂亮,真的能指出总经理的错误要害,即便你为公司挽回了巨大的损失,你也不会有个好下场,除非那公司是属于你个人的。

学会夹着尾巴做人,就要与人为善;学会虚怀若谷,广纳良言。豁达大度,宽厚待人。一个人只有豁达、宽容,对名权利看开一些,看淡一些,才能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能消除嫉妒的心理。用一颗“平常心”对待一切。对待竞争者,我们应该宽厚、大度,要与人为善。

当然,在这里我们所说的“夹着尾巴做人”并非做“老好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明哲保身,但求无过……”相反,要求我们在原则面前去掉怯懦的“老好人”性格,把那些庸俗的作风丢掉,成为一名有党性的骁勇的战士!提倡低调做人,也决不意味着低沉,意味着因循守旧,而是要振奋精神,脚踏实地,干好每件工作。自豪而不自满,低调而不低沉,这样才是真正的“夹着尾巴做人”。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夹着尾巴做人是一种境界,一种修养,一种海纳百川的胸襟,一种睿智圆滑的情怀,更是赢得人生、取得成就的金光大道。夹着尾巴做人不是放弃、颓废,不是悲观、懦弱,相反,它是一种执着追求的精神,一种精益求精的风格。正确认识你自己,时刻保持你的低调。

智慧与谋略告诉我们,做人做事应该未雨绸缪,局安思危,这样在危险突然降临时,才不会手忙脚乱。智慧谋略不仅仅是才干,更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本钱。夹着尾巴做人,也要学习和掌握一定的智慧与谋略。苦难对于强者来说不过是一块垫脚石,而对于弱者来说则是一个万丈深渊。在苦难中取得什么结果,关键是看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夹着尾巴做人,心态往往比事态更为重要,良好的心态引导低调的人沿着正确的行为和方向前进,能正视自己。也会学会自我反省,敢于嘲笑自己,为人豁达大度。

夹着尾巴做人的原则应从细节入手、把握现在、该放弃就放弃、凡事量力而行、摆正自己的位置。

换句话来说,夹着尾巴做人的技巧就是远离“小人”也别得罪“小人”、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耐心聆听别人说话、有理也要让三分、包容之心是富贵。

4.低头因在屋檐下

在现实生活中,有时吃点儿小亏反而能占大便宜,所以“好汉要吃眼前亏”。中国人向来提倡“以忍为上”、“吃亏是福”,这是一种玄妙的处世哲学。

第一章 厚黑之道,最终的胜利才是目的 3

俗话说:识时务者为俊杰。所谓俊杰,也并不是说专指那些纵横驰骋如入无人之境,冲锋陷阵无坚不摧的英雄,而应当包括那些看准时局,该屈就屈,该伸就伸的处世者。

我们来做一个这样的假设:你和别人开车时相撞,对方的车只是“小伤”,甚至可以说根本不算伤,你不想吃亏,准备和对方好好地理论一番,可对方车上下来四个彪形大汉,个个横眉怒目,围住你索赔,眼看四周荒僻,也无公用电话,更不可能有人对你伸出援手。请问,“赔钱了事”这个亏,你要不要吃呢?

当然,你是可以不吃的,如果你能“说”退他们,或是能“打”退他们,而且自己还没有受什么伤的话就更好!

但是如果你不能说又不能打,那么看来也只有“赔钱了事”了。你说他们蛮横无理也罢,欺人太甚也罢,但你应该明白,在人性丛林里,“理”这个字并不是每个人都讲的!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哪有什么理可说呢?因此,眼前亏不吃,换来的可能是一顿拳打脚踹或是车子被砸坏。报警?人都快被打死了,还报警?再说报警也不一定真的会起到什么作用啊!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低头在屋檐下”的目的是以吃“眼前亏”来换取其他的利益,是为了生存和实现高远的目标的必要手段,如果因为不吃眼前亏而蒙受巨大的损失,甚至把命都丢了,未来和理想还从何谈起呢?

但在如今的生活中,常常有不少人一碰到眼前亏,就会为了所谓的“面子”和“尊严”,甚至为了所谓的“正义”与“公理”,而与对方搏斗,而最终的结果是一方因此而一败涂地,而另一方虽然获得“惨胜”,却也元气大伤!因此,在这个时候,不妨拿出一块心地,耽搁不平之事,闭起双眼,全当不觉,相信到最后也不至于会弄到那个地步……

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面对的不光是蓝天高挂,“屋檐下”的挤压、拍打谁也逃不过,就当“该低头时就低头”。想来,一个“该”字,使这“一低”并未贬损你我高贵的头颅,并未丢掉你我的尊严、人格和做人的原则。

“该低头时就低头”,这并不是人们所说逆来顺受,不是甘受屈辱和压迫,而是你我具有了对世态炎凉的感知所采取的自我保护的生存策略。所谓“小不忍则乱大谋”;“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低头,因为人在屋檐下,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并不是消极避世,不是不去抗争,而是你我知晓这现实世界里充斥着辩证的法则,还需讲求些生存的技巧。道是“鸷鸟将击,卑飞敛翼;猛兽将搏,弭耳俯伏;圣人将动,必有愚色。”有时候,退一步方能海阔天空;不与他人一般见识,方显你我大度宽容。况且,低头方能奋力前行,比如顶风爬坡,比如逆水行舟。该低头时肯低头的是“绵里针”,到头来,仰首长笑的还是你。

“低头因在屋檐下”,是一种对现实社会积极适应的表现。就人们对现实社会的适应性,应当有三态:“不懂”,可能生出闹剧;“不去”,可能演出悲剧;该低头时就低头方能变出活剧。人的一生并不是纯粹的喜剧。尤其进入市场经济,纵然人的“自我”更加被承认,但各环节的咬合也更加微妙,该低头时不低头怎能不损伤人际关系、破坏生存环境?一只硌牙的青苹果到哪里去寻找市场。要是你我硬要充当最后的骑士,那么就“人在屋檐下永远别低头”;一个人想要很好地生存下去,那么就一定要“人在屋檐下该低头时就低头”。

俗话说“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也就是说人处困境的时候,不能不低头退让。但处于屋檐下,不同的人采取的态度也可能不同。有志者,将此当作磨练自己的机会,不断丰富、充实自己,以图将来东山再起;那些经不起困难和挫折的人,则往往会彻底失去希望,畏缩不前,不愿意想办未能把眼前的困难克服掉。

在我国隋朝的时候,隋炀帝十分残暴,这是众人皆知的。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隋朝的许多官员也纷纷倒戈,转向农民起义军。因此,隋炀帝的疑心很重,对朝中大臣,尤其是外藩重臣,就更容易犯疑心病了。唐国公李渊(即唐高祖)曾多次担任中央和地方官,所到之处,悉心结纳当地的英雄豪杰,多方树立恩德,怕以声望很高,许多人都来归附。这样,大家都替他担心,怕遭到隋炀帝的猜忌。正在这时,隋炀帝下诏让李渊到他的行宫去参见。李渊因病没有去,隋炀帝很不悦,多少有点猜疑之心。当时,李渊的外甥女王氏是隋炀帝的妃子,隋炀帝向她问起李渊未来朝见的原因,王氏回答说是因为病了,“会死吗?”隋炀帝接着问道。

王氏把这消息告诉了李渊,李渊感到事态严重,所以就更加谨慎了。他清楚自己迟早会为隋炀帝所不容,但现在起事又时机不成熟,就只好缩头隐忍,等待机会。于是,他故意广收贿赂,使自己的名声败坏,整天沉湎于声色犬马之中,而且大肆张扬。隋炀帝知道后,对他的警惕果然放松了不少。试想,如果当初李渊不低头,或者头低得稍微有些勉强,很可能就被正猜疑他的隋炀帝所杀掉,后来的太原起兵和大唐帝国的建立又从何说起?

做人“一定要低头”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与现实环境有和谐的关系,把二者的摩擦系数降至最低,这是做人的一种权变,更是最高明的生存智慧。

在一个公司工作,如果领导做了什么非得让你低头才能解决的事时,即使你当时忍无可忍,但只要你不想“走人”,那就千万不要在你的上司面前逞能,更不能当众羞辱你的上司,应该低下你的头,这样事情才会有转机。

曾有一位大学生他刚毕业,被分配到了一家贸易公司。他能力很强,也很上进,工作十分努力,但一直干了几年,他还是没有得到提升,当时与他一起进公司的人,有的都做了主管,可他还是一个最底线的员工。其实,同事们都知道是何原因,只是他老是想不清楚。有一次,他的主管正和公司老板一起检查工作,当走到他的办公室时,他突然站起来,对自己的主管说:“经理,我想提个意见,我发现咱们部门的管理比较混乱,有时连一些客户的订单都找不到。”也许他说的是事实,但事后是怎样的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也许有人认为这个人也是为了公司的利益,并且想改进工作。是的,他的本意不错,但我们要了解人性的另一个方面,没有一个人愿意当众出丑,即使有些人能做到前仇不计,但忘不掉当众受辱的难堪的凡人更多!所以这件事可能会产生一些潜在的后果:一方面双方心里都有疙瘩,受到指责的人因为有损自尊,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释怀;指责他人者心理也总是担心挨整,时时提防。另一方面可能埋下了将来争斗的种子,表面上看起来平静无波,主管当场接受意见,但心里可能耿耿于怀,对他要伺机报复。

其实,那种真君子、大度量的上司虽有,但大多数上司还是不想让人当众指责自己工作中的疏忽和漏洞,尤其是当着上事的老板的面,这样会影响你的上司的前程,即使你说得再对,如果他因此而失去了自己的职位,他还会感谢你的提议么?如果他对你不满,可能会做出一些对你不利的事,如:

——当众给你难堪。例如在开会的时候批评你,作为上司,他有批评你的权利!

——冰冻你,不给你事做。你脸皮再厚,也不可能每天闲着没事吧!

——鸡蛋里挑骨头。明明你工作干得不错,但他就是不满意,总是挑毛病!

——分化你和同事之间的感情,造成你的孤立!

总之,你上司的优势会比你高出很多,无论他使出上面的哪一招,都能让你这个当下属的坐立难安。如果你想越级打小报告,除非你证据明显,而且你的上司错误严重,否则不会有什么大的效果的,因为毕竟他是由老板提升上去的。

由此看来,如果你对上司有什么意见,一定要找到一种妥善的方式和上司沟通,最好出之以礼,即使内心不服,也不能当众指责,如果你羞辱他人,只说明你显得还不成熟,是个缺乏理性的人罢了。

如果万一哪一天,你因年轻气盛,不小心当众让你的主管出丑和难堪,而且你也不想离职,那就赶快向上司道歉,这是唯一可取的弥补措施,也许你的上司看到你的低姿态,会认为你当时并不出于什么目的,而会原谅你。如果不去道歉,后果会很糟糕——那会让你无路可走,“走人”一定是最终的结果。

现实生活是残酷的,很多人都会碰到不尽人意的事情。残酷的现实需要你对人俯首听命,这样的时候,你必须面对现实。要知道,敢于碰硬,不失为一种壮举。可是,胳膊拧不过大腿,如果你硬要拿着鸡蛋去与石头斗狠,只能算作是无谓的牺牲。如果这样的话,等待你的就是另一种生活了。

第二章 事事有“余”,做人做事如“弹簧” 1

一个有心机的人是深谙进退之道,懂得并且善于利用进退规则,并知审时度势,当进时勇往直前,当退时坚决果断,进退有节,挥洒自如,才能在做事时,把事情做好,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在为人处世中游刃有余,左右逢源。而一个做事成功者的奥妙也正在于此。

想要在事业上一展才华的人,要记得时机没有成熟之前,千万别锋芒太露。要学会能屈能伸。其实做人做事就要如弹簧一样,要懂得事事有“余”。

1.只知进不知退最愚笨

大自然始终有两个力量在平衡,退与进是一体两面,有时以退为进,反而可以达到目标。

现代的人们都是忙碌、紧张、患得患失,很多人都不懂进退之道。所谓:“贪婪是因为只知进,不知退,只知取,而不知舍,只知务多,而不知细腻;只懂功利而不懂理想,生活没有品位,生命没有情操,只有在狂躁的欲望中奔驰。”

所谓:“有退步时须退步,得饶人处且饶人”。地球是圆的,只要坚持目标,你仍然会走到你要去的地方。

“人若只知进不知退,知欲不知足,必有困辱之累,悔吝之咎。”凡事若能知进知退,则可以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烦恼,当你冲锋向前时,有时不妨停下来歇歇脚,因为缔造佳绩固然重要,倒不如暂时的退后,然后,再一飞冲天。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战地里的勇将不只是要学会打胜仗,纵然打了败仗,也要懂得如何撤退。身为领导人,不能知晓进退,是无法称得上是勇夫的。诸葛亮的爱将马稷,由于恃才傲物,只知进不知退,导致战争失利,全军覆没,几乎动摇了蜀国的根基。

战场上为了全局的需要,前进与后退乃家常便饭。而如今商场如战场,市场竞争如同打仗,企业都希望自己能一手遮天,在竞争中“常胜”。但市场变化多端,云诡波谲,面对变化多端的市场,企业只有机动灵活,有进有退,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规避风险,降低经营成本,促进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英特尔公司是专门生产存储器的,在所有人的心目中,英特尔与存储器是相等的。意想不到的是,日本的一家存储器厂家迅速成长起来,并频频发动削价战,使英特尔连续6个季度出现亏损,公司陷入泥潭,举步维艰,新任总裁格鲁夫临危受命后,力排众议,顶住层层压力,根据市场形势,坚决把存储器的生产线砍掉了,退出存储器生产领域,把微处理器作为生产重点,现在英特尔的微处理器被装进了世界80%以上的PC机。如果当初没有退出的勇气,英特尔公司断然没有今天,恐怕早就关门大吉了。美国的一些优秀公司经理,在大多数情况下,往往对新产品的开发更乐意当第二名,而不是第一名。他们常常采取先退一步的策略,首先使自己处于一个有利之势之后,再去制服对方,以达到以退为进的目的。

江苏常州灯具厂,为了寻求新的发展也曾采取了“退却”战术。几年前,灯具发展很快,尤其生产民用装饰灯具的厂家较多,而江苏常州灯具厂则“你进我退”,主动转向去攻工矿灯具开发,而且这个系列品种还很齐全,很快占领了一方市场,创出了很好的效益。

因此说,进退之道确实是一种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懂得进退,方能出奇制胜。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为了更好地前进而后退,不是胆小鬼的懦弱,而是聪明人的智慧。许多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在以退为进的同时也就从而降低了风险,搞活了企业,占领了市场,减少了积压,赢得了效益,使企业步入了一片新天地。因此,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应根据面临的市场形势,灵活运用进退策略,亦进则进,亦退则退,才是市场颓势下有效的应对之策。

有人认为:退一步,就是软弱无能、落后失败的表现。其实,不然,这是对“退”的一种误解。退,是为更好地进。在战争中,不就有许多以退为进,把敌人引诱进入埋伏圈后一举歼灭的战例吗?在学习上,解方程时,反着用一些运算定律,巧妙地退一步,常常会茅塞顿开。在下跳棋时,适当地退一步,或许可以长驱直入……在以上情况下,“退”比“进”更重要。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光明的前景固然十分诱人,但是如何达到光明的目标,则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在这种竞争激烈的时代浪潮中,我们要学会适当地退一步。“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磨刀不误砍柴功”,都形象地说明了在某些时候“退”的必要。只要明白这些道理,那些被人视为“退后者”的,也必将是“后来者居上”。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像一只扑灯的蛾子,只是追求的目标比灯光更诱人。在“扑灯”这个过程中,谁能够没有阻碍地顺利前进?比如说:在战争中,敌人攻势凶猛;在学习上,数学难题解不出来;在娱乐时,跳棋跳不远……这种种情况,都将阻碍前进。当你遇到此类情况时,你将如何去做?是继续进行向前冲,或是干脆放弃?事实上,继续向前冲和放弃都是不可取的。因为毫无顾忌地向前冲,很可能会造成无谓的牺牲。放弃,则会使理想如肥皂泡似的消失。而在这个时候,我们就应该试着退一步。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人生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进退,当依时势而进退,当进则进,当退则退。人生有进退,欲进则先退,正如人走路的第一步是后脚先向后蹬。退而蓄势而待发,所以能壮大,渐进则有所归,亢进终有所伤。有了进退,自然会有得失。

与之相反,我们可以想一想:在万般无奈的笼罩下,你即便是有再大的本事也不能扭转乾坤,那种悲壮的、苍凉的、绝望的复杂心情都会一齐涌来,可以把一个人的意志彻底地摧垮。

所以,只知进不知退者最愚,人一旦到了这样的绝境是非常难以收场的,想要再做点什么也都有些来不及。那么,能不能在此之前就有一个妥善的处置呢?细说起来,在很多的情形之下,只要是计划周密,细致地安排一下还是可以解决的。

当然,我们也要掌握好‘进’与‘退’的时机,切实做到该‘进’时则进,该‘退’时则退,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当征途顺利的时候,应当是勇往直前;出现艰难险阻时,则要暂停或后退一步,以便调整继续前进。

实际上,‘进’与‘退’都只不过是一种表面的现象,就其内涵来看,它所要达到的目的是一样的,是为了向一个共同的大目标行进的。而且,没有进又哪来的退?没有退哪来的更深层次的进!

总而言之,只知进不知退是最愚笨的,进退之道是一个即通俗又玄妙的为人处世之道。

2.切忌把弓拉得太圆太满

大家都知道,如果把弓拉得太圆太满,就会折,这也可以说是“盛极则衰”吧,做人做事也是这样,如果在做人做事的时候,到了完全没有回转的地步,等于不给自己留有余地,不但自撤下台阶梯,万一预测或建议错误,就白白地把自己留在半空中,不上不下,不知如何是好。

因此,凡是话说得太满的人,一定表现出极端性格。凡是极端的人,等于基本上不愿妥协,损失掉灵活变通的机会。

世事如棋局局新,局面是会瞬息万变的,不把这种情况预计在自己的做人做事的过程中,很多时候就会令自己尴尬,同样也会令对手为难,不可不防。所以,在做人做事的过程中,切忌把弓拉得太圆太满。

换而言之,就是在待人处事中,万不可把事情做绝,要时时处处为自己留下可回旋的余地,就像行车走马一样,你一下子走到山穷水尽的地方,调头就不容易了。俗话说:“过头饭不吃,过头话不说”,就是这个道理。在办任何事的时候,多使一点“太极推手”的功夫,永远保持一些能够回旋应变的能力。

人生的不快常常是毫厘之得失,半步之短长。世上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生存原则和实际情况,用不着看中别人的议论和评价,也别去干预别人。时刻保持一颗容人之心,凡事给人留有余地。万事不饶人,怨恨别人,不原谅别人,只会使自己更难过,不会给别人带来不良的影响,只有加重自己的负担,使自己不快而已。因此我们就要宽容待人,给自己一点余地,给别人一个台阶,凡事太尽,则缘势必早尽。要学会异地而处,多想想自己的不足。知足知不足,有为有弗为。做事明辨是非,留有余地的人,才是一个明知的人。

对自己和对方都要留有余地,即使最强势的咄咄逼人风格的谈判高手,也会适当留有给自己或对方回旋的余地。万一把自己弄得下不了台,这种尴尬会在谈判双方的心理上导致微妙的变化,甚至影响胜负的天平。除非确信把对方逼到死角对自己有利,自己才能够完全控制对方挣扎的局面,否则一定要给对方留有余地。

每个人都说做事留有余地,但往往却不知这余地有没有限制,如果只是为了算计着明日的成就而留有余地的话,那么这一些余地不谈也罢。因为这一些根本就是一些人在为自己鼓涨腰包儿。而留有余地的话只是一种表现罢了。而我们平时所看到最多的恰恰是这样的一种人最多。而于是人多了自然就受到大众数人的赞成了,因为知道其中奥妙的人都知道,但谁也不想来破坏其中的奥妙。这正是“老少耗子——是一窝的。”

曾有一个人去应聘一家大型企业的城市营销主管,双方谈得很投机,并没有局限在特定的岗位上。由于多种原因,这个人未能获得这个岗位,双方在表示遗憾的时候,也表达了有机会再合作的意愿。一段时间之后,这家企业打电话询问这个人是否愿意出任企业的北方市场主管。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就是留有余地的好处。

即使是您跳槽离开一家不怎么样的企业,也不要将关系搞得太僵。您跳槽之后在奋斗,这家企业也在发展,或许双方就能够在更高的起点上合作,毕竟双方相互都很了解。

一枚硬币的两个面是不相同的,同样,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是完全绝对的,任何事物都有两个相对的方面。换句话来说,也就是我们做人不要太绝对,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别人,都要留下些可回旋的余地。

在我国的三国时期,诸葛亮曾经七次生擒孟获,最后却又把他放回去了。有人会说,他很傻,抓一个人费了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最后却“放虎归山”!其实,如果我们换个角度来看,就不然了,诸葛亮这样做,不仅给自己留下了余地,也给孟获留下了一条退路,深谙用人之道的诸葛亮知道,想要一个人为国家心甘心愿地效力,就要让他心悦诚服地降伏。果然,在第八次擒住了孟获后,他终于甘心归降认输,诸葛亮此举也成为了一段传世佳话。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留有余地是一种积极的心态。佛家说:“心善如水。”刘墉曾在他的书中写道:“人们往往惊异于太阳的热力,而脚下的大地却有着更令人惊奇的热量。天没暖,大地先暖,所以很多花才会破冰绽放;人情不暖,内心先暖,所以我们能够在尘世做一剂清流。”一个心地善良的人往往能替别人考虑许多,因此也时常为他人留有余地,也许他会因为这样而失去些名利或财物,但与此同时,他却获得了对方的感恩,这是比金钱更珍贵的东西。

当然,我们还可以说,留有余地是幸福的另一种表现。就如苏格拉底所说,太过理智反而不是一件好事。生存于这个世界,所追求的不仅仅是人生的价值,美丽的容貌和巨大的财富,还有更重要的朋友、家人和爱人。如果一个人在处理身边的事情的时候过于理智,纵使他得到了他想要的,但他又失去了什么呢?后者的价值显然无法与前者相提并论。试着用感性一点的想法来对待身边的问题吧,这不会让你损失掉什么,相反地,你甚至可能会收获一份很大的幸福!

留有余地虽然只是一个小细节,但是却能决定成败。汪中求在《细节的魅力》中写道:“一心渴求伟大,伟大却了无踪迹,而甘于平淡,认真地做好每个细节,伟大却不期而至。这就是细节的魅力,是水到渠成后的惊喜!”

做人做事切忌不可把弓拉得太满,给自己和别人留有一丝余地,才能让自己在生活中进退自如……

留余,换句话来说,就是不要用尽。清人《两般秋雨庵随笔》卷五记了个“四不尽”,即“功不可立尽,官不可做尽,恩不可市尽,寇不可杀尽”。意思是说,功要立尽了,就会功高盖主,皇帝和功臣都会很不安,碰上老实的郭子仪还好,要遇到狼子野心的司马懿,那就免不了一场腥风血雨。而官至极品,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看似荣耀盖世,其实危机四伏,君臣猜忌,必有一番死斗。高到无官可封的年羹尧,没想到后来一天被降十八级,最后还是被赐死。寇不可杀尽,则有两层意思,一是穷寇勿追,逼得他走投无路,会和你拼命;二是“鸟尽弓藏”,敌寇杀完了,将军谋士们也就死期不远了。这些个“不尽”,固然都有道理,也有效果,同样也是些明哲保身的味道。

另外,与人交流的时候,也要注意留点余地。

例如,在交谈中,有些地方需要赞美对方时,应措词得当,注意分寸,赞美的目的在于使对方感觉到你真的对他(她)的钦佩,用空洞不切实际的溢美之词,反而会让对方有你缺乏诚意的感觉。如一名公关人员热情友好地接待了一位客人之后,得到了“你的接待真令人愉快,你的热情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的评价,显然比“你是一位全世界最热情的人”的赞誉会入耳得多。所以,即使是人们普遍乐意听的称赞也要适度,过分的讨好、谄媚则近于肉麻。尤其是对于自己的上级领导,在社交场合更不宜毕恭毕敬地说些奉承话。对晚辈或地位比较低的人,说话时也不能用轻视、冷淡的口吻。

想要使谈话很好地继续下去,可适度地选用一些幽默风趣的语言,或讲一些笑话。幽默的语言,既有趣可笑,又寓意深长,如能在谈话中适当加以运用,不仅能够活跃气氛,而且能够启人心智,吸引听众,达到与人更好地交流和沟通的目的。但凡事都要有个限度,使用幽默语言,讲笑话也要因人而异,要分时间、地点、场合,要有分寸。比如有的人喜欢嘲笑他人的生理缺陷和短处,特别是对男女之间的话题更是津津乐道。其实,这不但不能把自己的风趣和幽默表现出来,反而说明了自己的轻薄与无聊。要知道,优雅的举止风度是以友善和为他人着想这两项原则为基础。这种揭短的“幽默”伤人太深,不但不道德,于己也未必有益。所以一定要注意把握好分寸,说话办事要留有余地。

另外,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很难做到不求人,也很难不被人求,所以无论求别人办事,或是答应为别人办事,还是拒绝他人,都要注意把话说得留有余地。此外,表扬人,批评人,调解事端,解决冲突,应付尴尬局面,调息不满情绪,乃至布置任务,汇报工作等,都应当留有余地。只有留有余地,才能自如的进退。

3.好汉要吃眼前亏

只有那些敢吃眼前亏的人,才是真正的好汉。

以前有句古训曰:好汉不吃眼前亏。确实如此,如若面对凶恶的歹徒,“好汉要吃眼前亏”、“三十六计走为上”当然不错。

但是,如果一个人只为了一己私利、个人性命而不吃眼前亏,去违背道义,完全致真理于不顾,那根本也就没有理由称其为好汉了!

所以说,好汉要吃眼前亏。而且要善于吃眼前亏,敢于吃眼前亏。

敢于受跨下之辱的韩信,倘若与市井无赖以命相搏,显现出自己的才华,或可免受侮辱,但却可能会留下他人嫉妒而死的更残;“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刘胡兰倘若贪生怕死,泻漏共产党机密,或可暂且偷生,但她却决不会成为我们所钦佩的好汉;“过五关,斩六将”的关羽倘若贪恋操营富贵,不顾兄弟深情重义,或可锦玉一生,但决不可能成为人们所钦佩的大英雄。

敢于吃眼前亏的好汉并非面对生命危险不顾性命的一介莽夫。他们是在以眼前之亏等待支援的伏兵。

敢于吃眼前亏的好汉并非面对金钱利益不动声色的亿万富翁。他们是无视眼前之亏正视金钱取之有道的君子。

人生之路,何其漫漫?只有敢于始终坚持真理,坚守道义才是真正的好汗,只有敢吃亏的才是好汉。

吃“眼前亏”不吃以后更大的亏,好汉肯吃眼前亏是为了获得长远利益和更高的目标。

古人云:“好汉不吃眼前亏”,要想“混”好则必须“好汉要吃眼前亏”。

第二章 事事有“余”,做人做事如“弹簧” 2

“好汉要吃眼前亏”,因为如果不吃眼前的亏,以后可能会有更大的亏等着你“吃”。

换而言之,也就是说“好汉要吃眼前亏”的目的是以吃“眼前亏”来换取其它方面的利益,这就是“混”出个人样来的基础。但如果与此恰恰相反,因为不吃“眼前亏”而蒙受更大的损失或灾难,甚至把命都弄丢了,未来、理想还从何谈起?

所以,当你在现实社会中碰到对你不利的环境时,千万别逞血气之勇,也千万别认为“可杀不可辱”,而要宁可吃“眼前亏”。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世间一切生命,几乎都是先屈后伸,我们可以看到,草本植物在萌芽之前,不是都屈卷着身子?所有动物在胎腹中在蛋壳里不也都有是屈卷着身子?就连人在母腹中也都是屈卷着身体而生长的。可见,没有屈就不可能有伸,先屈后伸是生命的天性,更是冥冥不可抗拒之天道。

古人说‘小不忍则乱大谋’,如果面对亡命之徒顶在腰间的利刀枪口要你交出钱包,除了你不要命,否则最好的选择就是破财消灾吃点小亏以屈求全。如果一味强调‘伸’,有时连生命都会不保,还有什么资格和本钱来谈事业谈理想谈未来?试想,春秋时,越王勾践兵败被俘,倘若不忍辱求生,卧薪尝胆,甘心为奴‘身执干戈为吴王洗马’,甚至亲口尝粪,怎能博得吴王夫差的同情被释放回国,最后起兵杀死夫差报仇雪恨?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理想,为达到这些目标为了取得更大的利益,面对野蛮霸道,强权政治,甘受寂寞,甘受白眼,甚至甘愿被社会和亲人的误解,这些都是应该的,同时也是值得的,因为这并不丧失自己的人格,而是在更高层次地显示你的人格力量,更重要的是今天你甘愿忍受某些人不公平的对待,明天你将可能会受到更多人的尊重乃至敬仰,尽可能委屈自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使自己发展、伸长。

另外,再拿求人来说,人生在世不求人是不可能的,俗话说,‘求人三分矮’,你想求人首先就必须委屈自己,放下架子,如果你认为自己脸皮薄不肯‘屈’:那你可能永远也成不了事。脸皮的厚薄只是自己心理的一时感受,最后能办成事才应该是最后的目的,何况脸皮也是可以由薄变厚的。厚黑大师李宗吾说:“起初的脸皮像一张纸,由分而寸,由尺而丈,就厚如城墙了。”又说,“脸皮一厚,就是走到了山穷水尽当乞丐的时候,讨口饭,也比别人讨多点。”的确是这样,“人不要脸,鬼都害怕”。

一天,狮子建议9只野狗同它合作猎食。它们打了一整天的猎,一共逮了10只羚羊。

狮子说:“我们得去找个英明的人来给我们分配这顿美餐。”

一只野狗说:“一对一就很公平。”狮子很生气,立即把它打昏在地。

其他野狗都吓坏了,其中一只野狗鼓足勇气对狮子说:“不!不!我的兄弟说错了,如果我们给您9只羚羊,那您和羚羊加起来就是10只,而我们加上一只羚羊也是10只,这样我们就都是10只了。”

狮子满意了,说道:“你是怎么想出这个分配妙法的?”野狗答道:“当您冲向我的兄弟,把它打昏时,我就立刻增长了这点儿智慧。”

以这个故事为例,狗能够分到一只羚羊就是眼前亏,它若不吃,换来的可能是狮子的利爪。你认为哪个划算?

所以说:“好汉要吃眼前亏。”因为眼前亏不吃,可能要吃更大的亏!

人,不是神,不可能是万能地样样都行、事事皆通,就是会七十二变的孙悟空也难以逃出如来佛的五指山,人总有其局限性,何况幸运之神也不可能与你长相依。所以,一个人,顺利时应扬长避短,能伸能屈,有所为而有所不为;低潮、困难、逆境,失败,倒楣落难时应收起锋芒,委曲求全,韬光养晦,等待时机,用不变应万变,以图东山再起,千万不可急躁妄为。也就是说凡人欲成其事,只有先屈方能后伸,正如出手打人一样,你必须先向后弯屈手臂才能伸手打得出去。屈是为了伸,以屈求伸,以退为进,是一种很好的做人做事策略。

4.回避锋芒,该装傻时就要装傻

该装傻时就装傻,如果人类一旦进入了一个“完全理性”的社会,也就没有傻可装了,到那时候,你就是有屠龙的本领也是巧而无用了。好在人类不可能进入完全理性的社会,如果当一切的一切都以格式化的方式运转,不成了一部机器了吗?

史记留侯世家》中有这样的记载:秦朝末年,张良在博浪沙谋杀秦始皇没有成功,便逃到下邳隐居。一天,他在镇东石桥上行走的时候,遇到位白发苍苍、胡须长长、手持拐杖、身穿褐色衣服的老人。老人的鞋子掉到桥下去了,便叫张良去帮他捡起来。张良觉得很惊讶,心想:你算老几呀?敢让我帮你捡鞋子?那个时候张良甚至想拔出拳头揍那位老人,但见他年老体衰,而自己却年轻力壮,便把自己的怒气克制住了,走到桥下面把鞋子给他捡了回来。

没想到这个老人不仅没有道谢,反而大咧咧地伸出脚来说:“替我把鞋穿上!”张良心底大怒:嘿,这糟老头子,我好心帮你把鞋捡回来了,你居然还得寸进尺,要让我帮你把鞋穿上,实在是太过分了!

在张良想破口大骂的时候,又转念一想,反正鞋子都捡起来了,干脆好人做到底。于是他又默不做声地替老人穿上了鞋。张良的恭敬从命,赢得了这位老人孺子可“教”的首肯。后来又经历了几次这样的考验,这位老人终于决定将自己用毕生心血注释而成的《太公兵法》送予张良。

张良得到了这本旷世奇书以后,便日夜诵读研究,使之后来成为满腹韬略、智谋超群的汉代开国名臣。张良克制自己的不快,为老人拾鞋、穿鞋,看上去好像很窝囊,其实,这并不是一个人软弱的表现。明知自己比老人身强力壮,处处礼让,这既表现为对老人的尊重,也表现为对自身品格的完善。张良正是在不断礼让的过程中,磨砺了意志,增长了智慧,最终成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真正的强者总是善于把自己的锋芒隐藏起来,掌握一种外圆内方,绵里藏针的待人处事技巧。让别人的攻击因为没有着力点而不能发挥作用,反之自己只需轻轻一击就可以令竞争对手受到重创。

假装不知,实际上清楚;假装不行动,实际上因不能行动,或将待机而动。

在如今的社会中,几乎一切都讲求协作,尤其是在企业和团队组织里面,很多事情都需要不同专长的人员一起合作才能达成目标。即使是罗纳尔多踢足球,如果协作不好的话,同样也会败在球技不如他的人手上。换而言之,也就是说锋芒的个性不但会损害别人的自尊,还可能会破坏单位的团结。因为锋芒毕露时间长了就会引起一些人的嫉妒,不愿意同他合作:“既然他这么能干,让他自己干去吧。”

当然,做人要回避锋芒并不是说完全不要显示自己的才华。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有时候不显示自己的才华是吃不上饭的。但千万要记住的是,你可以展示才华但不要“炫耀”;你可以表现得很聪明,但也不要把别人都看成是“傻子”。日本有一名撑高运动员曾经连续六年获得世界冠军,并且每年突破世界纪录。后来,有记者问他突破世界记录的秘诀,他的答案让所有的人都感到震惊而又折服:“其实,我第一年拿冠军的时候就能做到今天(第六年)的记录,我之所以能连续打破世界纪录,只是因为我懂得控制自己。”因此说,只有懂得适当地回避锋芒才是明智之举。

唐先生是某名牌大学毕业的,他有着过硬的管理才能和游刃有余的公关能力,但有一个缺点:争强好胜且易冲动。他毕业后分配到一个事业单位,他的领导是很爱才的,所以就把他的缺点都容忍了下了,年方28岁便被提拔为办公室主任。半年后,他像许多南下寻梦者一样,辞职南下“淘金”。

随后,他被珠海市一中型合资企业聘请,负责公司中的宣传工作,当时他自己也这样考虑:应该好好干出一番事业来。刚进企业,写出来的文件颇受老总喜欢,老总多次当众夸奖他。但半年后,跟他一起进来的两个同事都得到了提升,他的位置没有动,于是,他心里不免有了点不平衡,最后,他与人事部门的经理当面发生了一些冲突。

他是这样想的“我豁出去了,不成功,便走人。”冲撞之后,老总找他谈话,意味深长地说:“小唐,请给我一个认识和了解你的机会。”老总准备再考察他一年半载,就准备把他提升为公司的公关部经理。年中薪资调整,他的工资翻了将近一番。这一变化带来的成功和喜悦没能维持多久,唐先生又有了新的不平衡。因为跟他一起进来的同事又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要么升职要么跳槽,而他却依然在原地踏步走。

他觉得耐心和等待是不会有什么结果的,于是又变得任性孤傲。一次休息日公司通知他加班,他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而严词拒绝,给公司高层领导造成极坏的印象,老总终于没有耐心对他进行继续考验了。从此他被打入“冷宫”,他自己觉得无趣,所以又主动地辞职了。

纵使你才华横溢,也要一步步向上攀。如果你显露张狂的锋芒,企图一步登天,那么,你将摔得更加惨重。一个成熟的职业人应该懂得把握自己,懂得不断修整自己的做人处事技巧。

为人处世要懂心计学

1.利用别人的身份和地位来增加自己的筹码

2.把第一印象塑造得更美好一些

3.对症下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4.犯点错误也无妨——白璧微瑕比洁白无瑕更令人喜爱

5.单打独斗难成大气候——学会借助别人的力量

6.人们渴望获得赞美和尊重,就好像需要食物和水一样

7.以装疯卖傻之表象行聪明之道

8.人要懂得吃亏

9.为人处世,切忌因小失大

10.运用模糊法

11.有些时候,我们需要装糊涂

12.适当地装糊涂,好处无穷

13.关系再好,也要注意保持一定距离

14.先付出再求回报

15.以退为进

16.曲径通幽——以迂回的办法解决问题

17.密集宣传,可以让人记忆深刻

18.尊重对方的兴趣爱好——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攫机半句多

19.与其逞强,不如示弱

20.激发他人高尚的动机

21.激将法——请将不如激将

22.攻心为上——找到与对方沟通的钥匙

23.近因效应——你最近的表现很重要

24.超限效应——做事要把握好分寸

25.自己人效应——让对方把你当自己人

26.利用禁果效应有时能轻易达到目的

27.找到和对方的共同点,从而引起兴趣和关注

28.天下没有一次性人情,人要懂得感恩

29.诚信是人格的根本,人无信不立.

30.主动承认错误,更容易得到别人的谅解

31.交往要适度——一斗米养个恩人,一石米养个仇人

32.关键时拉别人一把

33.脸上有微笑的人更受欢迎

34.倾听——会说的不如会听的

35.言多必失——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

36.注意细节有益无害

37.尴尬时,以开玩笑的方式应对

38.说话委婉,容易被人接受

39.在“忍”中储存实力,为“伸”打下基础

40.处变不惊,临危不乱是最佳状态

41.擒贼先擒王,打蛇打七寸——做事要学会抓关键

42.鼓励是天堂,指责是地狱

43.避重就轻——先把重点放开

44.逆向思维——反其道而行之

45.重视人脉的作用——不怕不认识字,就怕不认识人

46.平时多烧香

47.帮助别人也就是帮助自己

48.求人时不轻言放弃

49.背后说人好话,效果就是不一样

50.为人处世不可太吝啬

51.喜怒不形于色

52.切忌感情用事——学会克制自己

53.巧妙恭维的计策

54.每个人都要学会拒绝

55.学会坚持,这是世间最朴素的成功哲学

56.先提出一个大要求,再说实际要求

57.利用人们的好奇心,保持一定的神秘感

58.生活中,多把别人当做你的老师

59.宁可欲扬先抑,也不要先扬后抑

60.懂得与他人合作者,能得到更多的好处

61.换位思考才能获得双赢

62.让对方看到对他有利的一面

63.先把最坏的结果说出来

64.与想要交往的人多制造一些见面的机会

65.身陷困境时,沉默比滔滔不绝地辩白更有力量

学会为人处世,处理好人际关系,你才可以在成功的道路上少走弯路。以下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懂心机为人处世之道,欢迎阅读!

懂心机为人处世之道:

无论哪个职业,没有“心机”,做人是不成功的。成功做人做事需要“心机”。

治国要有方略,打仗要有计谋,下棋要有心计,而做人做事,则要有“心机”。

做人没有“心机”,就会四处碰壁,孤立无援;做事不懂“心机”,就会稀里糊涂,深陷绝境。

因此,要想保护自己,发展自己。你就要懂得做人做事的“心机”。本书为你介绍为人处世的各个方面需要的“心机”。读完这本书,如果你能仔细体会书中的观点,重新检视自己习以为常、日积月累的主观偏见,积极、客观的将这些方法用到日常生活、社交中,就能让你生活得更自在、处事更圆融、前途更顺遂。

同时,为人处世要有成,就必须求稳,绝不可做超能力之外和没有把握的事,即不能盲目死拼、死磕,否则到头来你只能碰得头破血流,输得体无完肤。这是为人处世最大的忌讳,属笨拙手段。反之,你凭自己的眼力、心力,能够准确地算准自己行动的路数,在能力范围之内进退、转换、取势,就能加大成功的系数,正如美国著名成功学家特鲁西所说:“最聪明的人,总能以最好的手段做出最大的事情。”如此能确保做事成功的硬手段在本书中随处可见。

成功的机会对每个人都均等,你不可能从这里寻找差别,你唯一能胜过别人,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你做人做事的方式了。

成功做人、成功做事,在于“心机”。

第一章 厚黑之道,最终的胜利才是目的 1

社会关系网的复杂,世事的多怪,人心的险恶,生活当中,要想把身边的事情处理好,要想对付身边那些“小人”,一定要有“心机”,还要懂得一些“厚黑之道”。

1.宁得君子不得罪小人

俗话说:宁可得罪君子,不可得罪小人。这是什么原因呢?就因为堂堂正正的君子人格高尚,有涵养,有肚量,小事讲谦和礼让,大事讲礼义廉耻。而小人就不同了,他们人格卑鄙,一点小事都能记恨一辈子。他们遇事处事不讲信义,不讲道德,不择手段,不计后果。经常无事生非、无中生有也是小人一贯的作风。

因为一般情况下人们都是不愿意招惹任何事非的,所以小人就更加有恃无恐。你越是躲着他,他便越是追着你;你越怕什么,他便越干什么。如果小人一恼火,他会什么也不在乎。

小人所用的招数往往会超出善良人们的想象。一般人都不会干损人利己的事情,而小人却是百无禁忌:只要把对方整得吐血,打得趴下,他们就会把浑身解数都使出来;只要能抖出一片威风,他们是不惜伤筋动骨也要玩到底的。所以,对于小人,人们自然是敬而远之,当然更不敢与他“奉陪到底”了。

小人平时很少闲着,他们需要打听赵家高钱家低张家长李家短,以备战时所需,关键时刻一古脑儿抖出来;他们需要经常练兵,把骂人的话整人的术玩得娴熟,炉火纯青,免得到时候用的着时显得生疏;他们还需要经常想法子寻找靠山,铺设后路,厚着脸皮巴结用得上的人,挖空心思找有缝的蛋,为了为虎作伥不惜认贼作父。即使谁也靠不上,什么人也利用不了,他们也是横不惧竖不怕的,让人拿他们无可奈何……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谁都不愿意和小人打交道,可是不管你愿意或不愿意,又总不可避免的要与小人打交道。我们周围的小人,眼睛始终牢牢地盯着我们所有的大大小小的利益,随时准备多捞一份利益,并会不惜一切代价准备用各种手段来算计别人,令人防不胜防。与这样的人打交道时,务必多留几个心眼。但即使你比他强大,也最好不要与其发生正面冲突。仇视小人和与小人做正面斗争,足以显示出你的正义,但这不是保身之道。在现实生活中,你的正义在与小人斗争时会显得不切实际。因为你的正义,公然暴露了这些小人的无耻和不义。再坏的人也不愿意被别人认为自己“很坏”。结果是,小人身在暗处,天天琢磨你,想法设法打击你,破坏你的正事,分散你的精力,用各种手段要把你打倒,而不会轻易罢手。你所有的理想、事业和一切努力可能因此付诸东流,而得不偿失。所以不要得罪小人。面对小人时,最好的办法是满脸笑容,尊重他,糊涂了事。

“小人”,相对于君子而言,泛指无德之人。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崇尚道德文明,崇敬君子,鄙视小人。有许多成语格言揭露小人的丑恶嘴脸,鞭挞小人的卑鄙行径,告诫人们要警惕小人。例如,“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势利小人”等等。所谓“防人之心不可无”就是提醒人们要时刻提防小人。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则站在历史的高度,指出“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把对小人的危害的认识推向极致。

小人往往都记仇,而且报复心也很强,深深埋藏在心底,甚至深入骨髓,须臾不忘,等到机会已到,立刻跳出来,睚眦必报。看到、听到、读到的小说、故事、报道中不都有这样的事情吗?即使你对小人有恩,小人也会认为那是你应该的,合理的,自然的。小人的胃口大着呢,你对他的好处根本看不在眼里,更不放在心上。过后忘记那是必然的。假如你有一点没有满足小人的要求,他们就会费尽心思地报复你。

君子坦荡荡,你可以把他的要求拒绝掉,他微微一笑,知道你有难处,十分理解。君子有缺点,你指出来,他会对你感谢不尽。与君子交朋友,可以袒露心扉,不用有戒心。对小人则万万不可。虽然你不用像修长城那样把自己围起来,也不必用古代的盔甲把自己包装起来,但是一定要有一种保护自己的好办法,尽量不要让小人有接近你的机会。

如果是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必须与小人共事,那么就应该记住:“待小人要宽,防小人要严。”少说多听,不轻易许诺,不轻易褒贬他人,对小人的缺点千万不要批评,尽量不要与小人交往,特别不要到小人家串门,也尽量不让小人来自己家走动。对小人的要求,能办的一定要办,不能办的一定婉言谢绝,千万不要留下似是而非的话头。对小人要礼而敬之,敬而远之,不去招惹他,更不要与小人开玩笑。须知,小人会翻脸不认人,恼了会把开玩笑的话当成真的,他一定会报复你的,让你吃不了兜着走。

有句老话叫“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总结出这句话的人,一定是深受小人之苦。为什么不能得罪小人?

因为小人是你前途上的祸根。小人记恨。你也许是无心得罪了他。但他耿耿于怀。他就会不动声色地等待报复的时机。在你完全忘记这些微小的细节之后,他突然出手,打你个措手不及,你被摧毁的时候,怎么也想不到,是他在捣鬼。而他却在暗处看你倒霉偷着笑。

小人的龌龊是你的不屑。在这里,我们也可以说小人的手段是阴暗的。这是你不齿的地方,但你不得不承认这很有效。小蚂蚁的一个洞,就可能决裂长堤。你任何的小疏漏,都可能成为小人致你于死地的伤口。如果明对明,小人也许逃之夭夭。但阴暗里活动,是他的强项。你不能和他一样阴暗,你就不要得罪他。

另外,小人的算计你陪伴不起。一般人如果让他时时刻刻去算计,他也许会觉得累。但小人不然。他的算计是他的乐趣。他算计你是在快乐地游戏。你反击他却是沉重的应付。胜败早已分晓。你怎么是他的对手?

小人之所以被称之为小人,因为他们有着许多与君子甚至与常人都明显不同的“小”的特征。概括起来主要有:玩小心眼儿、耍小聪明、订小计谋;拉小山头,结小宗派,划小圈子;记小黑帐、抓小辫子、钻小空子;搞小动作、下小圈套、打小报告。这些“小”可是千万不能小瞧的,后果往往相当严重、相当“大”。一方面,“小”的东西往往不为常人所重视、所警觉、所提防,阴谋相对更容易得逞,从而酿成“大”的后果;另一方面,一旦小人得志,便会大刀阔斧地干起来,动大手笔,做大文章,大打出手,大开杀戒……

如果君子平常不对小人严加防范,个人要吃亏,单位要受损,国家要受害,民族要遭殃。历史也已经对这句话做出了很好的证明。从前有一位圣者率门徒出国考察,来到某个地方,此地原为一个国家的首都,可是这个国家早已灭亡了。这位圣者是研究兴国治乱的专家,他立即进行了一个调查访问。向一个年纪大阅历多的老者请教:“贵国为什么会灭亡?”老者沉思良久,回答说:“亡国的原因是,国君用人只肯作用道德君子,而好人没办法对付坏人。”俗话说:宁得罪十个君子,不得罪一个小人。因为君子做事光明磊落,讲究公平公正,既使与你为敌,也不会、更不屑耍阴谋诡计。而一旦得罪了小人,他就会不择手段,斩尽杀绝。从这个意义上说,君子斗小人难免吃亏。明白了这个道理,就要善于提防小人,这样才能避免上当受害。唐朝大将郭子仪就深谙此道,奸相卢杞拜会他时,他总是让亲属回避,因为卢杞貌丑心黑,一旦受到亲属的嘲笑定会怀恨在心,图谋报复。

在“安史之乱”平定之后,功高权重的郭子仪这时也不居功自傲了,为防小人嫉妒,他反而比原来更加小心了。有一次,朝中有一个地位比自己低的官僚要来拜访郭子仪,此人乃历史上声名狼藉的奸诈小人,相貌奇丑,生就一副铁青脸,脸形宽短,鼻子扁平,两个鼻孔朝天,眼睛小得出奇,时人都把他看成是个活鬼。正因为如此,一般妇女看到他都不免掩口失笑。因家中侍女成群,郭子仪事先做了周密安排,郭子仪听到门人的报告,立即让身边人避到一旁不要露面,他独自凭几等待。卢杞走后,姬妾们又回到病榻前问郭子仪:“许多官员都来探望您的病,你从来不让我们躲避,为什么此人前来就让我们都躲起来呢?”郭子仪微笑着说:“你们有所不知,这个人相貌极为丑陋而内心又十分阴险。你们看到他万一忍不住失声发笑,那么他一定会心存嫉恨,如果此人将来掌权,我们的家族就要遭殃了。”郭子仪对这个官员太了解了,在与他打交道时做到小心谨慎。后来,这个卢杞当了宰相,极尽报复之能事,把所有以前得罪过他的人统统陷害掉,唯独对郭子仪比较尊重,没有动他一根毫毛。这件事充分反映了郭子仪对待小人的办法既周密又老练。

要想做到避开小人就必须了解小人,因为小人很厉害,但是我们不必怕他,不值得把太多的精力浪费在一些没有价值的争斗上。如果你一不小心把握不好自己的行为界限,得罪了小人,他就会想方设法来琢磨你,破坏你的正事,分散你的精力,使你不能安心工作、学习和生活。所以说,对于那些小人我们还是尽量避开绕道而行。

当你在与小人打交道时务必考虑周全一点才好,最好不要与他发生正面的冲突。论实力,小人并不强大。但他们不择手段,什么下三滥的招数都可能使出来。如果冲突起来,纵使赢了小人,也会付出代价,惹得一身腥。俗话说“新鞋不踩臭狗屎”,还是能够躲得过的。

2.学会“逢场做秀”

人既有鸟的一面,又有山羊的一面,鸟的一面是做秀,山羊的一面是作战。相比之下,鸟的一面(做秀)比山羊的一面(作战)更可爱。做秀比作战损伤更小,花最小成本就能决出胜负。

所以,文明的推进力,更多的不是战争,而是做秀。

《三国演义》的第十四回,张飞醉酒失徐州,后来见刘备,细说原由,众皆失色。玄德叹曰:“得何足喜,失何足忧!”这是刘备对公事的评论,应该说还是挺大度的。对于张飞失徐州一事没有加以批评,因为他知道事已至此,批评也是没有用的。怪只能是怪自己用人不当。这也从一个侧面显示出刘备在做领导方面的艺术,至少勇于承担责任,出了事不往下属身上推。然而他最担心的不是徐州失守,而是自己家人的安危,但他这时又不好直接问,关公看出了刘备的心思,便问“嫂嫂安在?”飞曰:“皆陷于城中矣。”玄德默然无语。这时刘备就不说话了,其实不说话便是对张飞的一种责备,后来关公又埋怨了张飞,于是张飞便“掣剑欲自刎”,刘备便开始了他的做秀,“向前抱住,夺剑掷地”,然后说“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说得关公和张飞感动得不得了,于是合好如初。通过一场做秀,赢得了两个副手的尊敬。使两个副手更死心踏地为他卖命。这也是刘备高明之处。适时地拿自己的私家事做场秀,使下边人觉得自己公而忘私,赢得军心。

刘备是个非常善于做秀的人,他既然可以假摔阿斗来骗得赵云死心踏地为自己卖命;当然也可以为了好名声多跑几次;诸葛亮是个非常有心计注重名份的人,算定了有水镜先生的推荐,刘备就一定会来请自己出山。于是这二人就心照不宣地演起了一出流传千古的名戏。

现在这个社会时兴做秀,很多方面都兴起了作秀热。

换而言之,如果一个企业学会做秀,而且将做秀广泛传播。在一个1000人会场里表演,与在只有几个人在场的电视里表演效果是不一样的。在小舞台上表演的人一年到头四处奔波也没有多少人看见他,但在一个收视好的电视节目里只亮相一小时,他可能已是天下闻名。

在我国古代,姜子牙是千古第一做秀人。他做的是怀才不遇秀,姜太公钓鱼愿着上钩。最后钓到的不足鱼而是皇上周文王,拜相之后,做秀成功。孔夫子周游列国作的是克己复礼秀,到处宜讲他那套“精神文明”,最后把自己秀成了圣人。李白发狂写诗作的是愤世嫉俗秀;给他个官儿做,准保他什么都不写了;陶渊明归隐南山做的是伪山水情结秀;如果不通人烟再美的桃花源也拴不住他;而当代“陶渊明们”到乡下一天就开始思念起城里冲凉房、冲水洁具之类都市器物;最值得一提的应该是诸葛亮和孔明,三顾茅庐才出山,其实刘备第一回请他就憋不住了,还是张飞直截了当,一眼就把孔明的心思看透了;试想,不做秀,怎会让刘备之类的外人慕名而来?后来的“隆中对”完全暴露了诸葛亮掩饰不住的做秀意图,山野村夫说不出这么些道道。

古人做秀多数是在自己的抱负没有实现的时候,他们知道做秀是抬高身价的有效方式。你得承认,古人做秀者现代都是我们历史上的佼佼者。

现代的企业更是懂得做秀,他们用广告包装自己的产品,最早的电视广告是大姑娘抱暖气片喊“实行三包”,动作虽说有点儿“文革”味道,但也是“秀”。刚开始一些老派人都不接受为产品和秀,曾有人坐轮胎荡秋千的汽车轮胎广告遭至非议。后来发展到什么都秀起来,秀人纷纷登场。人才要“供需见面”,你不把最优秀的一面展示出来就谋不到好工作或找不着一流的人才。

现在的网络时代,也就是注意力时代、眼球时代,就是做秀时代。在信息爆炸的今天,谁默默耕耘自己的网站不吭声谁就是傻子。各种互联网峰会就是山歌大赛,唱山歌的是站长,风险投资商才是听歌的。